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CCNA学习宝典》[2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CCNA学习宝典

  • 出版社:爱可圣图书专营店
  • 出版时间:2008-06
  • 热度:11244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店铺公告

标注划线价格为图书市场价!购买前咨询图书品相!

本店存在绝版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发票均开具电子发票,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发票

基本信息


书名:CA学习宝典(考试号640 802)

定价:58.00元

作者:张国清 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121064340

字数:697000

页码:420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本书由资深Cisco技术讲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心得编写,针对CA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认证考试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栈;路由原理基础;路由协议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RIP,RIPv2,IGRP,EIGRP和OSPF);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访问控制列表;以太网和WLAN;以太网交换原理和交换机的配置;广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接入技术(PPP、帧中继和IPsec VPN等)。

目录


章 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1.1 网络中的数学——数制
  1.1.1 十进制
  1.1.2 二进制
  1.1.3 十六进制
 1.2 组网基础
  1.2.1 常用术语
  1.2.2 带宽
 1.3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开放系统互连
 2.1 与OSI
 2.2 OSI参考模型
  2.2.1 物理层
  2.2.2 数据链路层
  2.2.3 网络层
  2.2.4 OSI的其他层
 2.3 数据封装与OSI参考模型
 2.4 对等层通信原则
 2.5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TCP/IP协议栈
 3.1 TCP/IP的诞生
 3.2 TCP/IP的分层结构
  3.2.1 网络接口层
  3.2.2 互联网层
  3.2.3 传输层
  3.2.4 应用层
 3.3 互联网协议——IP
  3.3.1 IP数据包格式
  3.3.2 IPv4地址
  3.3.3 子网划分
  3.3.4 变长子网掩码技术
 3.4 地址解析协议
  3.4.1 子网内的ARP
  3.4.2 子网外的ARP
 3.5 ICMP协议
 3.6 传输层协议
  3.6.1 TCP协议
  3.6.2 UDP协议
 3.7 应用层协议
 3.8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初识路由器
 4.1 路由器的主要硬件
 4.2 路由器的操作系统
 4.3 路由器基本操作
  4.3.1 启动过程
  4.3.2 配置模式
  4.3.3 路由器的基本维护指令
  4.3.4 寄存器与加载IOS
 4.4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 设置超级终端
  附录C 实验2:练习常用命令
  附录D 实验3:设置Tel
  附录E 实验4:备份IOS
  附录F 实验5:密码恢复
第5章 路由原理基础
 5.1 路由概念
  5.1.1 静态路由
  5.1.2 动态路由
  5.1.3 自治系统
  5.1.4 路由协议
  5.1.5 路由协议分类
  5.1.6 路由度量
  5.1.7 管理距离
 5.2 路由算法
  5.2.1 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算法
  5.2.2 路由环路的形成
  5.2.3 避免环路的技术
  5.2.4 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算法
 5.3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配置静态和动态路由
 6.1 静态路由
  6.1.1 配置静态路由
  6.1.2 配置默认路由
 6.2 RIPv1协议
  6.2.1 配置RIPv1协议
  6.2.2 检查协议运行状态
  6.2.3 选择性通告路由
 6.3 IGRP协议
  6.3.1 度量值的计算公式
  6.3.2 配置IGRP路由协议
  6.3.3 检查IGRP的运行
 6.4 有类和无类路由协议
  6.4.1 有类路由协议
  6.4.2 无类路由协议
 6.5 RIPv
  6.5.1 配置RIPv
  6.5.2 RIPv2的路由归纳
  6.5.3 RIPv2的验证
 6.6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静态路由
  附录C 实验2:配置RIPv
  附录D 实验3:配置IGRP协议
  附录E 实验4:配置RIPv
  附录F 实验5:验证ip classless 功能
第7章 访问控制列表
 7.1 ACL概述
 7.2 执行ACL的过程
 7.3 ACL类型和通配符掩码
  7.3.1 ACL的类型
  7.3.2 通配符掩码
 7.4 配置ACL
  7.4.1 配置标准ACL
  7.4.2 配置扩展ACL
  7.4.3 命名的ACL
  7.4.4 控制Tel
  7.4.5 基于时间的ACL
  7.4.6 动态ACL
  7.4.7 反射ACL
 7.5 ACL的使用规则
 7.6 管理ACL的命令
 7.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标准访问列表
  附录C 实验2:配置扩展访问列表
  附录D 实验3:控制单向Ping测试
  附录E 实验4:禁止远程控制路由器
  附录F 实验5:禁止通过虚拟终端控制路由器
第8章 OSPF路由协议
 8.1 OSPF概述
 8.2 OSPF术语
 8.3 OSPF与广播型链路
  8.3.1 Hello包
  8.3.2 选举DR和BDR
  8.3.3 路由发现过程
  8.3.4 再次同步拓扑库
 8.4 OSPF与点到点链路
 8.5 在以太网上启用OSPF
  8.5.1 启动OSPF进程
  8.5.2 常用管理命令
  8.5.3 使用自定义参数
  8.5.4 默认路由
  8.5.5 OSPF的认证
