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pdf下载pdf下载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pdf下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翻云覆雨的中国网事 荡气回肠的产业传奇

√ 虚拟世界的真实讲述 万象网络的还原走笔

内容简介

1995年,中国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这之后的15年间,中国互联网业产生了近40家海外上市公司,其中超过15家公司达到过10亿美元市值的高位。一浪又一浪的产业变革冲击着从业者的内心,也催生出一幕幕的创业悲喜剧。本书记录的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起家的15年里,一群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真实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的波澜壮阔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马化腾、丁磊、张朝阳、马云、陈天桥、李彦宏、史玉柱、田溯宁、张树新、王志东、王峻涛、雷军、周鸿?t、陈一舟……他们不仅参与创造和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移动互联网、新科技互联行业,改写了自己的财富积累路径,还用互联网和移动科技创造和推动着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业已成为驱动新一代中国企业腾飞的中坚力量。

作者简介

林军中国垂直科技媒体先锋,现为雷锋网执行董事长,曾任《电脑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知识经济》杂志常务副总编、IT中文网站天极网副总裁和总编辑、多玩游戏网副总裁等,拥有20余年媒体从业经验,是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史和中国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写作。著有《大企业病》《从不竞争》《柳传志管理日志》等。代表作《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在2009年出版后,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精彩书评

林军和他撰写的这本关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历史的书,脉络清晰、生动鲜明地把这样一大批创业者的形象和他们的动人故事呈现在读者眼前,值得一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胡启恒


林军和他的这本关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历史的著作用足够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是完全有可能遵从不作恶的基本道德底线,做更好的自己的。

——Google原全球副总裁、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


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窄带互联网的建设(能上网)、宽带互联网的建设(更快上网)和互联网大规模应用创新(更好上网),幸运的是,我都作为一分子积报地参与到其中,而更宽广的路才刚刚开始。可贵的是,林军先生在他的书中用他的笔和心记录下了这一切。

——亚信联合创始人,产业互联网领域企业家、投资人 田溯宁


读林军的这本关于中国互联网产业历史的书,就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 雷军


中国互联网企业其实已经拥有这个时代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这是沸腾的中国互联网时代给予我们这代人的馈赠。

——滴滴出行顾问、百度原产品副总裁 俞军


身为互联网投资领域的先驱之一,我一向认为,中国有朝一日必将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市场,如今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林军这本书记述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历史,描摹出一群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生动地再现了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若想了解中国互联网的过去与未来,这本书不容错过。

