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经典回眸: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探索 |
作者: | 赵彩燕著 |
定价: | 68.0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0-11-01 |
ISBN: | 9787506881319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内容简介 | |
本书按照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的发展顺序组织章节,即对1917-1927年间的文学、1927-1937年间的文学、1937-1949年间的文学、1949-1966年间的文学、1977-1989年间的文学、1989-2000年间的文行研究体来说,本书有详有略,脉络清晰,突出。在时间上,打通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不必要的隔阂,使其前后融为一体;在体例上,史论与作品相结合,并增加了许多插文,使本书形式更为活泼。 |
目录 | |
章1917-1927年间的新文动 节现代小说的文学解析… 第二节现代话剧与散文的新貌· 第三节白话新诗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新文学奠基人——鲁迅… 第二章1927-1937年间的革命文学 节革命文学史的意义新识· 第二节革命时代的小说文学… 第三节革命时代的话剧文学· 第三章1937-1949年间的战争文学 节战争时期的小说文学· 第二节战争时期的诗歌文学· 第三节战争时期的散文文学· 第四节战争时期的话剧文学 第四章1949-1966年间的“十七年”文学 节 小说题材及其创作类型化… 第二节戏剧创作及其制度化… 第三节散文叙事及其多元化· 第五章1977-1989年间的新启蒙文学 节新启蒙时代的小说文学 第二节新启蒙时代的诗歌文学 第三节新启蒙时代的话剧文学 第四节新启蒙时代的散文文学 第五节新启蒙时代的报告文学· 第六章1989-2000年间的新世纪文学 节文学事件与新现象·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新起… 第三节小说的文学繁复状态… 第四节诗歌文学的分歧与喧闹 第五节散文与话剧创作的市场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前言 | |
20世纪的中国文学,经历了巨变,从延续了几千年的古典文学,转变为崭新的现代文学,经过作家、艺术家们百年的共同努力,在光辉灿烂、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人类少见的规模,广泛吸纳世界的、新鲜的文化和文学的养料,创造了一批优秀的新文学作品,它们描绘时代的风云,反映历史的大变迁,展现一个世纪里中国人民的精神历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新增的精神宝藏。深入研究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对认识文学、创造文学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作者撰写了《经典回眸: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探索》一书,全书在内容编排上共设六章,章是1917-1927年间的新文动,内容涉及现代小说的文学解析、现代话剧与散文的新貌、白话新诗的创立与发展、新文学奠基人——鲁迅;第二章分析了1927—1937年间的革命命文学史的意义新识、革命时代的小说命时代的话剧文学;第三章从战争时期的小说文学、战争时期的诗歌文学、战争时期的散文文学以及战争时期的话剧文学四个方面探讨1937—1949年间的战争文学;第四章是1949-1966年间的“十七年”文学,内容涵盖小说题材及其创作类型化、戏剧创作及其制度化、散文叙事及其多元化;第五章论述了新启蒙时代的小说文学、新启蒙时代的诗歌文学、新启蒙时代的话剧文学、新启蒙时代的散文文学以及新启蒙时代的报告文学;第六章通过对文学事件与新现象、文学创作的兴起、小说的文学繁复状态、诗歌文学的分歧与喧闹、散文与话剧创作的市场化的解读,诠释1989一2000年间的新世纪文学。 本书结构体系合理,且强调“时段”性,把20世百年中国文学分为六个“时段”,层次分明,以时间轴为主线,详细探索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对深入研究20世纪现当代文学有重要参考作用。 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笔者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难免有疏漏之处,希望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笔一步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
摘要 | |
章19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1927年间的 新文动 1917-1927年是中国新文动兴起与迅速发展的十年,这期间发生的命,在中国文学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本章主要围绕现代小说的文学、现代话剧与散文的新貌、白话新诗的创立与发展以及新文学奠基人——鲁迅展开论述。 节现代小说的文学解析 清末民初,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提出小说是文学之,这一观点了中国小说地位的变化。19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我国现代写作家对现代小说研究和探索有一步发展。关于现代小说作为探寻人生价值与社会意义及精神层面诉求方面,引出了两条重要的发展路线: ,“社会问题小说”,以及描写农村落后文化的乡土小说,此类小说立足于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弊。这一派作家多为文学研究会成员。 第二,浪漫抒情小说,尤其以“自叙传抒情小说”为代表,此类小说和“社会问题小说”相反,它们不注重描写客观现实,而强调主人公“内心的要求”,重视自我情绪的抒发和表现,作品有浓郁的浪漫抒情色彩。 这一派作家主要是前期创造社成员,以及与之宗旨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 一、社会问题小说 社会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兴起的一种小说类型,这类小说多以知识青年生活为题材,研究各类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家庭冲突与矛盾,以及婚姻问题、、教育、事业、青少年、风俗习惯、礼仪礼教、战争与、国民性等。它的繁荣既是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需要和结果,也深受外来文化思潮,是易卜生密切关心社会现实问题步倾向的影响。 社会问题小说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在19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作品中已露端倪,例如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胡适的《一个问题》等。社会问题题材小说的风起是由1919年下半年作家冰心出版的《两个家庭》和《斯人独憔悴》引发的。随后,在192pan>年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此类小说由此走向高潮。 社会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冰心、叶绍钧、庐隐、许地山等。 冰心(1900一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冰心是新文学早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深受西方人道主义观念影响,母爱、童心和大自然是其作品的重要主题。冰心在现代文学影响的是她的散文和小诗,但是,她早却以“社会问题小说”步入文坛并成名。阿英(钱杏邨)在《〈谢冰心小品〉序》中写道:“青年的读者,有不受鲁迅影响的,可是,不受冰心影响的,那是很少。虽然从创作的伟大性方面看,鲁迅远超过冰心。”可见冰心社会问题小说的影响力。 在“社会问题小说”作家中,冰心的创作时间,从1919年的《两个家庭》,到1925年的《往事》集,她的小说创作几乎贯穿了“社会问题小说”发展的全过程。另外,冰心问题小说的创作数量多:《去国》《超人》《往事》三集,共计三十多篇。冰心的问题小说创作题材也很广泛括国难问题、青年问题、人才问题、妇女问题、家庭问题等,这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