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备考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3版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书程序员考试大纲考试软考用书书籍》[3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备考年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3版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书程序员考试大纲考试软考用书书籍

  • 出版社:墨诚图书专营店
  • 热度:1136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图书名称: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3版)
作者: 肖文,吴刚山
定价: 98.00
ISBN号: 9787302508663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辑**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本系列图书自出版以来,被众多考生选用为考试参考书,多次再版、重印,为考生备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深受广大读者的厚爱。作为一套为考生备考使用的图书,本系列图书具有以下特色:

(1) 全面剖析命题特点。通过分析研究近几年的考题,统计出各章所占的分值和考点的分布情况,引导考生把握命题规律。

(2) 突出严谨性与实用性。按照考试大纲,与官方教程同步,内容严谨,应试导向准确。

(3) 考点浓缩,重点突出。精心筛选考点,突出重点与难点,针对性强。同时对于考试中出现的而指定教材没有阐述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4) 例题典型,分析透彻。所选例题出自真题,内容真实相关,例题分析细致深入,解答准确完整,以帮助考生增强解题能力,突出实用性。

(5) 习题丰富,附有答案。每章都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习题供考生自测,并配有参考答案与解析,有利于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 全真试题实战演练。试题题型、考点分布、题目难度与真题相当,便于考生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全面了解试题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简介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3版)》是按照*颁布的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考试用书。全书分为14章,内容包括:数据通信基础、广域通信网、局域网与城域网、无线通信网、网络互连与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安全、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组网技术、网络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考前模拟卷等内容。1~11章分为备考指南、考点串讲、真题详解和强化训练4个部分,以帮助读者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命题规律与特点,掌握考试要点和解题方法。后面两章提供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两套模拟试题,供考生进行考前实践。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与强化训练(第3版)》紧扣考试大纲,具有应试导向准确、考试要点突出、真题分析详尽、针对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或培训班的教材。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数据通信基础 1
1.1  备考指南 1
1.1.1  考纲要求 1
1.1.2  考点统计 1
1.1.3  命题特点 2
1.2  考点串讲 2
1.2.1  信道特性 2
1.2.2  传输介质 3
1.2.3  数据编码 4
1.2.4  数字调制技术  6
1.2.5  脉冲编码调制 6
1.2.6  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 7
1.2.7  多路复用技术 9
1.2.8  差错控制 10
1.3  真题详解 12
1.4  强化训练 16
1.4.1  综合知识试题 16
1.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17
第2章  广域通信网 19
2.1  备考指南 19
2.1.1  考纲要求 19
2.1.2  考点统计 19
2.1.3  命题特点 20
2.2  考点串讲 20
2.2.1  公共交换电话网 20
2.2.2  X.25公用数据网 22
2.2.3  帧中继网 26
2.2.4  ISDN和ATM 27
2.3  真题详解 30
2.4  强化训练 34
2.4.1  综合知识试题 34
2.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34
第3章  局域网与城域网 36
3.1  备考指南 36
3.1.1  考纲要求 36
3.1.2  考点统计 36
3.1.3  命题特点 37
3.2  考点串讲 37
3.2.1  局域网技术基础 37
3.2.2  IEEE 80
3.3标准 40
3.2.3  虚拟局域网 44
3.2.4  局域网互连 48
3.2.5  城域网 49
3.3  真题详解 50
3.4  强化训练 56
3.4.1  综合知识试题 56
3.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57
第4章  无线通信网 59
4.1  备考指南 59
4.1.1  考纲要求 59
4.1.2  考点统计 59
4.1.3  命题特点 60
4.2  考点串讲 60
4.2.1  移动通信 60
4.2.2  无线局域网 62
4.2.3  无线个域网 69
4.2.4  无线城域网 72
4.3  真题详解 74
4.4  强化训练 78
4.4.1  综合知识试题 78
4.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79
第5章  网络互连与互联网 81
5.1  备考指南 81
5.1.1  考纲要求 81
5.1.2  考点统计 81
5.1.3  命题特点 83
5.2  考点串讲 83
5.2.1  网络互连设备 83
5.2.2  广域网互连 85
5.2.3  IP协议 86
5.2.4  TCP和UDP 91
5.2.5  地址解析协议 95
5.2.6  网关协议 96
5.2.7  路由器技术 98
5.2.8  IP组播技术 101
5.2.9  IP QoS技术 104