 8.6 在点到点链路上启用OSPF
 8.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OSPF协议
第9章 EIGRP原理及配置
 9.1 EIGRP特性概述
 9.2 EIGRP和IGRP的关系
 9.3 EIGRP的数据包
 9.4 EIGRP运行原理
 9.5 EIGRP的路由算法
  9.5.1 术语
  9.5.2 DUAL的运行步骤
 9.6 配置EIGRP
 9.7 管理EIGRP
 9.8 路由归纳
  9.8.1 自动归纳
  9.8.2 手工归纳
  9.8.3 注意事项
 9.9 负载均衡
 9.10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配置EIGRP协议
0章 以太网技术
 10.1 以太网规范
  10.1.1 DIX规范
  10.1.2 IEEE 802.3规范
  10.1.3 二者与OSI
 10.2 工作原理
  10.2.1 工作机制
  10.2.2 碰撞检测
  10.2.3 碰撞域
  10.2.4 迟冲突
 10.3 以太网数据帧
  10.3.1 以太帧结构
  10.3.2 帧的定义
 10.4 千兆位以太网
  10.4.1 载波扩展帧
  10.4.2 千兆位家族成员
 10.5 集线器
 10.6 自动协商
 10.7 WLAN技术
  10.7.1 WLAN标准
  10.7.2 WLAN工作模式
  10.7.3 WLAN的安全性
  10.7.4 Cisco无线安全套件
  10.7.5 AP基本配置
 10.8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1章 以太网交换技术
 11.1 交换技术的提出
 11.2 构建MAC地址表
 11.3 生成树协议
  11.3.1 桥接环路
  11.3.2 广播风暴的形成
  11.3.3 MAC地址表不稳定
  11.3.4 IEEE 802.1D生成树
  11.3.5 IEEE 802.1W生成树
  11.3.6 生成树运行方式
 11.4 虚拟局域网技术
  11.4.1 VLAN概述
  11.4.2 VLAN类型
  11.4.3 VLAN标签
 11.5 VTP
  11.5.1 交换机的VTP身份
  11.5.2 VTP运行原理
 11.6 跨VLAN的通信方法
  11.6.1 外接路由器方法
  11.6.2 使用3层交换机
 11.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2章 管理交换机
 12.1 思科Catalyst 系列交换机简介
  12.1.1 Catalyst 6500系列
  12.1.2 Catalyst 4500系列
  12.1.3 Catalyst 4900系列
  12.1.4 Catalyst 3750/3750E系列
  12.1.5 Catalyst 3560/3560E系列
  12.1.6 Catalyst 3550系列
  12.1.7 Catalyst 2960系列
  12.1.8 Catalyst 2950系列
  12.1.9 Catalyst 2940系列
  12.1.10 Catalys 2900XL系列
  12.1.11 Catalyst 3500XL系列
 12.2 管理交换机的基本命令
 12.3 管理生成树的基本命令
  12.3.1 Catalyst 2900XL/3500XL使用的命令
  12.3.2 Catalyst 2950/2960/3550使用的命令
 12.4 管理VLAN的基本命令
  12.4.1 添加普通区域VLAN
  12.4.2 添加扩展区域VLAN
  12.4.3 为VLAN分配端口
  12.4.4 管理Trunk
 12.5 管理VTP
  12.5.1 设置VTP参数
  12.5.2 交换机加入VTP域
 12.6 跨VLAN通信
  12.6.1 外接路由器方式
  12.6.2 3层交换机方式
 12.7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IEEE 802.1D STP
  附录C 实验2:MST
  附录D 实验3:VLAN及VTP
  附录E 实验4:跨VLAN通信
3章 广域网及其接入技术
 13.1 广域网技术概述
  13.1.1 线路类型
  13.1.2 广域网接入技术
  13.1.3 Inter模型及术语
 13.2 点到点链路
  13.2.1 DTE/DEC
  13.2.2 HDLC
 13.3 PPP
  13.3.1 PPP的分层结构
  13.3.2 PPP的帧格式
  13.3.3 PPP建立链路的过程
  13.3.4 PPP认证
 13.4 帧中继
  13.4.1 运行原理
  13.4.2 术语
  13.4.3 帧中继的地址映射
  13.4.4 子接口
  13.4.5 帧中继的配置
 13.5 DHCP
  13.5.1 DHCP工作过程
  13.5.2 DHCP中继
  13.5.3 配置DHCP
 13.6 地址翻译技术
  13.6.1 NAT术语定义
  13.6.2 配置NAT
  13.6.3 DHCP/NAT案例
 13.7 VPN技术概览
  13.7.1 VPN类型
  13.7.2 隧道
13.8 密码学基础
13.9 IPsec VPN
  13.9.1 IPsec 主要部件
  13.9.2 IPsec的模式
  13.9.3 安全联盟
  13.9.4 Inter密钥交换
  13.9.5 配置IPsec VPN
  13.9.6 IPsec VPN示例
 13.10 SSL VPN
 13.11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附录B 实验1:NAT
4章 IPv6概述
 14.1 IPv6地址
 14.2 IPv6地址前缀
 14.3 IPv6地址类型
 14.4 IPv6包头
 14.5 ICMPv
 14.6 邻居发现协议
 14.7 移动IPv6地址
  14.7.1 移动IPv6的构成部件
  14.7.2 移动IPv6的工作过程
 14.8 实现IPv6的方案
 14.9 IPv6路由协议
 14.10 本章小结
  附录A 思考与练习
思考与练习答案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本书对CA涉及的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讲解了要点和重点知识,在CA要求的知识层面上使读者对相关理论和技术有一个比较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并为读者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弥补了原版教材中的不足。作者力求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读者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能掌握如何配置设备,实现相应功能,提高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凭八年执教思科,铸一剑心血融合,避外版错漏波折,开国人亲耕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