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基本信息
书名:DSP系统与实验教程
定价:49元
作者:何苏勤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121198748
字数:534000
页码:32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性强,实验项目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全书将DSP芯片原理、结构和系统设计、实验融为一体,既方便读者掌握DSP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读者进行DSP系统的项目开发。
内容提要
DSP芯片已成为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器件。本书以TMS320F2812为例介绍DSP的基本特点、硬件结构、中断系统和指令系统;详细介绍CCS开发环境和C语言在DSP芯片的编写特点和方法,以及芯片的外设接口模块。本书还介绍了DSP实验系统的电路设计,对10个应用实例进行详细分析,给出硬件设计电路图和C语言程序代码,并标有详细的程序说明,为读者快速应用DSP的知识进行应用开发和教学实验提供方便。本书系统性强,实验项目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全书将DSP芯片原理、结构和系统设计、实验融为一体,既方便读者掌握DSP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读者进行DSP系统的项目开发。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类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DSP开发应用人员的参考书。本书免费提供C语言程序代码,读者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xedu..)下载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何苏勤,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中国电子学会高教分会理事;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化工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编出版《TMS320C2000系列DSP原理及实用技术》教材、2003年9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45万字(共64万字)。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主持承担了《电子对抗遥测遥控系统开发》;《城市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开发》;《GPRS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系统的研究开发》;《K5501微量分光光度计的研究开发》;《载人飞船返回舱图像数据传输系统研究》科研项目。被EI收录、在国际会议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余篇。
文摘
序言
前 言
TI2000系列DSP不仅具有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又具有实时性强、低功耗、高集成度等嵌入式微计算机的特点,因此在通信、航空航天、工业控制、医疗、国防、汽车等应用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
为了适应DSP技术的发展,满足教学和信息技术发展需求,让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能尽快学习并掌握DSP应用技术,促进我国DSP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广泛听取学生和同行意见的基础上,作者依据近几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积累,参考外新的教材和文献资料,在《TMS320C2000系列DSP原理及实用技术》一书的基础上,撰写了本书。
TMS320C28x系列芯片具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以及所具有的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和高外设集成度、高A/D转换速度,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是TI公司推出的C2000系列中性能优良且广泛应用的芯片之一,几乎覆盖了该系列DSP的所有特点。全书共分10章:首先介绍业界广泛使用的DSP的性能特点、采用的先进技术、性能指标、发展趋势和使用前景等,然后对TMS320F2812进行重点讲述,内容包括F2812的原理和结构、存储器配置、中断系统结构及PIE外设中断扩展的管理机制;对汇编语言指令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介绍CCS开发环境和C语言在DSP芯片的编写特点和方法、F2812的外设接口模块原理及应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应用实例的设计,深入浅出地给出实验指导以及难点分析、硬件设计电路图和程序源代码,源代码标有详细的程序说明。实验难度由浅入深,使读者能够结合实际应用尽快掌握DSP的原理和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书中所介绍的DSP实验系统,是作者2004年研制并连续使用了8年,期间对小系统板(基于TMS320LF2407芯片)进行了升级和更换(基于TMS320F2812芯片)。实验系统采用核心处理板可插拔、整体结构模块化的设计,充分对DSP芯片可寻址存储器空间和外设模块进行了扩展,扩展的模块接口采用插孔引出方式,小系统核心板和外围电路可分离;各模块之间独立工作且互不影响;开放的硬件接口以插孔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使其能够自行设计硬件电路,以组成各种应用系统;书中提供的程序代码均在此实验开发系统上调试通过。
本书对电类专业的大学生将是一本理论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完整的教材;对从事DSP应用设计的工程师将是一本从入门到软/硬件设计的系统的参考书。
本书由何苏勤主编,并编写了第7、8、10章;韩阳编写了第2、3、4、5、9章,张杰编写了、6章。詹明静、单惠喻、赵越、王小庆参加了书稿的录入、图表制作以及程序的调试工作,并参与了DSP实验开发系统的设计工作;霍玲军参加了书稿的录入和图表制作工作。本书得到北京化工大学和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大学计划项目的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的DSP技术书籍,在此向这些书籍的作者表示真诚的谢意。
本书免费提供C语言程序代码,读者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xedu..)下载使用。
由于DSP芯片发展迅速及编者水平和掌握的资料有限,书中不当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