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架构解构与实践pdf下载pdf下载

业务架构解构与实践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业务架构解构与实践pdf下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时间:2022-05
pdf下载价格:9.00¥


预览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借鉴国际先进理论体系,融合国内具体实践

★深度剖析业务架构 2大视角:业务流程 vs.业务能力

★系统梳理业务架构 4大核心要素和 6大扩展要素

★深入介绍 3个企业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全面梳理业务架构概念,提供200个常用术语中英对照参考表

★整体解构“业务能力”,提供业务能力卡片及能力热力图示例

★提炼通用性业务架构弹性分层体系-基础分层+扩展分层

★探索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与DDD协同落地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十余家企业不同角色人员联袂推荐,

★助您快速实现业务架构入门、推进业务架构落地!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介绍业务架构知识体系与实践落地的著作,逻辑清晰、通俗易懂。

本书首先在架构总述部分分别介绍了企业架构、业务架构的发展历程及主流知识体系。紧接着围绕“价值流+业务能力”这套业务架构体系进行基础性介绍,涉及4大核心要素和6大扩展要素。然后通过业务架构进阶部分,进一步梳理业务架构4大核心要素的配合关系,进而考虑核心要素与扩展要素的整体协同,再深入探讨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协作关系。本书第四和第五部分介绍了业务架构落地及实践相关内容,让读者能够了解业务架构的核心交付物,以及业务架构与DDD如何协同落地,并提供了多个企业业务架构实践案例供读者参考。

本书先由浅入深地对业务架构进行解构,然后从不同角度给出多个企业实践案例,适合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本书对业务高层、CIO/CDO高层、战略规划人员、企业架构师、业务架构师、数据架构师、应用架构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Scrum Master、IT人员、HR招聘人员、咨询实施顾问,以及对企业架构、业务架构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者都会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王旭东】清华大学自动化控制工程硕士,服务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有近20年中软、联想、华为等内部或外部信息化、数字化项目经历。从顶层规划设计到业务流程变革再到数据产品业务赋能,都有丰富的实战及操盘经验。积极探索企业架构、业务架构、数据治理等的落地实践,并热衷于融合国内外优秀知识体系推动企业架构在国内的交流、发展和应用,与周金根老师共同创立了企业架构EAGC社群,为国内企业架构爱好者搭建了共创交流平台。

【魏炜】武汉大学计算机软件硕士,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18年,曾任职于深圳航空、华润、华为、万科等行业头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企业架构、IT战略规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曾主持大型企业“十二五”和“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及年度商业计划,曾担任企业架构师,负责架构治理及4A架构在战略项目中的拉通设计,并具有创建和管理架构与规划团队的经验,对业务架构及IT架构有深刻认知。

【罗飞】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硕士,作为数字化领域的探路者,在华为等头部企业进行长期探索。具有 13 年以上华为数字化实践经验,曾担任数字主线LinkX产品经理及全球性产品数字化组织Prostep iViP的华为代表。

【徐振轩】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担任用友战略管理产品的架构设计工作,擅长通过跨系统规划实现企业战略规划和执行。有多年创业经历,在EA方法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案例。重点研究领域: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架构实践。

【路希】拥有电气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和MBA学位,20年制造业工作经历,先后在日企、港企、欧美企业、民企任ME、DQE、PIE、IT、CIO、COO、集团运营副总经理等职务,并在多家企业担任常年顾问。长期研究企业架构、业务架构、系统工程等先进学科和实践应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擅长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手段驱动企业管理绩效的改善和提升。


精彩书评

本书通过一个酒店服务示例,把价值流、业务能力、业务流程、业务对象等比较抽象模糊的概念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大家。给出了让业务架构既能在企业级大处着眼,又能在领域级局部着手的解决之道,并提供了多家企业的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 白靖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EA事业部总监


如果你想学习业务架构设计,但是被那些宏大庞杂的企业架构和业务架构标准体系弄得不知如何下手,那么这本业务架构设计图书,你应该拥有。


—— 曹严明 领驭框架(北京)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本书专注讲解业务架构和实践经验,对于身处传统行业升维产业互联网的企业管理层和架构师们,无疑是雪中送炭。