——美国风投创始人、畅销书作家 史蒂夫·哈蒙


目录

目录

1995 互联网商业元年/001

宁波电信局员工丁磊开除了自己/003

大学教师马云和中国黄页/006

田溯宁和丁健把Internet带回家/009

Sprint将北京、上海节点的工程转包给亚信/013

承建ChinaNet,亚信四处开花/016

神秘的讯业金网/018

清华大学研究生沙龙主席万平国创办中网/021

另一个学生会主席张树新/023

兴发集团给钱,张树新唱戏/026

中国电信里的那些年轻人/029

1996 海归归来/034

因为陈章良,张朝阳回到中国/036

内心张扬的ISI首席代表/038

22万美元催生了搜狐/040

张朝阳也不知道爱特信做什么好/042

尼葛洛庞帝来了/045

股东贷款挽救了搜狐/049

“明星销售”张朝阳/052

王志东一年之内三进硅谷/054

冯波和王志东签订了融资代理合同/057

1997 大门洞开/061

ChinaByte的诞生惊动朝野/062

默多克希望进入中国/065

邓文迪主义/067

ChinaByte老兵宫玉国/069

刘长乐和默多克对等控制凤凰卫视/072

麦戈文给了天极网500万美元/074

天极网和ChinaByte合并/079

新华社与中华网/081

大连金州没有眼泪/085

中文网站第一编辑陈彤/089

1998 极客当道/092

那些玩个人主页的玩主/093

广州帮/096

丁磊在BBS收获创业伙伴/098

网易的免费服务/101

免费中文电子邮箱——163.net/104

润讯工程师马化腾/107

技术天才张志东/108

市场奇才曾李青/110

腾讯的创始人们/113

从OICQ到QQ/115

MIH接过IDG和电讯盈科的“枪”/117

周鸿祎在方正的日子/121

“绿色兵团”/125

光辉与标尺/128

坠入尘埃/133

中国黑客今安在/136

1999 狂欢开始了/138

福州人王峻涛雪夜进京/139

综艺股份捡了个大便宜/142

72小时网络生存实验助推8848/146

等待批文,8848错过了时间窗口/148

8848的新CEO:谭智/151

海虹控股:“5·19”行情第一牛股/152

在希望软件公司的日子/154

联众三人行/156

“聂马”也在联众下棋/160

谢文做了笔好买卖/162

中华网和香港商人叶克勇/165

那些张朝阳的同学们/167

李彦宏也回来了/169

陈天桥与朱骏/173

2000 泡沫四溢/177

周凯旋高调登场/178

王兟入局/180

163.net和TOM跨媒体平台/182

詹宏志来去匆匆/187

柳传志借互联网全身而退/190

更加奇怪的FM365/192

雷军说服金山、联想一起投资卓越/197

1元钱的《大话西游》/202

网上精品店和陈年/205

移动梦网拯救了中国互联网/207

2001 大转折/210

网易CFO何海文离去/211

网易财报风波/212

网易被停牌后丁磊得遇段永平/214

网易靠短信得以翻身/217

从天夏到《大话西游》/219

《精灵》和《大话西游》系列/221

北大青鸟奇袭搜狐/224

张朝阳管理董事会/228

搜狐那些董事们/231

王志东沉没/233

1998年9月开始的那段姻缘/235

四通利方vs华渊:貌合神离/238

沙正治来去匆匆/240

王志东复位/243

新浪网上市模式/245

新浪网上市承销商摩根士丹利/248

关明生帮助马云开启阿里巴巴三年整改/249

2002 新“上山下乡运动”/253

VC王功权和3721周鸿祎/254

黄勇鼓励周鸿祎到第一线去/260

“闪电计划”让百度在中文搜索中“咬住”了谷歌/275

代理《热血传奇》,陈天桥“空手套白狼”/279

和育碧决裂,占领网吧/282

盛大通吃上下游/286

盛大对决Wemade公司/288

周云帆、杨宁兄弟情深/289

ChinaRen:三人创业团队/291

创办空中网/293

军人后代王雷雷/294

2003 时来运转/297

“非典”让阿里巴巴被世人皆知/298

杭州四例“非典”病例,阿里巴巴有其一/300

eBay买单,邵亦波成功套现6亿元/303

携程和沈南鹏的出色亮相/307

连环创业家季琦/311

梁建章其人/312

章苏阳看中了携程团队/314

李国庆设计让亚马逊买下卓越/318

2004 新一浪/324

微软中国总裁唐骏空降盛大/325

软银用4000万美元买了盛大25%的股份/328

逆流上市,盛大大显雄风/330

陈天桥其人/333

盛大向左,第九城市向右/335

巨人也想进军网络游戏行业/339

《征途》的史玉柱式创新/343

腾讯在香港上市/348

移动QQ及QQ秀/350

周鸿祎的10亿美元的教训/357

2005 “草根”冲击波/365

短信“超女”和李宇春/367

百度贴吧和MP3搜索/369

清华宋柯和北大许晓峰/373

数字音乐群英会/379

庞升东和51.com/382

博客方兴东:因微软封杀而生/386

“土豆”王微和“我乐”周娟/390

阿北和他的豆瓣理想国/394

2006 江湖水深/399

反迅雷联盟/400

站长之王蔡文胜/407

雅虎中国“罗生门”/414

360安全卫士的反戈一击/420

SNS超级玩家陈一舟/426

谷歌中国无奈2006/434

2007 用户为王/441

完美时空、金山、网龙、畅游的2007/442

陈天桥向左,史玉柱向右/451

阿里巴巴B2B的神奇表现和卫哲加入/458

从阿里云到淘宝商城/465

淘宝商城的艰难往事/469

PPG向左,VANCL向右/476

刘强东自建物流/480

百度“有啊”折戟沉沙/483

2008 大开大合/488

新浪前高管程炳皓与他的开心网/489

郑志昊帮QQ空间打赢了与51的战争/492

失败的51去低端化实验/497

农场游戏的玩家们/504

网页游戏江湖水也深/512

周鸿祎和免费杀毒/521

从榕树下到起点中文网/526

2009 春去春又来/534

天使投资人雷军和他的UCWeb/535

移动互联网掀起第三浪/537

腾讯“四大名著”和网易的《魔兽》争霸战/543

淘宝商城和“双11”/547

互联网是改革开放的下半场/554

后记/557


前言/序言

前言: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书记录了一群在中国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及他们的故事,他们是在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的波澜壮阔中的弄潮儿:马化腾、丁磊、张朝阳、马云、陈天桥、李彦宏、史玉柱、田溯宁、张树新、王志东、王峻涛、雷军、周鸿祎……这些人的名字至今依旧被经常提及,他们的故事恒久流传。

还有一些正在创造历史的人,或没来得及被我发现,或历史还没来得及给他们展现的机会,因此没有被收录到本书之中,但这丝毫不影响本书的丰富度和可信度。

这个用互联网创造自己和推动这个国家历史的群体主要由三类人组成:海归(从海外归来的创业者)、本土技术爱好者(本书中的特定称谓为“极客”)和商业价值发现者(简称“商人”)。

