书籍详情
《未来出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孔德洋同济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41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未来出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孔德洋同济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

  • 出版社:读买天下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21-11
  • 热度:1205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未来出行——电动汽车分时租赁
作者:孔德洋,符钢战,唐茂钢著
定价:98.0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1-01
ISBN:9787560899459
印次:
版次:
装帧:
开本:

  内容简介

本书动笔于2018年,书中展现的是汽车分时租赁中国、在中行试验的早期阶段,而本书面市之时已是2021年。本书是“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持计划课题“深圳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系统架构研究”的集成成果之一。本书以一个地区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规划、建设和运营为基础,初步探讨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态的系统架构和一般运营规律,研究其“可模式”,目的是为国内广泛开展的分时租赁业务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本书可高等院校研究生教材,亦可供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前言

上篇 基础理论研究

第1章共享经济与分时租赁

1.1共享经济概述

1.2汽车共享概述

1.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

第2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需求理论

2.1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交通定位

2.2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生机理

2.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需求模型

第3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接受度

3.1市场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

3.2市场接受度调查:研究方法概述

3.3市场接受度调查:数据采集与分析

3.4研结

中篇运营系统架构分析

第4章用户需求分析与服务流程设计

4.1用户需求特征研究

4.2会员的识别与选择

4.3用户服务流程设计

第5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车型选择

5.1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车型需求调研

5.2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车型选择现状

5.3用户视角的分时租赁车型综合评价模型

5.4 运营商视角的分时租赁车型评价模型

第6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站点选址

6.1文献综述

6.2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站点类型与选址要素

6.3分时租赁启动站点布局策略

6.4用户需求视角的站点选址Logit模型

6.5站点选址P-中值模型:以上海市数据为例

第7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动态定价

7.1研究问题与研究现状

7.2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动态定价模型

7.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动态定价求解

7.4EVCARD分时租赁案例分析

7.5 研结

第8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管理系统

8.1系体架构设计

8.2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台设计

8.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车载终端设计

8.4基于CPS的共享场景

下篇运营模式与运营评价

第9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商业模式

9.1商业模式基础理论

9.2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商业模式.

9.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要素及获取模式

9.4模式创新案例:“统台+多运营商”模式

第10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盈衡分析

10.1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成本和收益

10.2盈衡分析:以深圳市为例

10.3运营敏感性分析

第11章分时租赁资产组合模式与投融资方案

11.1分时租赁资源要素整合模式·

11.2不同资产组合模式下的盈衡测算

11.3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投融资方案

第12章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评价

12.1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

12.2评价模型与测算方法

12.3运营评价实例:以深圳市数据为例

附录1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调查问卷

附录2电动汽车共享车型需求的调查问卷

附录3深圳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用户满意度调查


  前言

分时租赁属于汽车共享的一种,是传统租赁在服务模式上的一种创新,是以使用时间(分钟或小时)等为计价单位,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服台,为用户提供自助式车辆预订、取还和费用结算等服务的一种经营模式。若分时租赁车辆使用的是电动汽车,自然而然地就称之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

作为一类新型交通服务方式,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投入运营时间不长、规模不大,相关的特性分析基础薄弱,目前还难以全面和科学地评估其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且,随着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共享化)趋势的加速,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未来的发展前景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其业务系统架构、产品服务模式、商业运营方案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等,都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尚一步的研究,行业的发展也需要政、产、学、研、用同心协力,共同探索。

本书以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构成要素和系统架构分析为核心,从理论上探求其存在的需求机理,从运营上分析其用户、流程、车辆、站点、定价、信息集成等关键资源要素的特征、集合方式与运作模式,从整体上对其盈利能力、环境效行综合评价,提出资产组合和投融资方案策略建议。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

上篇为基础理论研究,是本书开展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研究的理论基础部分

括三章:第pan>章对共享经济、汽车共享、分时租赁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基本概念、特征和运行机制行阐述;第2章主要研究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生的需求机理,从理论上分析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第3章从市场接受度角度分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

中篇为运营系统架构分析,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实践的主体内容部分,含用户、车、桩、位、信息集成等括五章:第4章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用户群体特行研究,据此提出会员选择方法和服务流程设计方案:第5章是对租赁车型选择的研究,提供车型选择和评价模型:第6章是对租赁站点选址的研究,内容有选址要素、布局策略、需求模型等,井提供基于上海数据的分析案例;第7章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动

态定价策略研究:第8章从系体架构、台、车载终端以及CPS系统等角度,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信息集成系行研究。

下篇为运营模式与运营评价,从商业模式和运营经济性视角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盈衡方法分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商业模式选择与投融资方案决策括四章:第9章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商业模式研究;第10章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盈衡分析及关键要素的敏感性分析;第1pan>章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资产组合模式与投融资方案研究;第12章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综合评价。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是国内早关注和研究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研究团队,早在201pan>年,研究课题组人员就曾经多次赴欧美各国考察AutolibCar2Go

