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既是专业人士,也是现代社会各类人才的普遍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向深入发展与应用,当代大学生更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急需建设一批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教材,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并积累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升专业应用技能。
在本人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很少看到有教材能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有相应的实验指导来检验和实践相关的内容。因此,每次看到坐在讲台下的学生似懂非懂地听着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 每次在机房里看到那些学生因为没有具体的实验指导书而不知所措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经常有学生问学了这门课能做什么的时候……笔者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动,那就是要自己写一本既能将理论描述清晰而且简单,又能有丰富且具实用价值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教材,让学生读后知道计算机网络是什么,利用计算机网络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构建和管理计算机网络等。近十年来,笔者参与了当地各企事业单位的各种教学、培训以及生产实践等活动; 编写和修订了多种实验指导书,并在导师吴金龙教授的指导下,编写了一本《Internet技术与应用》,参编了另外两本关于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的教材,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埋头工作半年有余的时间,将前期工作进行筛选和整理,完成本书的编写。
本教材以实用为价值取向,以网络工程师认证为目标进行设计安排。全书分为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两大部分。其中,理论知识依照计算机网络经典的5层模型,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自下而上逐层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读者逐步有序地深入学习和掌握各个层次的核心技术与协议规范; 简要介绍了网络安全相关的基本理论。实验实践部分中的实验项目安排参考了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所有实验项目均在虚拟机环境下实现,解决了真实实验环境下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大多数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和设计型实验,其中,第11章和第12章的实验项目来自于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他们的基础上提炼简化而成。最后一章的综合实验则是将前面的实验进行再综合,达到了中小企业网络在规划、设计、配置、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这些实验项目的训练,学生将对前面的理论学习有更直观的认识与理解,相信也能从实验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而由衷地感到愉悦,促进学生对网络工程师的认识,激发学生参加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的热情。
虽然本书不能作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的教材,但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再去阅读网络工程师的教材以及考试真题,相信会轻松很多。
本书每章后面设有大量习题,这些习题很多均来自历年软考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的真题,期望这些习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检测每章中的重要知识点。附录A给出了大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或解析。为了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附录B给出了2016年下半年考试的全套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本教材由莆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洪家军和陈俊杰共同编写,其中,洪家军编写了第1~7章和第10~14章,并统阅了全书。陈俊杰编写了第8章和第9章,并整理了附录B的内容。
本书涉及的许多资料来源于作者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以及应用研究的积累,并参考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和网络资源,特别是谢希仁教授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7版)、张曾科和吉吟东编著的《计算机网络》以及雷震甲等人编写的《网络工程师教程》(第4版)三本重要教材。在此向有关书籍、文献和网络资源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由于资料来源的广泛性,很多资料没有能够一一注明,在此向这些作者表示歉意。
最后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福建省自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759)和莆田学院出版基金的资助。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洪家军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