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提供神经机器翻译:基础、原理、实践与进阶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 探索神经机器翻译的理论基础、经典算法、原理技术、实践方法与前沿进展
√ 揭示隐藏于不同机器翻译研究范式背后的科学问题
√ 开启理解机器翻译技术的全新视角
√ 技术与短评双主线叙事,不止于技术
除了算法、模型、公式,本书特别撰写了20 篇短评,串起神经机器翻译技术背后的历史、故事、思想、哲学、争议和规范等。例如:
统计与规则的竞争
- 自然语言处理之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 卷积神经机器翻译——实用性倒逼技术创新
- 超参数设置——自动优化与实验可复现性
- 机器翻译工业部署
- 神经机器翻译达到人类同等水平了吗?
- 神经机器翻译是疯子吗?兼谈其‘幻想’
- 预训练技术争议与语言符号奠基问题
短评串联不同技术及同一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更好地介绍技术背后的思想、争议及发展原因。为机器翻译研究者、实践者、使用者、爱好者和旁观者等提供理解机器翻译技术的新视角!
机器翻译是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交叉形成的最早的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要发源地。本书聚焦新一代机器翻译技术——神经机器翻译,系统梳理和介绍神经机器翻译的核心方法和前沿研究课题。全书分为基础篇、原理篇、实践篇和进阶篇,覆盖神经机器翻译的基础知识、经典框架、原理技术、实践方法与技巧,以及无监督神经机器翻译、多语言神经机器翻译、语音与视觉多模态机器翻译等前沿研究方向。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前沿相交映。
除此之外,本书的一个特色是在每一章均附有一篇短评,针对相应章节的主题,介绍和评论神经机器翻译技术背后的历史、故事、思想、哲学、争议和规范等。短评与全书内容相交错,使读者对神经机器翻译技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以及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机器翻译研究者、实践者、使用者,以及机器翻译行业的管理者、人工翻译研究人员等对机器翻译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熊德意
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负责人,天津大学“语言智能与技术”中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中译语通自然语言处理联合实验室主任、中译语通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特别专注于机器翻译、对话、问答、自然语言生成、常识推理、认知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在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IEEE TPAMI、AI、AAAI、ACL等国际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一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等资助。获得新加坡资讯通信研究院2008年年度研究贡献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奖”一等奖等奖项。曾是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AFNLP干事、新加坡中文与东方语文信息处理学会理事会成员,目前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担任IALP 2012&2021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CWMT 2017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欧盟多国联合项目QTLeap咨询专家,ACL、EMNLP、NAACL、COLING等多个知名国际会议领域主席,以及TACL和ARR的Action Editor等。
李良友
华为诺亚FANGZHOU实验室研究员、机器翻译团队负责人。在欧盟玛丽居里项目资助下,于2017年获得都柏林城市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特别专注于机器翻译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在ACL、EMNLP等多个国际著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担任ACL、EMNLP等国际会议领域主席和会议审稿人。
张 檬
华为诺亚FANGZHOU实验室研究员。于2018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翻译和跨语言自然语言处理。在ACL、EMNLP、AAAI、TASLP等国际著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担任ACL、EMNLP、AAAI、IJCAI等多个知名国际会议审稿人。
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缩影,神经机器翻译的诞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飞跃。本书深入浅出,系统地介绍了神经机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每一章节都有作者对问题的精辟见解和深入思考。本书是了解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一本难得佳作。
李海洲
IEEE Fellow,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
熊德意教授是机器翻译领域业界的知名专家,他和李良友、张檬两位博士一起撰写的《神经机器翻译》一书,是想学习和了解机器翻译技术进展的读者都应该阅读的好书。本书的基础、原理、实践、进阶四个篇章,为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材料。书中不仅详述了神经机器翻译的模型、算法等技术,还介绍了背后的思想和历史的演进。这是只有一直走在领域前沿并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人才能写出的佳作。
李 航
ACL Fellow、IEEE Fellow、字节跳动AI Lab Director
语言数据是数字科技的关键要素,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阅读本书,对此会有更为理性的认识。
李宇明
中文信息学会原副理事长
神经机器翻译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以其优异的性能迅速改变了机器翻译的面貌,成为机器翻译的主流技术,并大大拓宽了机器翻译技术的应用边界。本书是一部专门介绍神经机器翻译技术的著作,由浅入深地介绍了机器翻译的方方面面,非常适合各个层次的机器翻译研究者阅读。本书的作者熊德意是天津大学教授,是机器翻译领域的知名学者,其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界非常有影响力,李良友和张檬都是华为诺亚FANGZHOU实验室的研究员,多年在机器翻译领域一线工作,不仅研究做得非常出色,而且有着开发企业级大型机器翻译系统的丰富的经验。他们对于机器翻译的深刻理解和实战经验,可以确保这本书的质量和水准。本书非常有特色的一点是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一个小节的“短评”,将机器翻译各项技术背后的思想、争议、发展演变过程娓娓道来,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这些技术本身,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故事,非常精彩。强烈建议阅读此书,相信读者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刘 群
华为诺亚FANGZHOU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
现代意义的人工智能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发端于机器翻译。当前这一次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大潮在机器认知任务上取得突破也肇始于神经机器翻译。本书洋洋洒洒计二十章,俨然一部神经机器翻译的百科全书,同时还是一本技术深度指南。一卷在手,可起到机器翻译“传道、授业、解惑”之效,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此外,我非常喜欢每章后的短评,海阔天空,信手拈来,很有启发性。
孙茂松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本书是了解机器翻译技术的一本全新专著。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而机器翻译则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演兵场。过去六十年,机器翻译催生并应用了几乎所有重要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无论是从早期的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系统,到中期的统计机器翻译,再到最近几年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几乎无一例外。了解机器翻译的历史沿革、技术趋势,就等于把握住了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脉搏。本书循着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脉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神经机器翻译的理论基础、技术体系和实践方法。同时,本书深刻揭示和探讨了机器翻译技术发展的推动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周 明
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澜舟科技创始人,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ACL主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