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UML基础与建模实践教程》[34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UML基础与建模实践教程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 出版时间:2015-12
  • 热度:1196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师生


配套资源:电子课件

本书特色:

★从框架到细节表达知识,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对UML语言的讲解充分体现了文字描述和图形描述的结合。

★以两个完整的案例为大、中型软件系统的建模提供了开发步骤、技术提示和表示方法。


内容简介

  《UML基础与建模实践教程》是一本关于UML建模的实践教程,以大量案例为基础,重点介绍了UML体系结构、UML元素语义、语法、UML建模方法和RUP统一过程。全书分为3篇,共17章。第1篇(第1~13章)为UML语言基础,内容包括:UML语言体系结构、UML组成元素、UML图的表示方法、UML图的作用;第2篇(第14~15章)为UML高级技术,内容包括:Rose双向工程、RUP统一软件过程;第3篇(第16~17章)为UML建模实践,内容包括:网上书店建模和气象站数据建模,本篇重点介绍了领域建模与分析过程、用例建模与分析过程、动态建模与分析过程、RUP分析和设计过程。  本书重点突出了UML语言的表示方法、系统建模方法和建模过程。书中所有的概念、技术、建模方法都通过实例来演示,内容精炼,表达简明,实例丰富,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培训机构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目录

出版说明前言第1章UML概述1.1UML简介1.1.1UML简史1.1.2UML定义1.1.3UML的特点 1.2模型1.2.1模型的用途1.2.2建模目标1.2.3建模原则1.2.4为什么要建模1.2.5系统开发中的模型分类1.3UML工具与工具选择1.4UML语言应用1.5小结1.6习题第2章UML语言体系2.1UML语言组成2.2事物2.2.1结构事物2.2.2行为事物2.2.3分组事物2.2.4注释事物2.3关系2.4图和视图2.4.1UML图2.4.2UML视图2.5规则和公共机制2.6系统建模与视图2.7小结2.8习题第3章类图3.1类的表示3.2类图的概念3.3类图中的元素3.4类间关系3.4.1依赖关系3.4.2泛化关系3.4.3实现关系3.4.4关联关系3.4.5关联的属性3.5阅读类图3.6小结3.7习题第4章对象图4.1对象4.1.1对象的三要素4.1.2对象分类4.2对象的表示4.3对象图4.4对象间的关系4.5类图与对象图4.6阅读对象图的方法4.7小结4.8习题第5章包图5.1包5.2包的表示5.2.1包命名5.2.2包中的元素5.2.3包的构造型表示法5.3包图实例5.4包间关系5.4.1依赖关系5.4.2泛化关系5.5包的传递性5.6创建包图的方法5.7包图应用5.7.1对成组元素建模5.7.2对体系结构建模5.8小结5.9习题第6章顺序图和协作图6.1顺序图6.1.1顺序图的组成6.1.2顺序图的表示6.1.3组合区与操作符6.1.4场景建模6.2协作图6.2.1协作图的组成6.2.2循环和分支控制6.2.3协作图与顺序图的差异6.3小结6.4习题第7章活动图7.1活动图的基本概念7.2活动图的表示7.3活动图分类7.3.1简单活动图7.3.2标识泳道的活动图7.3.3标识对象流的活动图7.3.4标识参数的活动图7.3.5标识别针的活动图7.3.6标识中断的活动图7.3.7标识异常的活动图7.3.8标识扩展区的活动图7.3.9标识信号的活动图7.3.10标识嵌套的活动图7.4活动图的两种建模方法7.4.1对工作流程建模7.4.2对操作流程建模7.5小结7.6习题第8章交互概况图8.1交互概况图的基本概念8.2交互概况图的绘制8.3小结8.4习题第9章定时图9.1定时图的表示9.2定时图应用9.3小结9.4习题第10章状态机图10.1状态机的组成10.2状态机图的表示10.2.1状态的表示法10.2.2外部迁移的表示法10.2.3分支的表示法10.3迁移分类10.4状态分类10.4.1简单状态10.4.2复合状态10.4.3历史状态10.4.4子状态机间异步通信10.4.5建立状态机图的步骤10.5状态机图应用10.6小结10.7习题第11章构件图11.1接口、端口和构件11.1.1接口表示法11.1.2端口表示法11.1.3构件11.1.4构件类型11.2构件的表示11.2.1未标识接口的构件11.2.2标识了接口的构件11.3构件间的关系11.4构件图分类11.4.1简单构件图11.4.2嵌套构件图11.5制品11.5.1制品的表示11.5.2制品的构造型表示11.5.3制品的种类11.5.4制品与类的区别11.6构件图应用11.6.1对可执行程序建模11.6.2对源代码进行建模11.7小结11.8习题第12章部署图12.1部署图的基本概念12.2部署图组成12.2.1结点12.2.2连接12.3部署图应用12.3.1设计阶段的部署图12.3.2实现阶段的部署图12.4小结12.5习题第13章用例图13.1用例图的基本概念13.2参与者和用例13.2.1参与者13.2.2用例13.3参与者之间的关系13.3.1识别参与者13.3.2参与者间的关系13.4用例之间的关系13.4.1包含关系13.4.2扩展关系13.4.3泛化关系13.5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13.6组织用例13.7用例规格描述13.7.1事件流13.7.2用例模板13.7.3用例优先级13.7.4用例粒度13.8用例描述实例13.9用例建模要点13.10小结13.11习题第14章Rose的双向工程14.1双向工程简介14.2正向工程14.3逆向工程14.4实例应用14.5小结14.6习题第15章统一软件过程(RUP)15.1统一软件过程概述15.1.1RUP的四个阶段15.1.2RUP的迭代模型15.2RUP中的核心工作流15.2.1需求工作流15.2.2分析工作流15.2.3设计工作流15.2.4实现工作流15.2.5测试工作流15.3RUP裁剪15.4小结15.5习题第16章网上书店系统分析与设计16.1领域建模16.1.1领域建模方法16.1.2领域建模过程16.2用例建模16.2.1用例建模方法16.2.2用例建模过程16.3动态建模16.3.1动态建模方法16.3.2动态建模过程16.4小结16.5习题第17章气象监测系统分析与设计17.1初始阶段17.1.1气象监测系统需求17.1.2定义问题的边界17.1.3系统用例17.2细化阶段17.2.1气象检测系统用例17.2.2系统架构设计17.3 构造阶段17.3.1帧机制17.3.2发布计划17.3.3传感器机制17.3.4显示机制17.3.5用户界面机制17.4交付阶段17.5小结17.6习题

