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辅助分析CAE系列:UGNX9.0动力学与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胡仁喜》[2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计算机辅助分析CAE系列:UGNX9.0动力学与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胡仁喜

  • 出版社:北京晋北风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4-10
  • 热度:1155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 商名:计辅助分析CAE系列:UG NX9.0动力学与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
  • ISBN:9787111477921
  • 定价:66.00
  • 出版社:械业出版社
  • 作者:胡仁喜

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期:2014-10-01
  • 版次:2
  • 包装:
  • 本:16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388
  • 字数:601

编辑

内容提要

  《UG NX9.0动力学与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主要针对UGNX9.0的强分析能而编写,量丰富的实例全面讲解UGNX9.0在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领域的应用和能。全书共分为两篇,一篇为动力学分析篇,主要介绍UGNX9.0动力学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和作实例,包括仿真基础,连杆、质量及材料,副,传动副,约束,力的创建,连接器,仿真结果输出,构检查,XY函数编辑器,动力学分析综合实例等知识。二篇为有限元分析篇,主要介绍UGNX9.0有限元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和作实例,包括模型分析准备,建立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的编辑,分析和查看结果,球摆分析综合实例等知识。本书适合于等院校科相关专业本科年级和研究生作为计辅助分析应用辅助教材,也可以作为科研技术人员研究辅助参考资料。为了方便读者的学,本书配备了一张多媒体随书光盘,包含了全书所有实例作的源文件和结果文件,以及全部实例作过程讲解录屏AVI文件,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形象直观地学本书。

