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周舸》[30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周舸

  •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18-08
  • 热度:12633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5版)
作者   周舸
定价   49.8元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   9787115488367
出版日期   2018-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本书共13章,前12章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局域网、网络互连技术、Inter基础知识、Inter接入技术、Inter的应用、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以及云计算与物联网, 后1章为实验部分。为了让读者能够及时地检查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每章 后还附有丰富的习题。

   目录
第 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n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n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n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n
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n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n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n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n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n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n
1.6 三大网络介绍n
1.7 标准化组织n
小结n
习题1n
第 2章 数据通信技术n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n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n
2.1.2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n
2.1.3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n
2.1.4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n
2.1.5 通信方式n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n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n
2.2.2 双绞线n
2.2.3 同轴电缆n
2.2.4 光纤n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n
2.3 无线通信技术n
2.3.1 电磁波谱n
2.3.2 无线通信概述n
2.3.3 微波通信n
2.3.4 卫星通信n
2.3.5 移动通信n
2.4 数据交换技术n
2.4.1 电路交换n
2.4.2 存储转发交换n
2.5 数据传输技术n
2.5.1 基带传输技术n
2.5.2 频带传输技术n
2.5.3 多路复用技术n
2.6 数据编码技术n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n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n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n
2.6.4 脉冲编码调制n
2.7 差错控制技术n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n
2.7.2 误码率的定义n
2.7.3 差错的控制n
小结n
习题2n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n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n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n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n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n
3.1.4 其他相关概念n
3.2 OSI参考模型n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n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n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n
3.3 TCP/IP参考模型n
3.3.1 TCP/IP概述n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n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n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n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n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n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n
小结n
习题3n
第4章 局域网n
4.1 局域网概述n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n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n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n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n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n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n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n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n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n
4.5.1 传统以太网n
4.5.2 IBM令牌环网n
4.5.3 交换式以太网n
4.6 快速网络技术n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n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n
4.6.3 ATM技术n
4.7 VLANn
4.7.1 VLAN概述n
4.7.2 VLAN的组网方法n
4.8 WLANn
4.8.1 WLAN概述n
4.8.2 WLAN的实现n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n
小结n
习题4n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n
5.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n
5.1.1 网络互连概述n
5.1.2 网络互连的要求n
5.2 网络互连的类型和层次n
5.2.1 网络互连的类型n
5.2.2 网络互连的层次n
5.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n
5.3.1 中继器n
5.3.2 网桥n
5.3.3 网关n
5.3.4 路由器n
5.4 路由协议n
5.4.1 路由信息协议(RIP)n
5.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n
5.4.3 外部路由协议(BGP)n
5.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n
5.5.1 路由器的接口n
5.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n
小结n
习题5n
第6章 Inter基础知识n
6.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n
6.1.1 ARPANET的诞生n
6.1.2 NSFNET的建立n
6.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n
6.2 Inter概述n
6.2.1 Inter的基本概念n
6.2.2 Inter的特点n
6.2.3 Inter的组织机构n
6.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n
6.3.1 Inter的主要功能n
6.3.2 Inter的主要服务n
6.4 Inter的结构n
6.4.1 Inter的物理结构n
6.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n
6.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n
6.5 Inter地址结构n
6.5.1 IP地址概述n
6.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n
6.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n
6.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n
6.6 子网和子网掩码n
6.6.1 子网n
6.6.2 子网掩码n
6.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n
6.6.4 子网掩码的确定n
6.7 域名系统n
6.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n
6.7.2 域名的表示方式n
6.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n
6.8 IPv4的应用及其局限性n
6.8.1 什么是IPv4n
6.8.2 IPv4的应用n
6.8.3 IPv4的局限性n
6.9 IPv6简介n
6.9.1 IPv6的发展历史n
6.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n
6.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n
6.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n
6.9.5 IPv6的应用前景n
小结n
习题6n
第7章 Inter接入技术n
7.1 Inter接入概述n
7.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n
7.1.2 ISPn
7.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n
7.2.1 SLIP/PPP概述n
7.2.2 Winsock概述n
7.3 局域网接入Intern
7.4 ADSL接入技术n
7.4.1 ADSL概述n
7.4.2 ADSL的主要特点n
7.4.3 ADSL的安装n
7.4.4 PPP与PPPoEn