—— 崔超 万物云空间科技战略架构师

企业架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从业务、应用、数据到技术的方方面面。这当中,业务架构是最难实施与见效的一项工作,而这本书可以说是解决架构同行困惑的一剂良药。对于正在或将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CIO、总监、架构师们,这本书可以为您提供可落地的案例参考。强烈建议从事相关工作的人认真学习研究这本书,对企业架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 董永放 晶科能源架构规划负责人


本书从概念到要素,从设计到落地,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浅出,抛开复杂、晦涩的概念,结合经典易懂的示例、流程,展示了业务架构的全景。毫无疑问,此书是业务架构领域中的难得佳作。


—— 黄平息 广东怀远物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CIO


本书作者对业务架构相关术语的翻译非常严谨,对目前纷繁芜杂、莫衷一是的业务架构概念进行了一次大的梳理,相信本书会成为国内业务架构方法论里程碑级的图书!

如果几年前我能看到这样一本书,必然可以节省大量投入在业务架构学习上的宝贵时间。由衷地为这本书的出版感到高兴!


—— 黄喆 软件行业老兵,业务架构师,《洞悉敏捷》译者

“业务架构最关键的交付物可以是一套企业级流程框架体系,也可以是一套企业级业务能力框架体系,或者是业务能力与流程融合而成的一套框架体系。”本书提出了一套可落地的业务架构体系,能更好地驱动业务与IT技术协同落地。


—— 温新财 中山诚威科技有限公司CIO

不论你是刚刚听说业务架构,还是正准备开始实践,抑或已有些许经验,相信这本书都会对你有新的启发,常读常新!


—— 颜婧 埃森哲资深业务架构师,EAGC敏捷需求小组负责人

本书几位作者结合多年行业实践经验,系统地梳理了业务架构方法论、架构要素、落地方法及实践案例,为架构师提供了从方法论到具体业务领域架构实践的完整指南。


—— 姚小龙 顺丰集团前助理CDO

本书将业务架构相关的理论与落地实践进行了有效结合,逻辑清晰、精简易懂、引人深思。相信不同层次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领略业务架构的魅力,并能指导实际工作。


—— 郑吉敏 去哪儿旅行技术总监,技术委员会委员,业务架构SIG负责人


书中对流程驱动和能力驱动这两种方法的核心概念、实践和案例都做了很好的讲解,可作为业务架构从业者和业务分析师学习业务架构的一个起点。这本书也是国内为数不多、重点介绍能力元素的图书,希望有更多企业能采纳能力模型来使企业战略落地。