他们中当头的海归当属1994回来的田溯宁、丁健和1995年回来的张朝阳,他们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代海归。互联网第二代海归则多是在1999年回国,以创办百度的李彦宏和ChinaRen的三兄弟——陈一舟、周云帆和杨宁为其中的标志性人物。互联网第三代海归的代表当属创办迅雷的邹胜龙和程浩,他们在2002年前后回国创业。

走下飞机舷梯,张朝阳感到一阵寒意,他想不到11月初的北京会如此之冷。搓了搓手,张朝阳拎起两个手提箱向机场外大步走去。外面,是他尚未触摸到的中国互联网事业。前一天,1995年10月31日,是张朝阳31岁的生日。尽管想来不大可能,但张朝阳坚持认为,他回国创业的第一天,即1995年11月1日,北京是下着雪的。也许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张朝阳的回忆如此寒冷。

1995年12月,田溯宁坐在北京丽都饭店门前的台阶上,漫无目的地翻着《新闻周刊》,内心非常沮丧。从美国来的几个朋友邀请田溯宁到丽都饭店参加圣诞晚会,但当田溯宁走进饭店时,被保安给拦住了——因为只有外国人和持有外国护照的人才能够进去参加这个晚会。那是田溯宁最沮丧的时刻之一。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着这样那样对未来生活的没把握,但田溯宁、张朝阳还是回来了,他们回来的理由只有一个——在美国虽然拿着高薪可总也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国创业,是美国式的教育让田溯宁、张朝阳更加内省,更加尊重内心力量的召唤。

他们中的另一人种是“极客”,在本书的1998年那一章,我主要讲述极客当道的故事,在其他的章节中,我也不惜篇幅地讲述他们的故事。当时他们中最出名的一个人叫王志东,这个在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广东虎门的人最传奇的地方不是他曾经创办过三家公司——中文之星、四通利方和新浪网,而是其每次离开时都借助公众力量为自己的“江湖名声”正名。前两次,他把源代码交出,挥手离去,不带走一片云彩;第三次,他用鱼死网破式的决裂告诉大家,其实他不想走。王志东是一个爱惜自己名声甚于一切的人。所以,即便他已经远离这个行业的中心地位,但在我们记忆深处仍有他卓绝的地位,他是国人很早就自我意识觉醒并付诸实践的一个。

参与和推动互联网创业的第三种人是商人,尽管这些商人在当时甚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商人都并不出色,但这不影响他们在今天的巨大成功。今天他们中最有名的那个叫马云,他甚至成为21世纪最初10年里中国最知名的商人,有关他的传记读物以打计算,媒体上关于他的文章连篇累牍,很大程度上他是作为一个励志偶像一样被制造着。而之所以被大众热捧,在于,其本身就是一个先改变自己,继而改变世界的有为青年。

在这本书中,我试图给这些人做一个集体画像:他们有的生于20世纪60年代,也有的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还有一小部分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本书中比例很小,但未来肯定会出现)。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但以浙江人居多,上海人和广东人也不少,福建、湖北、陕西、四川、重庆等地都有涉及。

本书发现,这些人有一个被公众自觉不自觉遗忘的共同属性,那就是:这些人有着比起其他人更加强大和自信的内心世界,他们都志向高远、目标远大,改变自我的同时希望改变世界。

到底是中国互联网的巨大成功推动了中国崛起的进程,还是中国崛起的巨大势能成就了中国互联网有如夏花般的绚丽,这个庄周梦蝶式的命题一直萦绕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和观察家们。我的答案是前者,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互联网的成功看作是一个支柱产业的崛起这么简单,而应该把它看作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下自我意识觉醒的一次大的提升,一次全民自发的集体性的自我赶超。

那么,为什么是互联网点燃、推动了这场中国民众在1995年形成的自发的自我觉醒运动呢?

在半个世纪前,有一个口号曾经被响亮地提出,但后来又被小心翼翼地搁置,这个口号就是“超英赶美”。学习、追赶甚至超越英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众最重要、最强烈、最质朴的情感,不论官方还是民间。但在互联网之前,我们更多的只是一种徒劳式的呐喊和掩耳式的自欺,理由无他,就是我们实在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我们又不愿意因为直视这种现实而丧失一个国家和民族应有的自信。

这种情绪和认知在张承志所著的名篇《北方的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一代人独有的奋斗、思考、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而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的力量使活泼健康的新生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会在他们的欢声叫喊中被淹没,从这个观点来看,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互联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这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太平洋彼岸开始落地、开始商业化、开始展现其迷人魅力的时候,对应的,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1992年之后的又一黄金盛年。进一步打开国门的中国人由于一开始在全球互联网竞合时代并没有落后太多,因此能以更开放、更从容的心态来迎接这一场由开放和创新为主要推动的互联网冲击波。

