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者_荣凤云周才荣杨远富责_杨闯上海财经》[45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者_荣凤云周才荣杨远富责_杨闯上海财经

  • 出版社:人天书店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22-01
  • 热度:11478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作者:编者_荣凤云//周才荣//杨远富|责编_杨闯
定价:68.0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1-01
ISBN:9787564238735
印次:1
版次:1
装帧: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要求,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下,科学设置岗位职责权限,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2016年6月底前完成内部控制规程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在之后年度中,不断根据内控环境变化,对内控体行运行维护。
本书归纳了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并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本级为例,对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建设中单位层面、业务层面需要关注的业务流程、风险点、管控措施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有所助益,同时也有利于我结经验,查缺补漏,持续深化内控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工作。

  目录
章 内部控制概述
节 内部控制发展概况
第二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概况
第三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第四节 农业科研院所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第二章 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程序和要求
节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程序和要求
第二节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三节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四章 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建设实践
节 单位基本情况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实施的工作方案
第三节 农业科研院所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四节 农业科研院所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第五节 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第六节 内部控制报告的编报
参考文献

  前言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2012年,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pan>号)并发布实施。党的十八届四通过的《关于全面依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2015年,印发《关于全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全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依法行政、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印发《办公厅关于全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农办财〔20165号),要求部属单位全面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规范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人员,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不断提高。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要求,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下,科学设置岗位职责权限,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20166月底前完成内部控制规程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在之后年度中,不断根据内控环境变化,对内控体行运行维护。

本书归纳了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并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本级为例,对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建设中单位层面、业务层面需要关注的业务流程、风险点、管控措施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内部控制建设有所助益,同时也有利于我结经验,查缺补漏,持续深化内控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内部控制工作。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各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本级中央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农业科研院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30012021003)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的和经验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继续完善。


  摘要

章内部控制概述

节内部控制发展概况

20世纪30年代以来,内部控制在会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内部控制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管理的需要、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阶段、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一词早出现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件中,是指为保护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账簿的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认识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其他国家和组织,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较为经典的是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以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我国1997年开始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该词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行,保护资产的与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完善,较为系统和全面地概括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称。

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强化管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纵观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内部牵制阶段

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这是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阶段

1934年美国的《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要求证券发行人设计并维护一套能为投资人提供合理保证的会计信息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三)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36年,美国颁布了《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定义了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检查账簿记录的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此后,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又经过了多次修改。1973年在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号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作了如下解释:“内部控制制度有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管理控制制括且不限于组织结构的计划,以及关于管理部门对事项核准的决策步骤上的程序与记录。会计控制制括组织机构的设计以及与财产保护和财务会计记录可靠性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