—— 周金根 北京捷创成咨询首席咨询顾问,企业架构EAGC社群主席


目录

第一部分 架构总述


第1章 企业架构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简述 3


1.1 企业架构的概念和作用 4


1.1.1 企业架构的概念 4


1.1.2 企业架构的作用 5


1.2 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及4大主流架构框架介绍 6


1.2.1 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 6


1.2.2 4大主流架构框架介绍 7


第2章 业务架构的概念及发展历程简述 18


2.1 业务架构的概念和作用 19


2.1.1 业务架构的概念 19


2.1.2 业务架构的作用 21


2.2 两大主流业务架构体系介绍 23


2.2.1 业务架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23


2.2.2 主流架构一:波特价值链+流程 25


2.2.3 主流架构二:价值流+能力 34



第二部分 业务架构基础知识


第3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 39


3.1 价值流 39


3.1.1 价值主张的基本概念 40


3.1.2 价值流的基本概念 41


3.1.3 价值流阶段的基本概念 43


3.2 业务能力 45


3.2.1 业务能力的定义和命名 45


3.2.2 业务能力的识别 46


3.2.3 业务能力的构成 47


3.2.4 业务能力卡片 51


3.2.5 业务能力分类 52


3.2.6 业务能力分层 54


3.2.7 业务能力热力图 56


3.3 信息 57


3.3.1 信息的概念 57


3.3.2 信息与能力的关系 57


3.3.3 信息架构或数据架构的分层 58


3.4 组织 59


3.4.1 组织的概念 59


3.4.2 组织与能力的映射图 59


第4章 业务架构扩展要素 61


4.1 战略 62


4.1.1 战略的概念 62


4.1.2 战略相关方法论 62


4.2 利益相关者 66


4.2.1 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66


4.2.2 利益相关者地图 68


4.3 产品 68


4.3.1 产品的概念 68


4.3.2 产品生命周期 69


4.3.3 产品地图 70


4.4 举措 71


4.4.1 举措的概念 71


4.4.2 举措与战略、业务能力的关系 71


4.5 政策 73


4.5.1 政策的概念 73


4.5.2 政策与业务能力、业务组织的关系 73


4.6 指标 74


4.6.1 指标的概念 74


4.6.2 指标与战略、行动的关系 75



第三部分 业务架构进阶


第5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协同 79


5.1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 80


5.2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业务能力 80


5.3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 81


5.4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能力 82


5.5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能力+信息 83


5.6 酒店住宿示例:价值流+端到端流程+能力+信息+业务对象 83


第6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与扩展要素之间的整体协同 86


6.1 业务架构整体要素全景图 87


6.2 战略与其他业务要素的关系 87


6.3 Where相关视角及主要业务要素 88


6.4 What相关视角及主要业务要素 89


6.5 How相关视角及主要业务要素 90


6.6 整体监控及优化的相关视角和要素 92


第7章 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关系 93


7.1 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基本协作关系 94


7.1.1 企业架构的位置 94


7.1.2 企业架构中主要架构的基本协作关系 95


7.2 架构分层及中文命名建议 96


7.2.1 目前架构分层及命名相关的主要问题 96


7.2.2 业务架构分层建议 97


7.2.3 弹性分层体系的典型应用 98


7.2.4 统一和简化各架构的各层级中文名称 100



第四部分 业务架构落地


第8章 业务架构的关键交付物 103


8.1 流程视角与能力视角的比对分析 103


8.1.1 能力视角 104


8.1.2 流程视角 104


8.1.3 流程视角与能力视角的比对 105


8.2 不同视角下业务架构落地所须解决的共性问题 106


8.2.1 业务架构原则 107


8.2.2 业务架构盘点与分层 108


8.2.3 构成要素及描述卡片 108


8.2.4 流程/能力框架热力图 109


8.3 业务能力视角的业务架构梳理(以制造行业企业为例) 109


8.3.1 企业级业务能力梳理 110


8.3.2 业务能力热力图 113


8.3.3 业务能力建设及提升基本思路 118


第9章 业务架构与DDD协同落地 120


9.1 DDD的背景 121


9.1.1 关于DDD的发展 121


9.1.2 DDD是解决微服务边界划分的良方 121


9.2 DDD的主要元素介绍 122


9.2.1 DDD相关元素概览 123


9.2.2 领域 123


9.2.3 子域 124


9.2.4 限界上下文 124


9.2.5 实体 125


9.2.6 值对象 126


9.2.7 聚合 127


9.2.8 聚合根 128


9.2.9 通用语言 128


9.2.10 DDD的基本实现过程 129


9.3 DDD与业务架构等的融合 129


9.3.1 DDD如何在企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129


9.3.2 DDD与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的融合 130



第五部分 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第10章 K公司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137