Zipcar等分时租赁的运营情况。基于实地考察租理论研究,课题组于2013年向科技部提出了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示范城市课题指南的建议,当年年底科技部向全国发布课题指南,全国有多达十几个城行申报,终4个城市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得到批复。

同济大学课题组联合深圳市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圳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与集成示范研究项目获批并于2015年立项,同济大学课题组承担了其中第pan>子课题深圳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系体架构研究。在完成课题过程行的大量调研和搜集到的数据资料对本书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本书的完成离不开课题合作单位研究人员的贡献,尤其要感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冯锦山、赵立金、王鹏飞、程蔬、陈敏,以及同济大输工程学院的叶建红等,他们共同参与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也为本书部分章节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本书由孔德洋统筹撰写,符钢战参与拟定写作框架并对全书行审核。本书付梓前经历两稿,稿由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唐茂钢博士负责统稿,于201810月完成,由于某些原因延误而未能及时出版:第二稿由孔德洋负责修订和统稿,于201912月完成,在书稿的写作过程中,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的各位同事、研究生和本科生,主要有杨帆、梁炉、操凌、柳文灿、王敏敏、马丹、唐闻肿、赵欣、夏渠红、麻殊捷、张文涵、王亭玉、黄傀蕊、戴增志、顾纯等,他们有的参与了书稿资料搜集、整理和数据分析工作,有的长期参与中心相关课题研究,他们共同的辛勤付出,为本书研究和撰写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圳市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系体架构研究2015BAG11B01)课题的资助,并获得同济大学学术专著(自然科学类)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感谢同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相关编辑的耐心审阅并提出宝贵修订意见。

因作者有限,硫漏在所难免,请同行专家及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摘要

pan>

共享经济与分时租赁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是共享经济的一部分,是在消费者需要用车而自己没有车的情况下,按时间(小时或者分钟)计算租赁电动汽车费用的一种新的共享出行方式。这种方式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增加出行便利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出行费用。此外,可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接受电动汽车,从而电动汽车的发展。因此,分时租赁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方式,电动汽车与分时租赁地结合到一起,一定有其必然性。

本章将体上对共享经济与汽车共享的内涵与特征、运行机制、起源行理论和发展概述,在此基础上,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的概念、特征与发展情行综述。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共享经济概述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文献综述

对共享及共享经济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交易成本、认知盈余、产权和协同消费等角度对其理论框架、驱动因素和基本特行研究。

pan>)交易成本角度。卢现祥指出,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交易成本,使原来不可交易的资人可交易的范围。共享经济不仅是通过共台来匹配供求双方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配置,而且是一场认知盈余的革命。共享经实施的关键在于制度供给。刘奕和夏杰长综合国内外对于共享经济的研究,认为交易成本理论、协同消费理论和多台理论是三个常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概括出共享经济集中

关注的几个问题:共享经济的驱动因素、非营利共享和营利性共享的区别和联系、共享经济的影响评估、共享服务与传统服务的异同、新兴业态的冲击与传统服务行业模式创新、共享经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等。

2)认知盈余角度,谢志刚以哈耶克知识和自发秩序理论为基础,拓展了企业认知聚焦组织模型,提出一个经济交往活动的知识结构分析框架,其中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个体和社会知识结构定义了认知异质性,从而得到经济交往之中的合作与创新收益组合。将此模型应用于分析新兴的共享经济模式的基本逻辑,揭示和解释了其关键特征并不在于共享,而在于社会知识结构动态优化,共享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新阶段和哈耶克自发秩序的具体表现。

3)产权和协同消费角度。Belk①认为,共享指的是将我们的东西分配给他人使

用,或者从他人处获得货品或服务为我所用的行为或过程。FelsonSpaeth1978年将协同消费定义为多人在共同参与活动中消费商品或服务的事件。协同消费涉及捐助、转售、交易、、租赁、赠予和交换等内容,并通过协调资源的获取和分配来收取费用及其他形式的报删(Belk2014@。交换和消费行为建立在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上而非已有的市场主体上,无须发生所有权的转移。但是现有的研究没有将共享经济的供给方的成本和需求方的效用联系起行研究,更没有考虑消费者在可以购买物品或服务以及可以租借物品或服务二者之行选择时其决策和行为会有什么变化。

刘建军和刑燕飞认为,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为借助网络作为信台,以闲置资源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为本质,以物品的重复交易和利用为表现形式。王亚丽认为,共享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解决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失调、资源生态危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形式。共享经济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都具有供给侧的性质,共享经济可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反过来,供给侧改革又为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充分发挥出共享经济的作用,使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径,拓展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领域。

  作者简介

孔德洋,男,45岁,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从事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产业政策及商业模式等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EI检索15篇,主要著作有《豪华车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