目录

1篇 动力学分析篇
1章 仿真基础
1.1 分析概述
1.1.1 什么是分析
1.1.2 理论力学
1.1.3 仿真的实现
1.1.4 Gruebler
1.2 分析的入和执行
1.2.1 入仿真模块
1.2.2 执行分析
1.3 仿真选项
1.3.1 仿真界面
1.3.2 仿真导航器
1.3.3 【主页】选项卡
1.3.4 【】面组
1.4 UG NX 9.0台
1.4.1 作系统要求
1.4.2 硬件要求
1.4.3 系统约定
1.5 练题
2章 连杆、质量及材料
2.1 连杆的定义
2.1.1 创建连杆
2.1.2 质量特性
2.1.3 定义质量特性
2.2 材料
2.2.1 调用材料
2.2.2 定义材料
2.3 练题
3章 副
3.1 副的定义和类型
3.1.1 副的定义
3.1.2 副的类型
3.2 创建副
3.2.1 创建副的步骤
3.2.2 创建啮合连杆
3.2.3 固定副
3.2.4 旋转副
3.2.5 滑动副
3.2.6 柱面副
3.2.7 球面副
3.2.8 万向节
3.2.9 面副
3.2.10 螺旋副
3.3 实例--三连杆构
3.3.1 创建连杆
3.3.2 创建副
3.3.3 分析
3.4 实例--冲床模型
3.4.1 装配转盘
3.4.2 装配冲头
3.4.3 创建连杆与副
3.4.4 分析
3.4.5 优化模型
3.5 实例--台虎钳模型
3.5.1 创建连杆和副
3.5.2 创建台虎钳
3.6 练题
4章 传动副
4.1 创建传动副
4.1.1 齿轮副
4.1.2 创建齿轮副
4.1.3 创建蜗轮蜗杆
4.1.4 齿轮齿条副
4.1.5 创建齿轮齿条副
4.1.6 线缆副
4.1.7 滑轮模型
4.2 实例--二级减速器
4.2.1 创建连杆和旋转副
4.2.2 创建齿轮副与
4.3 实例--汽车转向构
4.3.1 创建连杆
4.3.2 创建副
4.3.3 创建齿轮齿条副
4.3.4 分析
4.4 实例--汽车刮水器
4.4.1 创建连杆
4.4.2 创建副
4.4.3 创建传动副
4.5 练题
5章 约束
5.1 创建约束
5.1.1 点在线上副
5.1.2 创建点在线上副
5.1.3 线在线上副
5.1.4 创建线在线上副
5.1.5 点在面上副
5.1.6 创建点在面上副
5.2 实例--玻璃切割模型
5.2.1 创建连杆和副
5.2.2 创建约束
5.2.3 结果分析
5.3 实例--仿形构
5.3.1 要求及分析思路
5.3.2 创建辅助对象
5.3.3 创建连杆
5.3.4 创建副
5.3.5 创建约束
5.3.6 分析
5.4 练题
6章 力的创建
6.1 载荷
6.1.1 标量力
6.1.2 创建标量力
6.1.3 矢量力
6.1.4 创建矢量力
6.1.5 创建标量扭矩
6.1.6 矢量扭矩
6.1.7 创建矢量扭矩
6.2 重力与摩擦力
6.2.1 重力
6.2.2 摩擦力
6.2.3 实例--摩擦力试验
6.3 练题
7章 连接器
7.1 性连接
7.1.1 
7.1.2 力
7.1.3 创建拉伸
7.1.4 创建扭转
7.1.5 柔性变形
7.1.6 衬套
7.1.7 创建衬套
7.2 阻尼连接
7.2.1 阻尼
7.2.2 创建阻尼
7.3 接触单元
7.3.1 2D接触
7.3.2 创建2D接触
7.3.3 3D接触原理
7.3.4 创建3D接触
7.4 实例--离合器
7.4.1 离合器分析
7.4.2 创建连杆
7.4.3 创建副
7.4.4 创建连接器与力
7.4.5 分析
7.4.6 图表输出
7.5 实例--撞击试验
7.5.1 创建连杆
7.5.2 创建副
7.5.3 创建力与连接器
7.5.4 创建
7.5.5 修正参数
7.5.6 图表输出
7.6 练题
8章 仿真结果输出
8.1 分析
8.1.1 常规驱动
8.1.2 铰链驱动
8.1.3 子表格驱动
8.1.4 静力衡
8.1.5 求解器参数
8.2 子表格
8.2.1 子表格和系统台
8.2.2 创建和编辑子表格
8.2.3 子表格驱动模型
8.3 图表输出
8.3.1 UG NX图表输出
8.3.2 子表格输出
8.4 创建与
8.4.1 创建
8.4.2 创建
8.5 练题
9章 构检查
9.1 封装选项
9.1.1 干涉检查
9.1.2 测量
9.1.3 追踪
9.2 标记能
9.2.1 标记
9.2.2 智能点
9.2.3 传感器
9.3 实例--剪千斤顶
9.3.1 要求及分析思路
9.3.2 创建连杆
9.3.3 创建剪构副
9.3.4 创建螺杆构副
9.3.5 干涉检查
9.3.6 转速和顶起速度的图表
9.3.7 测量顶起度
9.4 练题
10章 XY函数编辑器
10.1 函数
10.1.1 多项函数
10.1.2 简谐函数
10.1.3 间歇函数
10.2 AFU格表
10.2.1 对话框选项
10.2.2 使用随数字
10.2.3 执行形扫掠
10.2.4 从栅格数字化
10.2.5 从数据(绘图)数字化
10.2.6 从文本(子表格)编辑器键入
10.3 实例--料斗
10.3.1 分析思路
10.3.2 定义连杆
10.3.3 创建料斗函数
10.3.4 创建外壳函数
10.3.5 创建辅助连杆函数
10.3.6 分析
10.3.7 干涉检查
10.3.8 创建
10.4 练题
11章 动力学分析综合实例
11.1 起重模型优化
11.1.1 定义载荷
11.1.2 分析
11.1.3 编辑主模型尺寸
11.1.4 更新主模型
11.2 注射模
11.2.1 要求及分析思路
11.2.2 创建连杆
11.2.3 动模动作
11.2.4 滑块动作
11.2.5 顶针板动作
11.2.6 顶出杆动作
11.2.7 分析
11.2.8 图表输出
11.3 落地扇
11.3.1 要求及分析思路
11.3.2 创建连杆
11.3.3 副
11.3.4 创建传动副
11.3.5 分析
11.4 练题
2篇 有限元分析篇
12章 有限元分析准备
12.1 分析模块的介绍
12.2 有限元模型和仿真模型的建立
12.3 求解器和分析类型
12.3.1 求解器
12.3.2 分析类型
12.4 模型准备
12.4.1 理想化几何体
12.4.2 移除几何特征
12.4.3 拆分体
12.4.4 中面
12.4.5 缝合
12.4.6 分割面
12.5 练题
13章 建立有限元模型
13.1 材料属性
13.2 添加载荷
13.2.1 载荷类型
13.2.2 载荷添加矢量
13.2.3 载荷添加方案
13.3 边界条件的加载
13.3.1 边界条件类型
13.3.2 约束类型
13.4 划分网格
13.4.1 网格类型
13.4.2 零维网格
13.4.3 一维网格
13.4.4 二维网格
13.4.5 三维四面体网格
13.4.6 三维扫描网格
13.4.7 接触网格
13.4.8 面接触网格
13.5 创建解
13.5.1 解方案
13.5.2 步骤-子况
13.6 练题
14章 有限元模型的编辑
14.1 分析模型的编辑
14.1.1 抑制特征
14.1.2 释放特征
14.1.3 编辑有限元特征参数
14.1.4 主模型尺寸编辑
14.2 单元作
14.2.1 拆分壳
14.2.2 合并三角形单元
14.2.3 移动节点
14.2.4 单元
14.2.5 创建单元
14.2.6 单元拉伸
14.2.7 单元旋转
14.2.8 单元复制和移
14.2.9 单元复制和投影
14.2.10 单元复制和射
14.3 仿真模型的检查
14.3.1 单元形状检查
14.3.2 单元轮廓检查
14.3.3 节点检查
14.3.4 二维单元向检查
14.4 节点/单元信息
14.5 仿真信息结
14.6 练题
15章 分析和查看结果
15.1 分析
15.1.1 求解
15.1.2 分析作业监视器
15.2 后处理控制
15.2.1 后处理视图
15.2.2 标识(确定结果)
15.2.3 
15.3 实例--柱塞有限元分析
15.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5.3.2 求解
15.3.3 后处理
15.4 练题
16章 球摆分析综合实例
16.1 模型的建立
16.2 模型装配
16.3 分析
16.4 结构分析
16.5 练题

作者介绍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