10.1 K公司简介 138


10.2 K公司面临的挑战和价值链分析实践的背景 138


10.2.1 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138


10.2.2 决定应用价值链分析方法 139


10.3 进一步了解价值链构成 140


10.4 绘制企业自己的价值链 142


10.4.1 定义活动目标 143


10.4.2 定义价值环节 143


10.4.3 定义价值活动 143


10.4.4 绘制热力图 144


10.4.5 定义流程任务 144


10.4.6 分配角色 146


10.4.7 重构组织架构 147


10.5 案例小结 150


第11章 V公司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151


11.1 V公司简介 152


11.2 V公司面临的挑战及业务架构建设的背景 152


11.2.1 面临的挑战 152


11.2.2 决定建设业务架构 154


11.3 启动业务架构设计 155


11.3.1 业务架构设计的关键思考 155


11.3.2 流程框架设计方法 157


11.4 设计业务架构 159


11.4.1 建立流程设计组织 159


11.4.2 明确流程框架设计计划 159


11.4.3 开展流程框架设计工作 161


11.4.4 流程框架评审 169


11.5 业务架构落地 169


11.5.1 组建业务架构落地保障体系 169


11.5.2 利用IT工具固化 171


11.6 案例小结 174


第12章 T公司业务架构实践案例 175


12.1 供应链的演化与发展 176


12.2 T公司供应链的模式演化案例分析 176


12.2.1 企业简介 176


12.2.2 T公司面临的挑战 177


12.2.3 T公司供应链的模式变化 177


12.3 案例小结 190



附录A 业务架构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参考表 191


精彩书摘

第3章 业务架构核心要素


第2章所提到的以“价值流+能力”为基础的这套业务架构知识体系,其所包含的10个业务要素分布在两个圈里(里圈和外圈),本章将会介绍里圈4个业务架构核心要素的基本概念,尤其会针对“价值流”和“业务能力”进行重点介绍。

本章涉及的主要内容有:

 价值流;

 业务能力;

 信息;

 组织。


3.1 价值流


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企业,基本都会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理念。价值流这个概念的导入,对于牵引和体现这个理念有重大帮助。在此我们一起了解与价值流相关的主要概念:

 价值主张;

 价值流;

 价值流阶段。


3.1.1 价值主张的基本概念


价值主张是指某种产品、服务或组合,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或给客户带来体验或收益,客户因而也愿意为所获取的价值支付一定的费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吃、穿、住、行、学习、娱乐等事宜,都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相应的生活所需。

战略大师卡普兰和诺顿曾说过,“战略是基于差异化的客户价值主张,让客户满意是可持续价值创造的源泉。”[ 请参阅:Robert S. Kaplan, David P. Norton. Strategy maps:converting intangible assets into tangible outcomes, Harvard Business Press, 1 February 2004.

]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企业,企业负责人需要通过特定的产品和服务向外部客户提供价值,与此同时,需要确保企业所付出的成本低于客户所能支付的费用(投入产出比),进而保障企业可以良性可持续地运转,持续向客户交付价值。

价值主张一般是站在企业角度而言的,其目的是满足客户角度的价值诉求。在商业画布九宫格中,价值主张处于中心位置;与此同时,在谈论价值主张时,一定会结合目标客群来谈。当一个企业要决策是否在某个产品或服务上进行投入时,首先需要分析和明确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到底服务哪个客群、到底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是否是目标客群所能承受的。

关于如何创造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皮尼厄(Yves Pigneur)等在2014年出版的《价值主张设计》(Value Proposition Design)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有兴趣的读者尤其是从事“产品”相关工作的人士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3.1.2 价值流的基本概念


前面第2章中提到过,BIZBOK给出的价值流定义是:为客户创造结果的端到端活动的集合,客户可能是价值流的最终客户或内部使用用户。

图3-1是一个酒店服务的例子,表明价值流是一个端到端的价值增值活动集合,是为了向利益相关者交付价值(能解决特定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一个价值流会涉及多个价值流阶段,每个阶段都会为利益相关者贡献相应阶段所产出的价值项,通过各阶段的价值项汇总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整体价值交付。


图3-1 酒店住宿的价值流及价值阶段示意图


价值流有以下3方面关键特征:

 需要向特定利益相关者交付价值(针对特定目标客群);

 需要达成目标客群的特定价值诉求;

 价值流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带来价值增量。

基于价值流的上述3方面关键特征,我们来了解一下价值流的优势及现存的一些不足之处。

1. 价值流的优势

当我们引入“价值流”这个概念时,经常被拿来和流程进行比较。相比于平常所说的“流程”,价值流的优势如下。

(1)价值流会更有针对性,它针对的是特定目标客群、特定的价值主张,目标明确。

(2)价值流的结果导向及价值增量的诉求会更加强烈,依据价值流分析,更容易辨识出哪些环节对于交付客户价值诉求是增值的、哪些环节是不增值的。无价值增量的环节理论上可以去掉或弱化,这将有利于避免“流程越做越重、疲于应付而收效甚微”的情况。