5.2.10  Internet基本服务 105
5.3  真题详解 109
5.4  强化训练 136
5.4.1  综合知识试题 136
5.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140
第6章  下一代互联网 146
6.1  备考指南 146
6.1.1  考纲要求 146
6.1.2  考点统计 146
6.1.3  命题特点 147
6.2  考点串讲 147
6.2.1  IPv6 147
6.2.2  移动IP 149
6.2.3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150
6.2.4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153
6.3  真题详解 154
6.4  强化训练 156
6.4.1  综合知识试题 156
6.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157
第7章  网络安全 159
7.1  备考指南 159
7.1.1  考纲要求 159
7.1.2  考点统计 159
7.1.3  命题特点 160
7.2  考点串讲 161
7.2.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161
7.2.2  数据加密技术 162
7.2.3  认证技术与数字签名 165
7.2.4  虚拟专用网 169
7.2.5  应用层安全协议 176
7.2.6  防火墙的配置 179
7.2.7  入侵检测 184
7.2.8  病毒防护 185
7.3  真题详解 186
7.3.1  综合知识试题 186
7.3.2  案例分析试题 193
7.4  强化训练 199
7.4.1  综合知识试题 199
7.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200
第8章  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的配置 203
8.1  备考指南 203
8.1.1  考纲要求 203
8.1.2  考点统计 203
8.1.3  命题特点 204
8.2  考点串讲 205
8.2.1  Windows Server 2008 R2的安装与配置 205
8.2.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208
8.2.3  Windows Server 2008 R2 IIS服务的配置 214
8.2.4  Linux应用服务器的配置 229
8.3  真题详解 245
8.3.1  综合知识试题 245
8.3.2  案例分析试题 254
8.4  强化训练 272
8.4.1  综合知识试题 272
8.4.2  案例分析试题 273
8.4.3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279
8.4.4  案例分析试题参考答案 280
第9章  组网技术 285
9.1  备考指南 285
9.1.1  考纲要求 285
9.1.2  考点统计 285
9.1.3  命题特点 286
9.2  考点串讲 287
9.2.1  交换机基础 287
9.2.2  交换机的配置 289
9.2.3  路由器基础 292
9.2.4  路由器的配置 293
9.2.5  配置广域网接入 294
9.2.6  IPv6配置与测试 296
9.2.7  访问控制列表 298
9.3  真题详解 300
9.3.1  综合知识试题 300
9.3.2  案例分析试题 306
9.4  强化训练 329
9.4.1  综合知识试题 329
9.4.2  案例分析试题 330
9.4.3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336
9.4.4  案例分析试题参考答案 338
第10章  网络管理 344
10.1  备考指南 344
10.1.1  考纲要求 344
10.1.2  考点统计 344
10.1.3  命题特点 345
10.2  考点串讲 346
10.2.1  网管系统的功能及构成 346
10.2.2  网络管理协议 347
10.2.3  网络诊断和配置命令 355
10.2.4  网络监视和管理工具 362
10.2.5  网络存储技术 363
10.3  真题详解 365
10.4  强化训练 371
10.4.1  综合知识试题 371
10.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373
第11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 377
11.1  备考指南 377
11.1.1  考纲要求 377
11.1.2  考点统计 377
11.1.3  命题特点 378
11.2  考点串讲 379
11.2.1  结构化布线系统 379
11.2.2  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 381
11.2.3  网络需求分析 383
11.2.4  通信流量分析 384
11.2.5  逻辑网络设计 385
11.2.6  网络结构设计 386
11.2.7  网络故障诊断 390
11.3  真题详解 392
11.3.1  综合知识试题 392
11.3.2  案例分析试题 398
11.4  强化训练 409
11.4.1  综合知识试题 409
11.4.2  案例分析试题 410
11.4.3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413
11.4.4  案例分析试题参考答案 415
第1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418
12.1  备考指南 418
12.1.1  考纲要求 418
12.1.2  考点统计 419
12.1.3  命题特点 420
12.2  考点串讲 420
12.2.1  计算机硬件基础 420
12.2.2  操作系统 427
12.2.3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 43
512.2.4  标准化和信息化 443
12.3  真题详解 446
12.4  强化训练 460
12.4.1  综合知识试题 460
12.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463
第13章  计算机专业英语 466
13.1  备考指南 466
13.1.1  考纲要求 466
13.1.2  考点统计 466
13.1.3  命题特点 467
13.2  考点串讲 467
13.2.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词汇 468
13.2.2  专业英语试题分析 470
13.3  真题详解 471
13.4  强化训练 475
13.4.1  综合知识试题 475
13.4.2  综合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476
第14章  考前模拟卷、答案与解析 477
14.1  考前模拟卷 477
14.1.1  考前模拟卷1 477
14.1.2  考前模拟卷2 492
14.2  参考答案与解析 506
14.2.1  考前模拟卷1参考答案与解析 50
614.2.2  考前模拟卷2参考答案与解析 522
参考文献 536


