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李凯文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3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李凯文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

  • 出版社:读买天下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4-09
  • 热度:12241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
作者:李凯文主编
定价:39.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2372325
印次:
版次:
装帧:
开本:

  内容简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的配套教材,由认识计算机系统,认识计算机主板和CPU,认识存储器,认识输入/输出设备,组装计算机,设置BIOS、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安装计算机软件,认识计算机网络互联,计算机与防护,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系统故障和诊断与排除计算机常用外设故障共11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由数个“任务”、“知识点”、“项目实训”和“思考与练习”组成,每个任务又由“学习要点”、“学”、“学习情境”组成。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以提高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和快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为指导来编写。采用任务代领和项目训练设计方式,在项目要求下,提出要解决的任务;然后对任务内行学习、归纳;在“知识点”中讲解任务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后根据该项目的重要知识设计综合实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每一个项目后面都配有一定数量的思考与练习题,供学生课外思考与练习。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教程》适用于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与相关专业的教学,也可作为社会培训班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计算机组装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目录

项目1 认识计算机系统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学习情境1 认知计算机
学习情境2 认知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学习情境3 认知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任务1.2 认识计算机硬件
学习情境1 认知台式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学习情境2 认知笔记本电脑的硬件组成
学习情境3 了解服务器的硬件组成
任务1.3 认识计算机软件
学习情境1 了解计算机软件
学习情境2 认知系统软件
学习情境3 认知应用软件
知识点 如何评估和检测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项目实训1.1 观察计算机的整机结构及其连接
项目实训1.2 观察计算机主机结构及其内部配件的连接
思考与练习

项目2 认识计算机主板和CPU
任务2.1 认识计算机主板的组成
学习情境1 了解AT结构主板的组成
学习情境2 了解BTX结构主板的组成
学习情境3 熟知ATX结构主板的组成
任务2.2 认识CPU的主流产品
学习情境1 认知Intel系列的CPU
学习情境2 认知AMD系列的CPU
学习情境3 了解其他系列的CPU
任务2.3 选购主板和CPU
学习情境1 了解主板结构和CPU选型原则
学习情境2 熟知主板和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学习情境3 选购主板和CPU
任务2.4 认识CPU散热器
学习情境1 认知CPU散热器
学习情境2 熟知CPU散热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学习情境3 选购CPU散热器
知识点2.1 主板芯片组
知识点2.2 主板外围接口
知识点2.3 CPU的工作原理
项目实训2.1 标注主板上主要芯片的名能;标注CPU、内存的安装位置
项目实训2.2 标注主板上各种接口的名能
思考与练习

项目3 认识存储器
任务3.1 认识计算机内存
学习情境1 了解SDRAM内存
学习情境2 了解Rambus内存
学习情境3 了解DDR内存
学习情境4 了解内存的主要性能指标
任务3.2 认识硬盘
学习情境1 认知台式机硬盘
学习情境2 认识笔记本硬盘
学习情境3 了解移动硬盘
学习情境4 了解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任务3.3 认识光驱与光盘
学习情境1 认知光驱
学习情境2 认知光盘
学习情境3 认知刻录软件
知识点计算机存储容量的表示方法
项目实训运用Nero软件完成光盘刻录
思考与练习

项目4 认识输入,输出设备
任务4.1 认识输入设备
学习情境1 熟知键盘
学习情境2 熟知鼠标
学习情境3 认识扫描仪
任务4.2 认识输出设备
学习情境1熟知显示器和显卡
……
项目5 组装计算机
项目6 设置BIOS、分区和格式化硬盘
项目7 安装计算机软件
项目8 认识计算机网络互联
项目9 计算机与防护
项目10 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系统故障
项目11 诊断与排除计算机常用外设故障
附录A 英文缩写词汇
附录B 常用专业术语注释
参考文献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知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书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和快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为指导来编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编者在将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成果纳入教材的同时,力争使教材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配套教材。本书由认识计算机系统,认识计算机主板和CPU,认识存储器,认识输入/输出设备,组装计算机,设置BIOS、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安装计算机软件,认识计算机网络互联,计算机与防护,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计算机常用外设故障共11个项目构成。每个项目由数个“任务”、“知识点”、“项目实训”和“思考与练习”组成,每个任务又由“学习要点”、“学”、“学习情境”组成。
  本书的如下所述。
  之一:按照中职教育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材的特点,采用任务和项目训练设计方式,即“项目+任务导入+学习情境+知识点+项目训练+思考与练模式组织编写。其基本思想是:在项目要求下,提出要解决的任务;然后对任务内行学习、归纳;在“知识点”中讲解任务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后根据该项目的重要知识设计综合实训,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每一个项目后面都配有一定数量的思考与练习题,供学生课外思考与练习。
  之二:以实例操作为主线,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实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例操作实践,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之三: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本书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操作的同时,逐步领会相关知识点,从而掌握相关技能和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之四:本书内容基于的计算机硬件来编写,兼顾低端硬件的需要,全面而完整,结构安排合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技能。
  之五:本书有两个附录。附录A是“英文缩写词汇”,列出了本书出现的所有英文缩写词汇;附录B是“常用专业术语注释”,对书中主要的专业术行了注释。这两个附录对于初学者以及中职学生理解书中内容是十分有用的。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认知和实际操作上,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计算机拆装、故障诊断和排除、信息、网络互联的基本职业技能,并倡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其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提高学生在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由广东省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李凯文担任主编,广东省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李志辉和贵州省道真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韩俊松担任副主编。参编的老师有李与核、黄健、王洪新、陈思玉、陈敬新、赖亦环、范春胜、罗伟科、冯育坤、朱斯粦、蒋其康、唐令、刘善华、赵永。贵州理工学院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杨云江教授担任丛书主编,负责书稿目录结构、内容的组织、规划与设计,目录审定以及内容初审工作。
  由于编者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摘要

认识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在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伴随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人了解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本项目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基本组成。

了解针算机的基车组成,发展及其应用领城。

学报计算机的硬体垣成,

欺志计算机系统板件和点用款件。

使学生熟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任务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ン学习要点

·了解计算机。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应用。

·熟悉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

学习情境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认知计算机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概念

计算机俗称电脑,国际术语是计算机,是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它是一种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能够快速对各种数字信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大容量半导体存储能强大的可编程接口芯片,连上外设括键盘、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和软驱、光驱等)及电源组成的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型机或微机,有时也称为PC(Personal Computer)MCMicro Computer)。微机加上系统软件。就构成了整个微型计算机系统(MSC,简称微机系统)。

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

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遍及学校、企事业单位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2.计算机的产生

台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来的,名为ENIAC。后来,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对行,并命名为·诺依曼体系计算机。现在的计算机都是由·诺依曼体系计算机发展面来的。因此,冯·诺依曼被尊称为电子计算机之父

学习情境2认知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1.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发展迅速,普及程度,应用广泛的技术发明之一,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第pan>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

其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在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其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

其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在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其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人工业控制领域,其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

(一般为每秒几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pan>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

其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在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其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显著提高,价一步下降,产品走向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其应用开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便城。

4)第4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其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VL.SI)。在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197pan>年世界上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其应用领城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丽逐步走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