2. 价值流应用目前存在的不足

在企业中实际应用“价值流”时,经常会碰到下面两类典型问题。

(1)价值创造重复的问题:目前给出的价值流定义,可以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来触发,利益相关者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这容易导致内、外价值流所创造的价值出现重复和混淆的问题。理论上来说,我们要把企业当成一个整体来看,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应该是所有交付给外部客户的价值。企业内部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为外部客户服务,内部活动的价值增量会体现在为外部客户创造的价值上,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内部活动是外部客户价值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2)价值流的数量控制问题:一个企业有多少条价值流比较合适?理论上来说,围绕1个目标客群的1个价值诉求,就可以触发1条价值流;1个目标客群如果有n个价值诉求(如需要电脑、需要打印机、需要音箱、需要手机等),就可以有n条价值流。与此同时,如果目标客群有多个(比如m个),这么一来,理论上可能会有m*n条价值流。

对于上述典型问题(1)的处理,笔者个人的建议是回归初心——既然我们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谈的“价值”主要是针对外部客户的,那么在考虑价值流时,只考虑外部客户触发的价值流,除了战略相关活动,企业内部的其他各种活动,只是一个个用来直接或间接支撑外部客户价值流实现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解构逻辑会比较清晰,避免重复和混淆。

对于上述典型问题(2),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是,一方面对目标客群,进行适当归类(比如,分为ToB客户和ToC客户,或者分为“大客户”“中小客户”“个人消费客户”);另一方面可对目标客群的价值诉求进行提炼合并,类似的价值诉求可以归为一类(比如,需要的话可以考虑把电脑、打印机、音箱等需求都归为一类——“电脑及配套产品”)。进行上述处理后,如果价值流数量还是比较多,那么可以基于对业务的理解,识别出有哪几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流,对于非核心的价值流可以适当弱化或忽略,以确保企业的有限资源聚焦在核心价值流的实现上。BIZBOK给出的基本参考建议是:价值流属于相对高阶的概念,一个企业的主要价值流数量一般不超过20条。


3.1.3 价值流阶段的基本概念


下面我们继续以酒店住宿价值流为例,进一步分解该价值流的主要组成。

1. 价值流阶段的概念和特征

在图3-1中,酒店服务的整个价值流由4个主要阶段组成:预订房间、入住、享受酒店服务、离店,这4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价值流阶段”。整个价值流,是为了整体交付特定客群的价值诉求。而其中的每个价值流阶段,都会贡献相应的价值增量,以确保客户所需整体价值的逐步实现和完整交付。

价值流阶段的3个主要特征如下。

(1)每个价值流阶段都有对应的“价值项”,可理解为它是该阶段为客户带来的价值增量。若某个阶段无法为实现客户所需价值带来增量或做出贡献,理论上这样的价值流阶段可以舍弃。

(2)每个价值流阶段都有进入条件。只有满足特定前提条件才能进入某个环节,通过对前提条件的确认和保障,有利于该价值流阶段顺利实现该阶段对应的价值项。

(3)每个价值流阶段都有退出条件。设立明确的退出条件或退出要求,可以快速验证该阶段是否顺利完成该阶段的任务,并相应触发下一个环节。

2. 价值流阶段示例

结合上方所描述的价值流阶段的概念和特征,基于酒店住宿场景给出价值流阶段示例如表3-1所示。


表3-1 价值流阶段示例


价值流阶段名称 描述 利益相关者 进入条件 退出条件 价值项

1.预订房间 通过网络或电话预订酒店房间 客户、预订服务人员等 客户在特定地域有临时住宿需要 生成预约订单,完成酒店房间的预订 客户提前订上房间,住宿安排获得保障

