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与深度学习》[66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数据处理与深度学习》[66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数据处理与深度学习 pdf下载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19-05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0(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数据处理与深度学习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本书的前面几章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与大数据智能处理的理论方法部分;接下来几章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与大数据智能处理的应用实践部分。本书原创性在于提出、研究并给出了十四种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与大数据智能处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及教学用书。


目录

目录


第1章组合型深度学习模型


1.1基于类别树的深度学习模型


1.1.1基于类别树的深度学习方法


1.1.2基于类别树的深度学习系统


1.2基于联合聚类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识别


1.2.1基于联合聚类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识别方法


1.2.2联合聚类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识别系统


1.3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身份识别


1.3.1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身份识别方法


1.3.2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身份识别系统


第2章智能型深度学习模型


2.1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初始化


2.1.1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初始化方法


2.1.2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初始化系统


2.2深度学习模型进化


2.2.1深度学习模型进化方法


2.2.2深度学习模型进化系统


第3章适应型深度学习模型


3.1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


3.1.1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方法


3.1.2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系统


3.2残缺深度学习模型


3.2.1残缺深度学习模型方法


3.2.2残缺深度学习模型系统


第4章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报预测大数据应用


4.1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分析场的气象预报


4.1.1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分析场的气象预报方法


4.1.2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分析场的气象预报系统


4.2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文化冲突分析预测


4.2.1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文化冲突分析预测方法


4.2.2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文化冲突分析预测系统


第5章深度学习模型的调度推荐大数据应用


5.1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云计算调度


5.1.1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云计算调度方法


5.1.2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云计算调度系统


5.2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停车引导


5.2.1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停车引导方法


5.2.2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停车引导系统


5.3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婚恋对象匹配推荐


5.3.1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婚恋对象匹配推荐方法


5.3.2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婚恋对象匹配推荐系统


第6章深度学习模型的检测诊断大数据应用


6.1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和大数据的停车位检测


6.1.1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和大数据的停车位检测方法


6.1.2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和大数据的停车位检测系统


6.2基于深度学习模型面向自动诊断的医疗数据处理


6.2.1基于深度学习模型面向自动诊断的医疗数据处理系统


6.2.2基于深度学习模型面向自动诊断的医疗数据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结束语

精彩书摘

第3章适应型深度学习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不是万能的,在有些场景或应用中会出现局限性,因此需要提高现有深度学习模型的适应性。本章给出了两种适应型深度学习模型: 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残缺数据深度学习模型。

3.1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通过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如果有的输入数据在不同场景下能产生属性相反的输出数据(这是有可能的,假如还有影响输出结果的其他条件数据没有包括在输入数据中,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其他条件数据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输出数据),此时就会在训练过程中引起深度学习模型结构的动荡,不利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也不利于深度学习模型的使用,因为无法得知输出数据的可信度是多少[11,12]。

例如,深度学习模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男的,输入不同人的人脸特征,同样脸部特征的人可能是男的,也可能是女的,此时就会在训练过程中引起深度学习模型结构的动荡。

本技术研究并给出了一种新的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方法和神经网络系统,通过输出数据的期望标签和反期望标签构造两个深度学习模型,分别对与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和与反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避免了深度学习模型当存在属性相反的输出数据时结构动荡的问题,提高了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可靠性。


3.1.1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方法

如图31所示,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图31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方法流程



(1) 步骤S1,获取训练数据中输出数据的期望标签和反期望标签; 其中,反期望标签是与期望标签的属性相反的标签。

例如,获取输出数据的期望标签“男人”,反期望标签“女人”。

(2) 步骤S2,初始化与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得到期望深度学习模型; 初始化与反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得到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

其中,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格式初始化为训练数据中的输入数据格式; 反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格式也初始化为训练数据中的输入数据格式。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格式初始化为0~1之间的数,输出为1时,表示输出为期望标签; 输出为0时,表示输出不是期望标签; 输出为0~1时,表示输出有可能是期望标签。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格式初始化为0~1的数,输出为1时,表示输出为反期望标签; 输出为0时,表示输出不是反期望标签; 输出为0~1时,表示输出有可能是反期望标签。同时,获取已有同类深度学习模型的配置信息(预设配置信息包括: 预设层数、每层预设节点数、各网络连接的预设权值)作为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的配置信息对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配置,同时也将该配置信息作为反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的配置信息对反期望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配置。

例如,初始化与期望标签“男人”和反期望标签“女人”对应的两个深度学习模型,称为期望标签“男人”深度学习模型、反期望标签“女人”深度学习模型。

(3) 步骤S3,分别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和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