与此同时,我们曾经在很长时间内期盼的海归归来的希冀在1995年之后成了事实,这批生在中国、学在美国的人,兼容东西方文化,打通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竞合的绿色通路。互联网在美国的每一个细小的创新,在太平洋的西岸,都会有人进行学习、借鉴甚至模仿和跟随。这在之后甚至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成功路径:用最快的速度学习美国最成功的商业模式,然后迅速本土化,赢得用户,获取收入,然后再到美国资本市场去上市,融资后再进行发展,甚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新。这种立足本土、对接美国式的造富运动由此产生了足够的“阳光富豪”和“知识英雄”,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互联网创新中国的内在推动,并使之成为一场全民运动。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如今,不论是市场中心还是创新中心依旧在美国、依旧在硅谷,但在过去的15年里,互联网在中国从无到有,快速成长,终于自成一体,并渗透到了经济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尤其值得骄傲的是,在这个世纪里,本土企业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击败了各自的国际对手,这在其他行业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完胜场面,甚至连Google这样的公司都无法幸免,它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竞争对手百度的一半。这虽然很难说已经是最后的结果,但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对于普罗大众,在信心层面的崛起有着正面而深远的意义。

互联网给你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过去的15年时间内,这个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富豪数量最多、首富密度最高的行业,这个行业也被公认为为数不多的能产生世界级中国大公司的行业之一。在我看来,这个“之一”的后缀甚至都有些多余。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15年,中国互联网所能创造出的财富传奇只会比上一个15年多得多。同时,互联网在中国的另一宏伟使命,就是帮助与美国相比,有着更多农业经济比重、有着更多负担的制造工业,以及还有相当比例的手工业的中国经济提供更多产业升级的契机。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崛起,难道不是吗?

还有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现实是:在过去的15年中,每到中国经济的低谷之年,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经济之间的跷跷板定律再度应验。比如,1998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灾难之年,但这一年里网易、搜狐开始起步,新浪、腾讯、联众、3721诞生;再比如,2004年中国经济重新因为紧缩而上下恐慌,但这一年,有9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和香港市场上市,加上2003年12月的携程和慧聪,2005年的华友和百度,这形成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密集的一个上市狂潮,数量也达到惊人的13家。

在2001年和2008年中国经济的另两个萎靡之年,中国互联网也显示出比其他产业更加强大的复苏能力,2001年,在整个互联网概念遭到崩盘的背景下,网易靠短信和网游解除停牌的故事至今仍为经典,而2008年腾讯、搜狐等诸多公司亮丽的年报给予了这个行业足够的信心。

200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互联网网民的第一人口大国,我相信,在未来的5~10年里,中国就可能成为世界互联网第一大市场,然而也许不用15年,中国将有可能成为全球互联网第一强国。这种可能性真的很大。

在众多看好中国的乐观派看来,在这个世纪的前50年,中国就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中心之国,对此,我的观点是,其最大的“发动机”应该就是互联网。

回到本书,我希望能表达三个意愿。

第一个意愿,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是从事互联网、电信、媒体或其他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我希望你能从这本书中读到一个产业是怎么诞生、发展乃至长大的;这个产业中最优秀的公司是怎么做起来的;这个产业的领袖是怎么催生出来的,他们又是拥有怎么样丰盈内心世界的一群人。

第二个意愿,如果你对互联网了解不多或者只是一个希望多了解互联网的人,你更多的是一个对中国命运走向关心的有识之士的话,我希望本书能帮你更好地解读处于变化的世界和正在一天天走向强大的祖国。

第三个意愿,如果你不是很关心互联网,也暂时不想去创业,你对外部的世界也无暇或者不需要去关注的话,那么,我希望本书能帮助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你能更好地建立起对自我的认知,读出你自己的潜力和前程,和我们的国家一起成长和进步,这和你的未来休戚相关,也是本书最希冀达到的目的。

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迁,世界都会再一次变成需要重新认识的对象。这样的时期,会使许多昨日的成功者产生被抛弃感,也会给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带来崭新的机会。如何认识这个变迁中的时代,如何认识自己,如何选择前程,便成为人生极重要的事情。

我希望,我苦口婆心讲述的这些关于自我意识张显和自我认知的道理,能在你人生的早晨让你读到、领悟到,我相信,它能让你的人生有所受益。

我希望,我用心记录下的那些身前身后的成功和失败,能帮助你在这个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黎明,去开辟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新时代,虽然你未必是最早出发的人。

我希望,我在这本书中讲述的诸多关于中国崛起和中国人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帮助你对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这个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产生巨大的自信,为之骄傲的同时也迅速行动起来。

动起来吧,未来属于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