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特色:
“微课”与“微课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微课程系统策划与设计是微课设计的基础
微课视频制作,微课策划设计同样重要
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展现新的教学模式
本书配套授课电子课件,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mpedu.com注册、审核通过后下载,或联系编辑索取(微信:15910938545,QQ:2850823887,email:2308140194@qq.com,电话:010-88379739)另外,为方便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提供高职计算机教师QQ交流群:232664908,欢迎加入!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微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按四部分进行撰写。**部分是学习制作微课与开展教学的通用基础,包括“微课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设计制作微课常见的问题与分析”两章,通过学习使教师在思想意识、教学理念和思考角度方面发生根本转变。第二部分包括“微课程的系统策划与设计方法、微课策划设计方法及应用”两章,分别介绍了微课程的系统设计方法、微课教学设计方法与常见问题分析,以指导教师进行高质量的微课程文案设计编写。第三部分包括“微课视频拍摄与录制方法、微课视频后期编辑制作方法”两章,重点介绍微课视频的拍摄录制方法、视频编辑制作软件的使用。第四部分是“微课程教学平台及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介绍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案设计及教学应用方法。
书中针对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设计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细化说明,提供了微课教案、微课脚本、翻转课堂教案、导学案等相关文案的编写模版,使教师更容易学习好、掌握好、应用好这些理论和方法,设计制作出好的微课程作品用于教学和比赛,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本书是微课程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专著,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应用。同时,又可作为中小学、高校和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微课程教学设计、微课视频制作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培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王亚盛教授,***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带头人,***精品课程负责人,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威海职业学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中心总设计师,深度研究与探索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先后在北京、广西、福建、山东等地开展微课教学设计与微课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培训,参与的教师学员在微课教学比赛中成绩斐然,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他先后发表“高职微课参赛作品研读与问题分析”“高职学生微课学习需求调研数据分析与应用”“123微课程教学运作模式及其应用”等多篇微课程相关的研究论文。
王亚盛教授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2项实用新型专利;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16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5部。
目录
第1章 微课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1.1 微课和微课程的定义与理解
1.1.1微课及其特征
1.1.2 TED微讲座及其特点
1.1.3微课程及其特点
1.2 微课程与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异同点
1.2.1慕课及其特征
1.2.2微课程与慕课的异同点分析
1.2.3微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差异性分析
1.3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3.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作用
1.3.2微课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1.3.3微课(程)结构的四大模式
1.4 慕课/微课程的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 前言
暴风骤雨,迎面袭来。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这些新的术语自2011年在美国教育界风行之始,像暴风骤雨般地迅速在加拿大、新加坡以及中国等地蔓延,引发了教育界的一场振荡式革命。在中国,*先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开始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引进、研究和试用,并逐步在江苏、广东、上海、山东等地的中小学进行推广试验、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于2013年8月成立了国际慕课研究中心,组建了全国小学、初中、高中的C20慕课联盟[1]。在51所联盟成员的中小学校和36所联盟外的中小学校进行宣传、推广,指导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自2013年7月开始,先后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多所高校也以不同方式开展慕课教学试验活动,开创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与中小学、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有点滞后。2013年11月组织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工作,启动了高职院校的改革阀门,组织教师设计制作微课参加比赛。但在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应用方面,至今还处在朦胧、探索中,没有结合职业教育的特征开展系统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