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黄继华 主编 著
定 价:39.8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01日
页 数:283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1518037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材料的焊接与连接
1.1.1材料焊接与连接的概念
1.1.2材料焊接与连接方法的分类
1.2金属材料的熔化焊方法
1.2.1渣保护电弧焊
1.2.2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1.2.3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1.2.4高能束熔化焊
1.3焊接冶金原理的研究内容
1.3.1熔化焊接头的形成和结构
1.3.2熔化焊中的冶金学问题
1.3.3焊接冶金原理的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焊接热过程
2.1焊接传热学基础
2.1.1傅里叶定律
2.1.2导热微分方程
2.1.3边值条件
2.1.4叠加原理
2.2焊接温度场
2.2.1焊接热源
2.2.2焊接温度场的解析法
2.2.3焊接温度场的有限差分法
2.2.4焊接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2.2.5焊接温度场的影响因素
2.3焊接熔池对流传热
2.3.1熔池对流传热的重要性
2.3.2电弧焊熔池对流传热
2.3.3激光焊熔池对流传热
2.4焊接热循环
2.4.1焊接热循环的特点
2.4.2焊接热循环的特征参数
2.4.3焊接热循环的影响因素
2.4.4多层多道焊热循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焊接化学冶金
3.1焊接化学冶金系统及其特点
3.1.1焊接化学冶金系统
3.1.2焊接化学冶金系统特点
3.1.3焊接化学冶金的影响因素
3.2气体与金属的冶金反应
3.2.1焊接区气体
3.2.2氮与焊接区金属的作用
3.2.3氢与焊接区金属的作用
3.2.4氧与焊接区金属的作用
3.3熔渣与金属的冶金反应
3.3.1焊接熔渣的作用与分类
3.3.2熔渣的性质
3.3.3熔渣的氧化与脱氧反应
3.3.4熔渣的渗氢与脱氢反应
3.3.5熔渣的脱硫与脱磷反应
3.3.6焊缝金属的合金化
3.4典型焊接方法的化学冶金
3.4.1焊接材料
3.4.2焊条电弧焊化学冶金
3.4.3埋弧焊化学冶金
3.4.4CO2气体保护电弧焊化学冶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熔池凝固与焊缝组织
4.1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核
4.1.1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
4.1.2焊接熔池的形核机制
4.2焊接熔池的晶核长大
4.2.1凝固过程中的成分过冷
4.2.2凝固结晶形态
4.2.3焊接熔池的结晶形态
4.2.4联生结晶与竞争生长
4.3焊缝的凝固组织
4.3.1焊缝凝固组织的一般特征
4.3.2焊接参数对焊缝凝固组织的影响
4.3.3焊缝凝固组织的调控
4.4焊缝金属的不均匀性
4.4.1凝固偏析
4.4.2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4.4.3焊缝中的气孔
4.4.4焊缝中的夹杂
4.5焊缝金属的固态转变
4.5.1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焊缝固态转变的类型
4.5.2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焊缝的固态转变组织
4.5.3焊缝固态转变组织的调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熔合区的组织与性能
5.1熔合区的特征
5.1.1熔合区的结构
5.1.2熔合区的特性
5.2非对流混合区
5.2.1非对流混合区的形貌特征
5.2.2非对流混合区的形成机理
5.2.3非对流混合区的控制措施
5.3熔合线
5.3.1熔合线的本质
5.3.2熔合线的特征
5.4部分熔化区
5.4.1部分熔化区的基本特征
5.4.2部分熔化区液化机理及组织转变
5.4.3部分熔化区微观组织特征
5.4.4部分熔化区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5.5异种钢焊接熔合区的碳迁移
5.5.1碳迁移的特征
5.5.2碳迁移的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6.1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特点
6.2焊接热影响区组织转变
6.2.1形变强化材料热影响区组织转变
6.2.2沉淀强化材料热影响区组织转变
6.2.3相变强化材料热影响区组织转变
6.3焊接热影响区的性能
6.3.1热影响区的硬度
6.3.2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
6.3.3焊接热影响区的耐蚀性
6.4焊接热/力物理模拟技术
6.4.1焊接热模拟试验的原理与设备
6.4.2焊接热模拟技术的应用
6.4.3焊接热模拟技术的局限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焊接裂纹
7.1焊接热裂纹
7.1.1焊接热裂纹的一般特征
7.1.2焊接结晶裂纹的形成机理
7.1.3焊接结晶裂纹的影响因素
7.1.4焊接结晶裂纹的控制措施
7.2焊接冷裂纹
7.2.1焊接冷裂纹的一般特征
7.2.2焊接延迟裂纹的形成机理
7.2.3临界关系和判据
7.2.4焊接冷裂纹的控制措施
7.3其他焊接裂纹
7.3.1再热裂纹
7.3.2层状撕裂
7.3.3应力腐蚀裂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本书主要介绍熔化焊接过程中的冶金过程(物理冶金和化学冶金)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焊接热过程、焊接化学冶金、熔池凝固、焊缝的固态相变、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焊接裂纹等。本书可作为本科焊接专业(方向)必修课“焊接冶金学”(或称“焊接冶金原理”)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焊接冶金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黄继华 主编 著
黄继华,1983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系焊接专业,1986年7月和1990年3月同校、同专业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7月被评选为首批“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优选焊接与连接技术研究室首席教授:中国焊接学会理事,材料研究学报、焊接学报、中国稀±学报(中、英)、材料科学与工艺等杂志编委。主要从事”优选材料与异种材料连接“、“新型钢铁材料熔化焊接物理冶金“、 ”电子封装微连接技术、材料及可靠性“、”材料涂层技术”等研究。曾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等
焊接冶金原理(学)是焊接专业(方向)主干课之一,在焊接专业人才的知识构建和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高等院校凡与材料焊接相关的专业几乎都将该课程列为核心课程。国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施宽口径专业目录后,培养方案中涉及焊接方向的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一般仍将焊接冶金原理(学)列为专业必修课。
本书是作为高等院校焊接专业(方向)焊接冶金原理(学)课程教材而编写的,主要讨论熔化焊接的基本冶金原理与理论,包括焊接的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
尽管逻辑上焊接教育工作者共享着大体相同的焊接冶金原理(学)知识内容,但他们对于这些知识不同部分的认识——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授这些知识的看法因人而异,且随着焊接技术自身的发展,也因时间而异。以下是本书编写过程中的着力点及编者认为需要说明的事项。
近30年以来,熔化焊接技术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气体保护电弧焊和高能束焊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