7.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n
7.5.1 CATV与HFCn
7.5.2 Cable Modem概述n
7.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n
7.6 光纤接入技术n
7.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n
7.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n
7.7 无线接入技术n
7.7.1 无线接入概述n
7.7.2 WAP简介n
7.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n
7.8 连通测试n
小结n
习题7n
第8章 Inter的应用n
8.1 Inter应用于家庭n
8.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n
8.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n
8.1.3 家庭娱乐n
8.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n
8.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n
8.2.2 电子商务的特点n
8.2.3 电子商务的内容n
8.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n
8.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n
小结n
习题8n
第9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n
9.1 移动IP技术n
9.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n
9.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n
9.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n
9.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n
9.2 第三代Inter与中国n
9.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n
9.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点n
9.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n
小结n
习题9n
第 10章 网络操作系统n
10.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n
10.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n
10.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n
10.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n
10.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n
10.2.1 Windows NT Server的发展n
10.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n
10.3 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n
10.3.1 Windows Server 2012简介n
10.3.2 Windows Server 2012的特点n
10.4 NetWare操作系统n
10.4.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n
10.4.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n
10.5 UNIX操作系统n
10.5.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n
10.5.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n
10.6 Linux操作系统n
10.6.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n
10.6.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n
小结n
习题10n
第 11章 网络安全n
11.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n
11.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n
11.1.2 网络面临的威胁n
11.2 防火墙技术n
11.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n
11.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n
11.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n
11.3 网络加密技术n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n
12.3.2 网络加密算法n
11.4 数字证书和数字n
11.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n
11.4.2 数字证书n
11.4.3 数字n
11.5 入侵检测技术n
11.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n
11.5.2 入侵检测的分类n
11.6 网络防病毒技术n
11.6.1 计算机病毒n
11.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n
11.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n
11.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n
11.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n
11.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n
11.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n
11.7.3 IDS的应用前景n
小结n
习题11n
第 12章 云计算与物联网n
12.1 云计算及其发展n
12.1.1 云计算的概念n
12.1.2 云计算的特点n
12.1.3 网格计算与云计算n
12.2 主流的云计算技术n
12.2.1 Google云计算n
12.2.2 Amazon云计算n
12.2.3 微软云计算n
12.3 物联网及其应用n
12.3.1 物联网的发展n
12.3.2 物联网的定义n
12.3.3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n
12.3.4 物联网的应用n
12.4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关系n
12.5 大数据时代n
12.5.1 什么是大数据n
12.5.2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n
12.5.3 大数据的影响n
小结n
习题12n
第 13章 网络实验n
13.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n
13.1.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1.2 实验导读n
13.1.3 实验内容n
13.1.4 实验作业n
13.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n
13.2.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2.2 实验导读n
13.2.3 实验内容n
13.2.4 实验作业n
13.3 实验3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n
13.3.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3.2 实验导读n
13.3.3 实验内容n
13.3.4 实验作业n
13.4 实验4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n
13.4.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4.2 实验导读n
13.4.3 实验内容n
13.4.4 实验作业n
13.5 实验5 交换机VLAN技术的配置n
13.5.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5.2 实验导读n
13.5.3 实验内容n
13.5.4 实验作业n
13.6 实验6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及静态路由n
13.6.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6.2 实验导读n
13.6.3 实验内容n
13.6.4 实验作业n
13.7 实验7 路由器动态路由协议的配置n
13.7.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7.2 实验导读n
13.7.3 实验内容n
13.7.4 实验作业n
13.8 实验8 服务n
13.8.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8.2 实验导读n
13.8.3 实验内容n
13.8.4 实验作业n
13.9 实验9 使用电子邮件n
13.9.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9.2 实验导读n
13.9.3 实验内容n
13.9.4 实验作业n
13.10 实验10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n
13.10.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10.2 实验导读n
13.10.3 实验内容n
13.10.4 实验作业n
13.11 实验11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n
13.11.1 实验目的、性质和器材n
13.11.2 实验导读n
13.11.3 实验内容n
13.11.4 实验作业n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带头人,四川省招标局、四川阳光电力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专家组成员。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8本,主持省级等各级科研项目3项。

   编辑推荐
1. 较好地反映当前高等院校教学的新思路、新方向,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n
2. 在内容的选取上更注重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内容的叙述上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老师的教学和读者的自学。n
3. 每章后面都附有丰富的习题,并在书后附有各章习题的参考答案,非常便于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教材的内容,巩固加深理解,及时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n
4. 教材还有配套的电子课件,习题参考答案等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