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江崎浩;兆文博译书籍》[52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江崎浩;兆文博译书籍

  • 出版社:文轩网精品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8-02
  • 热度:10972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作  者:(日)江崎浩 著;兆文博 译
定  价:69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2月01日
页  数:202
装  帧:精装
ISBN:9787302492559
主编推荐
尽管贯穿《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的一条主线是如何在设计阶段将互联网基因融入基础设施中来,但作者特别注重的并不是设计本身,而是在利用互联网基因的设计方面,为读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切实可用的实际参考。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不是将作者的互联网思维灌输给读者,而是为读者的互联网思维提供思考的元素,而且诸多的案例非接地气,给人以启发,这正是《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的优选特点。
目录
第 1 章  理解互联网架构的理念1 互联网究竟有什么样的特性?  2 互联网与电话比较为何便宜?  3 互联网为何在大震灾时仍能保持运行?  4 互联网为什么会持续发展?  5 加拉帕戈斯化生意是好事吗?  6 为何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7 端到端究竟有何意义?  8 加密的目的何在? 9 互联网的未来会如何?  10 互联网和互联网架构的差异在哪? 第 2 章  理解数字技术的本质1 数字化的意义  2 互联网的数据包通信机制  3 数字化的益处 4 数字化的未来  第 3 章  解读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和经济1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  2 信息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业务和基础设施的变化  4 利用互联网基因设计的 7 个要素 第 4 章  重新理解安全和隐私1 安全和安全保障  2 围绕知识产权的安全  3 风险管理的安全 4 隐私的全球化意识  5 物联网时代的安全和隐私  第 5 章  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设计1 转向社会和产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2 智能建筑,智能校园  3 智能能源系统 4 基于通过互联网的智能化的展开  5 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的四个观点 结束语
内容简介
《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的基本框架是向读者阐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空间(虚拟空间)与实际空间(现实空间)的融合,物联网(IoT)可以看成是这两个空间相互融合的一种形式,而这两个空间的融合点,便是互联网基因。互联网基因究竟是什么?和互联网基因密切相关的互联网架构又是什么?什么是互联网基因的技术属性?什么又是互联网基因的社会属性?现实生活中都有哪些基础设施成功地融入了互联网基因?《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将对上述疑问一一解答,为读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切实可用的实际案例参考。
作者简介
(日)江崎浩 著;兆文博 译
"江崎浩 HIROSHI  ESAKI九州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科硕士,东京大学工学博士。现任东京大学信息理工学部研究科教授。WIDE项目代表, MPLS-JAPAN代表,IPv6普及?高度化推进协议会专务理事,日本网络信息中心副理事长,ISOC理事、东大绿色ICT项目代表,日本数据中心协会理事/运营委员会委员长。"
精彩内容
    前
    言在本书中,基于互联网的设计思想,将创造社会和产业新基础设施的根基称为“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Internet
    by
    Design)。如果再具体一点可以说成是“将设计有计划地和互联网捆绑在一起”。在介绍这一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的基本想法的同时,从各种各样的观点考察由于互联网与社会和产业的基础设施的融合所发生的事件,就是本书的目的。21世纪,社会和产业的基础设施正在被表述为“智能化”。所谓智能化,意味着处于一个“舒适、高性能、高效率的状态”。在要求实现“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的当今,我认为首先要把互联网所具有的架构和治理特性吸收到基础设施中来,然后对其重新进行设计、建造一直到运等
摘要
在本书中,基于互联网的设计思想,将创造社会和产业新基础设施的根基称为“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Internet by Design)。如果再具体一点可以说成是“将设计有计划地和互联网捆绑在一起”。在介绍这一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的基本想法的同时,从各种各样的观点考察由于互联网与社会和产业的基础设施的融合所发生的事件,就是本书的目的。21世纪,社会和产业的基础设施正在被表述为“智能化”。所谓智能化,意味着处于一个“舒适、高性能、高效率的状态”。在要求实现“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的当今,我认为首先要把互联网所具有的架构和治理特性吸收到基础设施中来,然后对其重新进行设计、建造一直到运营。这正是融入互联网基因的设计的实践。那么,这样的基础设施具体包括什么?首先要列举的是电力能源、道路交通、物流这些产业的基本设施;另外,也包含和生活有关的设施,诸如学校、医院、住宅、城市等。如果将这些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