2.入住 提供相关证件及押金等,酒店前台办理入住 客户、前台服务人员等 提供预约订单信息,提供身份证明及押金(预付款或预授权) 完成信息核实及预付款收取,客人获得房间钥匙或房卡,房内设备设施可用 客户拿到房间钥匙, 房内设备设施可用,可以入住

3.享受酒店服务 住宿期间,客户享受酒店的住宿、餐饮及相关配套服务 客户、前台/住宿/餐饮等服务人员 客户拿到房间钥匙或房卡,且房内设备设施可用 客户已享受约定日期的酒店服务,已到约定退房时间 客户享受酒店住宿、餐饮及配套服务

4.离店 前台办理离店手续,退回押金 客户、前台服务人员等 已到退房时间或客户提前退房 完成离店手续 客户完成离店手续、拿回押金(收回剩余预付款或取消预授权)


表3-1所给出的是一个基本的价值流阶段描述模板,一般会包括价值流阶段名称、描述、利益相关者、进入条件、退出条件、价值项这6个要素。企业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考虑是否增加下面这些补充列。

(1)可将利益相关者拆为两列,一列是触发型利益相关者(Triggering Stakeholder), 另一列是参与型利益相关者(Participating Stakeholder)。特定的价值流往往是由于触发型利益相关者的特定价值诉求而产生的,而在价值流的各个阶段会有内部、外部众多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主要是为了共同实现触发型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

(2)当我们罗列“价值项”时,默认是站在客户角度来看的。如果需要,可拆为两列,一列描述客户所获得的价值(必填项),另一列描述企业所获得的价值(非必填项)。

(3)为了便于判断某个价值流阶段的完成质量,可引入适当的指标来衡量该阶段的产出效果(非必填项)。相关指标如果需要也可拆为两列,一列描述从客户角度需要完成什么考核指标,另一列描述从企业角度如何进行考核。在定义企业内部的考核指标时,建议先了解客户角度有什么考核指标,以确保企业内部的指标完成的确有助于客户侧相关指标的完成。


前言/序言

前言



为何写作本书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之际,为了探索数据如何直接赋能业务,我在推动数据中台过程中于2018年开始接手某个数据产品。该产品主要利用数据打造新功能对To B业务进行赋能,在我接手之前,该产品团队已经做了两年,每年投入好几百万元,虽然产品功能不少,但该数据产品实际的业务用户使用量很低,一直未获业务方高层认可,团队士气也非常低落。

快速了解、评估现有产品相关功能后,决定放弃原有产品逻辑,重新梳理和设计产品结构及内在逻辑。首先以“单客户360”作为最小化可行产品(MVP)进行切入,不到半年,业务用户使用量MAU增加5倍,开始有业务高层(事业部负责人)愿意为我们的数据产品站台。在我们取得速赢、获得初步认可之后,继续快速迭代,设计开发既有创新性又紧贴业务、务实易用的功能(如商机推荐、销售作战地图等),相关数据功能给业务部门带来收入增量近1亿元。产品团队相继获得了业务侧及IT侧的VP奖项,团队士气大大提升,我个人也获得了集团CIO奖项(CIO Champion Award)。

在高层领导的建议下,我尝试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炼背后有哪些关键成功要素,有哪些要素是有可能复制和推广的。在分析和梳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20年左右的信息化历程中,往往是业务人员提出明确业务需求和解决方案,由IT人员进行实施,从“线下”搬到“线上”,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很多懂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的IT人才,但真正“懂业务”“懂数据”的人很少。

大约在5~10年前,国内头部的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数字化转型,惯性使然,有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或数字化产品是由信息化部门牵头负责的。相关的IT人才在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方面有较深的积累,但对业务、对数据的认知广度及深度较为有限,设计开发出来的数字化系统或产品,往往是“IT自嗨”得不行、实际业务赋能效果并不好、业务方认可度不高,我们的这个数据产品,前期基本上就处于这么一种状态。相对而言,我在IT侧、业务侧都工作过很长时间,对业务、对数据有一定深度的认知,这非常有助于提升企业数字化产品的操盘成功概率。而对于“懂业务”“懂数据”这两个要素,“懂业务”是前提和基础。