前言/序言

  前言  UML基础与建模实践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尽管市面上介绍UML语言的图书不少,但是很少有一本书的内容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全面涵盖领域建模、用例建模、动态建模。也很少有教材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采用RUP统一过程开发方法。一般的教材对建模过程的分析和设计与建模方法是脱节的,因此,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建模技术和建模方法,在实践中更谈不上正确地运用UML语言实现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  学生在建模实践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真正理解UML表示法,知道如何使用它们;第二,理解统一开发过程(RUP),知道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哪种模型来构造系统;第三,知道如何运用建模技术和建模方法。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完全针对上述的三个问题,体系结构安排合理,知识表达通俗易懂,知识讲解深入浅出,以两个完整的案例为大、中型软件系统的建模提供了开发步骤、技术提示和表示方法。具体特点如下。  1)在体系结构的安排上强调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逻辑性和实用性。对UML元素的语义、语法和建模方法的讲解由易到难逐层展开,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  2)对UML语言的讲解充分体现了文字描述和图形描述的结合。通过文字描述,详细地定义了UML元素的语义、语法;通过图形将UML元素可视化、规范化;对每个UML元素的讲解采用实例演示UML元素的语义和使用方法,使读者易于理解。  3)从框架到细节表达知识。首先对知识进行概要描述,然后分解知识、简化知识,对知识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将复杂的建模技术、建模方法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4)提供完整的建模实例。本书以网上书店为例,为读者提供了详细的建模过程、建模技术和建模方法。整个建模流程是可以操作的,也是可以模拟的,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在写作上,本书以UML设计元素为主线,以系统建模为目标,运用实例系统地阐明了UML语言基础、建模技术和建模方法。本书技术、方法和实践结合生动,知识表达通俗易懂,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培训机构相关专业的培训教材。  本书由王先国主编,杨仕范、蔡木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本书作者在大型软件公司从事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工作,在开发系统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建模方法,能熟练地运用UML语言把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形式化为标准的需求分析文档和设计文档。如有建议或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欢迎大家给作者发送电子邮件(作者邮箱:wangxg588@sohucom)。本书配备了教学大纲和课件,如果需要,请与出版社联系。  本书中的分析和设计案例,虽然经过了多次修改和审核,但难免会存在疏漏和错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