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智能信息处理概述
1.1.1智能信息处理的产生及发展
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前端,是信息的来源,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计算机是信息处理加工中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技术是电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以及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在信息处理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及应用所采用的技术、理论方法和系统都需要由计算机来完成。目前的电子计算机硬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要模拟人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很困难。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软处理”“软计算”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弥补电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不足。在此背景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
1. 什么是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是模拟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处理信息的行为,建立处理复杂系统信息的理论、算法和系统的方法及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主要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现象的处理问题。
现阶段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呈现两种发展趋势: 一种是面向大规模、多介质的信息,使计算机系统具备处理更大范围信息的能力; 另一种是与人工智能进一步结合,使计算机系统更智能化地处理信息。
2.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内容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数据挖掘、数据融合、模式识别、数据可视化等。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又以计算智能为重点。计算智能是在人工智能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智能技术。
1.1.2人工智能概述
1. 智能
智能可以认为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能力,即在任意给定的环境和目标的条件下,正确制定决策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智能具有如下特征:
(1) 感知能力: 感知是获取外部信息的基本途径。
(2) 记忆和思维能力: 记忆用于存储由感觉器官感知到的外部信息,以及由思维所产生的知识; 思维用于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处理,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根本途径。
(3) 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 通过学习积累知识,适应环境的变化。
(4) 行为能力: 可用作信息的输出。
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人们使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的智能,或者说是人类智能在机器上的模拟。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其能够模拟、延伸、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并且该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将从AI学科的发展、AI主要的研究学派和研究方法,以及AI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这三个方面简要地阐述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
1.1.3AI的发展
人工智能是在1956年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名称被正式提出的,回顾它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结为孕育、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1. 孕育阶段
按时间来划分,主要指1956年之前,此阶段对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主要研究和贡献有:
(1) 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 1561—1626)曾系统地提出了归纳法,这对于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以及自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转向以知识为中心的研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 英国逻辑学家布尔(G.Boole,1815—1864)创立的布尔代数,他在《逻辑法则》一书中首次用符号语言描述了思维活动的基本推理法则。
(3) 英国数学家图灵在1936年提出了一种理想计算机数学模型,即图灵机,为后来电子数字计算机的问世奠定了理论基础。
(4) 1943年,美国人麦克洛奇(W.McCulloch)和皮兹(W.Pitts)建成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MP模型),为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5) 1946年,美国数学家莫奇利(J.W.Mauchly)和埃克特(J.P.Eckert)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ENIAC, 这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2. 形成阶段
1956年夏天,在达特茅斯(Dartmouth)学院召开了一次关于机器智能的研讨会,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它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会上正式采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用它来代表有关机器智能这一研究方向。在此后的10多年里,即1956—1969年,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就:
(1) 在机器学习方面,塞缪尔于1956年研制出跳棋程序。
(2) 在定理证明方面,数理逻辑学家王浩于1958年在IBM_704计算机上用3~5min证明了《数学原理》中有关命题演算的全部定理; 1965年鲁滨逊提出了消解原理,为定理的机器证明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3) 在模式识别方面,1959年塞尔夫里奇推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程序,1965年罗伯特编写出可以分辨积木构造的程序。
(4) 在问题求解方面,1960年纽厄尔等人通过心理学试验总结出人们求解问题的思维规律,编写出通用问题求解程序GPS,可以用来求解11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5) 在人工智能语言方面,1960年麦卡锡开发出了人工智能语言LISP,成为构建智能系统的重要工具。
(6) 在专家系统方面,美国的费根鲍姆研制出DENDRAL系统,为以后专家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7) 1969年,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IJCAI)成立,标志着人工智能这一新兴学科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3. 发展阶段
从1970年至今,可以作为AI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的重大贡献和成果如下:
(1) 1970年创刊了国际性人工智能杂志,它对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专家系统的研究在多个领域中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比较著名的有地质勘探专家系统PROSPECTOR,以及医疗专家系统MYCIN。
(3) 专家系统的成功,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智能的基础,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以知识为中心来进行,随着对知识的表示、利用、获取等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对不确定性知识的表示和推理取得了突破,建立了主观Bayes理论、证据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