形成了这个基本判断以后,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才能让有IT背景的人员快速了解业务、对企业基本运作快速形成认知。

如果市面上能有一套主流的成熟知识体系来介绍业务架构相关内容,那我们直接导入或借鉴就可以了。但现实情况是,在企业架构领域的研究,国内远远落后于国际,尤其在业务架构这个细分领域。而国际上虽有多套知识体系(如BIZBOK、O-BA、ODBA等),但仍在发展,尚未完全形成具有主导性的成熟体系及落地方法论。相对而言,国内专门介绍业务架构的书很少,尤其是把业务架构作为一个细分领域进行体系化梳理和解构的入门书更少。

这就意味着国内人员要想把业务架构搞清楚,我们一方面要甘当学生,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多套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借鉴各套知识体系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独立判断、分析梳理和统筹融合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适当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尝试去解读和梳理一系列问题:企业架构是什么?业务架构和企业架构之间是什么关系?业务架构和常常听到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之间是什么关系?业务架构自身包含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又如何协同落地?等等。

国内有很多同人都在这方面进行着探索,对于研究过架构的朋友,相信在初期都会有一种体会:这是一个庞大而纷繁芜杂的学科。我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相关知识体系,如Zachman、TOGAF、FEA、DoDAF、BIZBOK、O-BA、ODBA等,每个体系都有自身的一套方法,并涉及一大堆英文术语,与此同时,国内不同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基于自己的理解翻译或衍生出不同版本的中文术语。要想把这么多知识体系及术语大体梳理清楚并形成基本自洽、可指导实践的整体逻辑,对相关人员的英文水平、对业务及IT的认知水平及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水平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

经过若干年研究梳理后,我有了一定的积累并尝试总结和分享。很高兴能在EAGC企业架构社群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魏炜、罗飞、徐振轩、路希等),我们每个人都有15年以上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相关实践经验,有的是企业的IT高层、企业架构负责人,有的是咨询公司合伙人,也有的是企业负责人,大家一起加入、共同探索。希望我们所梳理总结的这本书,可以作为铺路石,能给业务架构的爱好者带来一些帮助,为推动业务架构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尽微薄之力。


本书主要特点


实事求是地说,在企业架构、业务架构方面,国内的认知水平与国际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理论体系方面。本书尝试借鉴国际先进的理论知识体系,融合国内的具体实践,力图在下述3方面进行探索,并期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 国际视野,洋为中用:对于业务架构这一新兴学科,甘当学生、积极吸收和消化国际相关主流知识体系的亮点,并对多套知识体系进行融合。

2. 全面剖析,由浅入深:通过业务解构,让读者在了解业务核心元素及扩展元素的过程中有机会对“企业业务”形成整体初步认知;进而通过对“业务架构进阶”的剖析来加深对业务架构的理解。

3. 落地探索,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并梳理出业务架构基础落地方法论,同时给出多家企业的具体实践案例,方便读者借鉴相关落地方法论及案例,循序渐进地探索和推进本企业的业务架构落地事宜。


本书读者对象


这是一本关于业务架构的书,不同部分适合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象,主要有下面几类:

 数字化转型相关高层企业管理者(业务高层、CIO/CDO高层);

 战略规划人员、业务变革专家、业务架构师、企业架构师;

 信息化、数字化相关部门经理、产品经理、项目经理、Scrum Master;

 经营分析人员、需求分析师、数据分析师、数据架构师、应用架构师;

 希望了解业务的IT人员;

 HR招聘人员、架构培训师、咨询实施顾问;

 对业务架构、企业架构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者。


本书内容


本书共12章,分为5个部分,并提供了附录(业务架构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参考表)。


第一部分 架构总述(第1、2章)

本部分包括两章,先说明业务架构是企业架构的组成部分,在第1章中介绍企业架构的概念及发展历程,会对4大主流企业架构框架进行简介。然后在第2章中介绍业务架构的概念及发展历程。通过这两章的介绍,读者可以快速了解企业架构、业务架构的发展历程及主流框架体系。