  作者简介
本系列图书由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药科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黄山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江苏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等30余所高校的教师共同研究、编写而成,他们多为“双师型”教师,既奋斗在教学一线,又参与诸多项目的研发,对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项目经验,同时对软考考试大纲和命题规律有较深入的研究,在他们的指导下,相信广大考生可顺利通关。


  精彩试读

2.2.1.3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Modem)通常由电源、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组成。发送电路包括调制器、放大器以及滤波、整形和信号控制电路,它的功能是把计算机产生的数字脉冲转换为已调制的模拟信号;接收电路包括解调器以及有关的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模拟信号变成计算机能接收的数字脉冲。

早期的低速Modem采用调频技术。后来的Modem采用四进制调相技术,即2比特对应一个相移,也有的Modem采用差分相移键控(DPSK)技术。

符合CCITT V.29建议的Modem以9600 b/s的速率进行全双工或半双工传输,并且采用正交幅度调制(QAM)技术。QAM是每个4比特组的diyi位,用于确定码元的幅度,而其余三位用于确定码元的相位。4种幅度和8种相位的结合产生了16种不同的码元,因而在2400的波特率下可得到9600 b/s的数据速率。

符合CCITT V.32建议的Modem使用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TCM在QAM的基础上,在编码的过程中插入一个冗余比特,这个冗余比特根据卷积码的原理计算。接收端利用冗余比特进行纠错,从而减小误码率。调制器的输入数据流被分成4位的比特组,4位的比特组经过卷积编码产生了第5位——冗余校验位。这种Modem可以在公共交换网上实现9600 b/s的高速传输。

符合CCITT V.33建议的Modem对6比特组进行幅度相位编码,再增加一个冗余位,形成7比特网络编码。在2400波特率下可达到14 400 b/s的数据速率。

符合V.90建议的Modem数据速率可达56 Kb/s。这种Modem采用非对称的工作方式,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称为上行信道,数据速率为28.8 Kb/s或32.6 Kb/s;从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称为下行信道,数据速率可以达到56 Kb/s。

2.2.2 X.25公用数据网

X.25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制定的,其正式名称是“工作在公用数据网上以分组方式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设备DCE之间的接口”。1976年3月X.25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后来又经过多次修订。在交换技术上,X.25使用的是分组交换,因此它也常常被称为“X.25分组交换网”。

X.25标准分为3个协议层: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它们分别对应于OSI参考模型底下三层。

X.25的物理层协议是X.21,用于定义主机与物理网络之间物理、电气、功能以及过程特性。由于该标准要求用户在电话线路上使用数字信号,而不能使用模拟信号,所以实际上目前支持该物理层标准的公用网非常少,因为现在的电话线路大多数是使用模拟信号的。作为一个临时性措施,CCITT定义了一个类似于大家熟悉的RS-232标准的模拟接口。

X.25的数据链路层描述用户主机与分组交换机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包括帧格式定义、差错控制等。X.25数据链路层一般采用**数据链路控制(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协议。事实上,它采用的是HDLC协议的一个部分——LAPB(平衡型链路接入规程)。

X.25的网络层描述主机与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层协议处理诸如分组定义、寻址、流量控制以及拥塞控制等问题。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允许用户建立虚电路,然后在已建立的虚电路上发送*大长度为128个字节的数据报文。X.25的分组层采用PLP协议。

2.2.2.1 CCITT X.21标准

X.21建议分为两部分:用于公共数据网同步传输的通用DTE/DCE接口和电路交换业务的呼叫控制过程。前者是X.21的物理层部分,与建立物理链路有关的操作过程有以下4个特性。

(1)电气特性。X.21采用X.26和X.27规定的两种接口电路。X.21建议指定的数据速率有600b/s、2 400 b/s、4 800 b/s、9 600 b/s和48 000 b/s。X.21规定,在DTE一边只能采用X.27规定的平衡电气特性;在DCE一边,对于**过9 600 b/s的速率只能采用平衡电气特性,而4种低速率则可以选择平衡的或不平衡电气特性。

(2)机械特性。X.21的机械接口采用15针连接器。

(3)功能特性。X.21的接口线比RS-232-C大为减少,通过对功能进行编码,在少量电路上传输代表各种功能的字符来建立对公共数据网的连接。X.21定义的全部互换电路如图2.3所示。

(4)过程特性。数据传输的动态过程如图2.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