在一个技术方案中,本步骤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

① 步骤S31,通过训练数据中的输入数据分别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和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无监督训练。

例如,通过训练数据中的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分别对期望标签“男人”深度学习模型、反期望标签“女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无监督训练。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无监督训练,可采用同样的输入数据集合。

② 步骤S32,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期望标签一致的输出标签对应的输入数据,将该输入数据作为输入,将“1”作为预期输出,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并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期望标签及反期望标签都不一致的输出标签对应的输入数据,将该输入数据作为输入,将“0”作为预期输出,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可以将训练数据中与期望标签一致的输出标签对应的输入数据作为第一输入数据; 从第一输入数据中筛选出第一预设比例(假设为P%,P为0~100的实数)的第一输入数据,得到对应的每一第二输入数据(即将第一输入数据中P%的数据保留,其余数据清空,得到对应的每一第二输入数据); 将每一第二输入数据作为输入,将第一预设比例作为预期输出,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之所以不进行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反期望标签一致的输出标签对应的输入数据,将该输入数据作为输入,将“0”作为预期输出,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是因为与反期望标签一致的输出标签所对应的输入数据有可能与期望标签一致的输出标签所对应的输入数据类似(例如,有的男人和女人的脸部特征很相像),从而导致类似的输入数据在同一个深度学习模型中产生不同的输出标签,进而会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期望标签“男人”一致的输出标签(预期输出为“1”)及其对应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对期望标签“男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期望标签“男人”及反期望标签“女人”都不一致的输出标签(预期输出为“0”)及其对应输入数据(例如动物头像)对期望标签“男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期望标签“男人”一致的输出标签(预期输出为“1”)及其对应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将输入数据人脸图像中60%的部分保留(可随机选择,也可以均匀选择,或按照一定预设方式选择需要保留的部分),其余40%的部分从图像中清除(可随机选择,也可以均匀选择,或按照一定预设方式选择需要保留的部分),然后将处理后的输入数据人脸图像作为新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将输出数据“1”变为新输出数据“60%”,对期望标签“男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③ 步骤S33,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反期望标签一致的输出标签对应的输入数据,将该输入数据作为输入,将“1”作为预期输出,对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并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期望标签及反期望标签都不一致的输出标签对应的输入数据,将该输入数据作为输入,将“0”作为预期输出,对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可以将训练数据中与反期望标签一致的输出标签对应的输入数据作为第三输入数据; 从每一第三输入数据中筛选出第二预设比例(假设为P%,P为0~100的实数)的数据,得到对应的每一第四输入数据(即将每一第三输入数据中P%的数据保留,其余数据清空,得到对应的每一第四输入数据); 将每一第四输入数据作为输入,将对应的第二预设比例作为预期输出,对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例如,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反期望标签“女人”一致的输出标签(预期输出为“1”)及其对应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对反期望标签“女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期望标签“男人”及反期望标签“女人”都不一致的输出标签(预期输出为“0”)及其对应输入数据(例如动物头像)对期望标签“女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从训练数据中获取与反期望标签“女人”一致的输出标签(预期输出为“1”)及其对应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将输入数据人脸图像中60%的部分保留(可随机选择,也可以均匀选择,或按照一定预设方式选择需要保留的部分),其余40%的部分从图像中清除(可随机选择,也可以均匀选择,或按照一定预设方式选择需要保留的部分),然后将处理后的输入数据人脸图像作为新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将输出数据“1”变为新输出数据“60%”,对反期望标签“女人”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有监督训练。

在分别对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和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之后,还可以计算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属于期望标签及反期望标签的可信度。可以将输入数据输入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得到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数据; 将输入数据输入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得到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数据; 根据期望深度学习模型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数据得到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属于期望标签及反期望标签的可信度。

例如,获取输入数据人脸图像,将输入数据人脸图像输入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得到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数据,该输出数据为0~1的数,越接近1,则表明输出为期望标签的概率越大; 将输入数据输入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得到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数据,该输出数据为0~1的数,越接近1,则表明输出为反期望标签的概率越大。

在计算可信度时,可以将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数据作为输出属于期望标签的概率记为A,将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出数据作为输出属于反期望标签的概率记为B; 将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属于期望标签或反期望标签的可信度记为F,则F=(A+B)/2; 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属于期望标签的可信度为F×A,属于相反标签的可信度为F×B,属于其他标签的可信度为1-F。

例如,如果这个人是男人,那么这个人是男人的概率是F×A,作为这个人是男人的可信度; 是女人的概率是F×B,作为这个人是女人的可信度; 属于其他标签的概率为1-F,作为这个人既不是男人又不是女人的可信度。