第二部分 业务架构基础知识(第3、4章)

本部分会围绕“价值流+业务能力”这套业务架构体系进行基础性介绍。先在第3章中介绍业务架构的4个核心要素(价值流、能力、信息、组织),然后在第4章中介绍业务架构的6个扩展要素(战略、利益相关者、产品、举措、政策、指标)。基于本部分的介绍,读者可以对10大业务要素形成基本认知。


第三部分 业务架构进阶(第5~7章)

有了第二部分的铺垫之后,我们在第三部分通过“贯通和剖析”来加深对业务架构自身及周边要素的全面理解。

 先掌握业务架构核心要素间的配合关系:业务架构核心要素是我们掌握和应用这套知识体系的关键所在,我们会围绕“价值流”“业务能力”“信息”“组织”这4个核心要素并结合“流程”分析和梳理这些核心要素之间如何有效协同。

 再探讨业务架构核心要素与扩展要素的整体协同:在理解核心要素配合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关联其他扩展要素(如战略、利益相关者、产品、举措等),形成业务架构核心要素与扩展要素整体协同视图。

 最后深入探讨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关系:在企业架构中,除了业务架构,还包含其他架构(如数据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等)。在掌握业务架构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业务架构与其他架构的关系。


第四部分 业务架构落地(第8、9章)

本书从第四部分开始介绍业务架构落地及实践相关的内容,一些实践探索会在本部分介绍,更多的实践内容会在第五部分进行展现。

第四部分包括两章,先通过第8章介绍业务架构的关键交付物:业务架构涉及的要素很多,最核心的交付物是企业级的流程框架体系或企业级业务能力框架体系。然后在第9章中介绍业务架构与DDD(领域驱动设计)的协同落地:业务架构的交付物输出以后,会面临如何具体落地的问题。DDD体系可以和业务架构体系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落地。


第五部分 业务架构实践案例(第10~12章)

本部分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3个企业的具体实践案例,希望能给各位读者带来一些参考或启发。

1. K公司实践案例:本案例主要围绕“价值链+流程”,在不考虑IT要素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架构梳理及业务调整。

2. V公司实践案例:本案例以“价值链+流程”为主,部分融合了业务能力,从V公司面临的挑战,到启动业务架构设计,再到业务架构落地,进行了较完整的介绍。

3. T公司实践案例:本案例主要涉及供应链领域,强调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周边环境下,需要对相关业务架构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符合业务发展需要。


附录A 业务架构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参考表

在业务架构领域,国外的理论体系发展较早。在学习国外相关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会涉及中英文术语翻译的问题。国内不同人员在研究业务架构的过程中,可能会基于自己的理解翻译或衍生出不同的中文术语,这可能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困扰。本书整理出了业务架构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参考表,方便大家参考、适当统一语言以便于沟通。后续会根据需要,持续补充和完善该对照参考表。


勘误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业务架构这门学科仍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书中难免会有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如果读者有相关宝贵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eabook2020@163.com。本书的部分资源可在微信公众号“企业架构EAGC”上获得。


致谢


感谢企业架构EAGC社群,让我有机会结识魏炜、罗飞、徐振轩、路希4位老师,我们在业务架构方向上相互交流、共同探索。

非常感谢4位老师甘当铺路石,积极参与本书的编写!魏炜主要负责第11章,提供了V公司的实践案例,同时部分参与了第2章的编写。罗飞主要负责第9章业务架构与DDD的协同落地。徐振轩负责第10章,提供了K公司实践案例。路希负责第12章,提供了T公司的实践案例。国内的业务架构图书较为稀缺,感谢你们的参与和支持,让这本书的内容更丰富并更早面世!

感谢周金根、金毅、傅盛、郭宏、林奎等老师参与业务架构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参考表部分的梳理并给出反馈指导。此外,郭宏老师帮忙完成了部分内容的审稿并提出了很好的参考建议。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公司编辑董英老师、李秀梅老师和美编吴海燕老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你们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李秀梅老师全程跟进、指导我们顺利完成本书!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你们的理解和支持!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