深度学习模型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男人,训练数据中输入头像图像,如果训练数据中输出数据是男人,则用“男人”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例如用输出“1”代表是男人,用“0”代表不是男人(例如是动物); 如果训练数据中输出数据是女人,则用“女人”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例如用输出用0~1的数来代表是女人的可能性大小,用1代表是女人,用0代表不是女人(例如是动物); 如果训练数据中输出数据是跟男人、女人无关的,例如动物,则“男人”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和“女人”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同时进行训练。

在使用时,输入一个数据到“男人”和“女人”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同时计算,如果“男人”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输出0.8; 如果“女人”标签对应的深度学习模型输出0.5,则输出是“男人”或“女人”的可信度是(0.8+0.5)/2=0.65=65%,输出不是“男人”或“女人”的可信度是1-65%=35%,输出是“男人”的可信度是65%×0.8=52%,输出是“女人”的可信度是65%×0.5=32.5%,相对而言是“男人”的可信度更高,所以判断为“男人”。


前言/序言

前言

深度学习模型因为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围棋冠军而一举成名,再加上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谷歌等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推崇,使得深度学习模型的研究热浪一波高过一波。深度学习模型之所以能使得一度被打入冷宫的神经网络重新受到了大众的宠爱,主要因为深度学习模型能用非监督式或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分层特征提取高效算法来替代手工获取特征,从而使得过去被废弃的大量非标签数据在神经网络中得到了利用; 更为重要的是,使得神经网络的深度得到极大的增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处理能力。深度学习模型虽然是一个初生儿,但辈分极高,因为其前身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神经网络,在20年前,我上大学期间就有一门课程,称为“神经网络”。虽然辈分很高,但毕竟是初生儿,毕竟是一个新的生命,所以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存在着很多盲点和缺陷,都需要开拓和创新,都需要完善和升级。

深度学习模型的春雨过后,无人驾驶、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随着应用的深度开展,其理论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很多企业和高校已经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中心或小组,专门研究深度学习模型的相关理论和应用,同时深度学习模型方面的培训和课程也在国内外掀起了热潮,但困境是深度学习模型理论和应用相关的著作仍然比较缺乏。

在深度学习模型火热之前,大数据已经热了几年,而深度学习模型的出现给大数据的智能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深度学习模型只有基于大数据才能发挥其威力,才能达到很高的准确度。而大数据在应用了深度学习之后所能达到的处理效果也是传统算法所无法企及的。可以说,两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

本书可以作为学习和研究深度学习模型的学生和学者的参考用书,其中的理论部分可以用于完善现有深度学习模型方法的不足,为理论的创新奠定基础; 其中的应用部分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深度学习模型应用思路和方案,进而使得深度学习模型在实践中产生更大的价值。

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作者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本书的原创性在于首次提出并研究给出了组合型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型深度学习模型、适应型深度学习模型; 首次提出并研究给出了三种组合型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基于类别树的深度学习模型、基于联合聚类深度学习模型的数据识别、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身份识别; 首次提出并研究给出了两种智能型深度学习模型,包括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初始化、深度学习模型进化; 首次提出并研究给出了两种适应型深度学习模型,包括期望与反期望深度学习模型、残缺深度学习模型; 首次提出并研究给出了两种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报预测大数据应用,包括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分析场的气象预报、分析预测文化冲突的深度学习模型; 首次提出并研究给出了三种深度学习模型的调度推荐大数据应用,包括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云计算调度、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停车引导、基于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婚恋对象匹配推荐; 首次提出并研究给出了两种深度学习模型的检测诊断大数据应用,包括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和大数据的停车位检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面向自动诊断的医疗数据处理。

本书选取的是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领域深度学习模型,但与各个应用领域进行了交叉创新,并在交叉创新的过程中发现和改进了现有深度学习模型理论的不足,同时拓展了现有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而实现了现有深度学习模型技术基础上从理论到应用的创新。

本书中的研究得到了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粤教高函【2018】17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635)、教育部—腾讯公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602001001)、广东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粤教科函【2018】64)、广东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粤教高函【2017】118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重点项目(粤教高函【2016】236号)、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粤教研函【2016】39号)、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粤教研函【2016】39号)的支持。

本书的特色在于以深度学习模型应用牵引深度学习模型理论的创新,同时以深度学习模型理论的创新促进深度学习模型应用的创新,在深度学习模型与各行各业之间进行了大胆的交叉创新,从而使得深度学习模型技术更智能、更普适、更精准、更强大,进而加速深度学习模型智能应用的发展。当然,深入后必能浅出,因此读者通过本书也能根据深度学习模型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加深对现有深度学习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华南师范大学


朱定局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