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窦中兆,王公仆,冯穗力》[69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TD-LTE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窦中兆,王公仆,冯穗力》[69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TD-LTE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窦中兆,王公仆,冯穗力 pdf下载

出版社 万泽惠远图书专营店
出版年 2019-07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1(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TD-LTE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窦中兆,王公仆,冯穗力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基本信息

书名:TD-LTE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

定价:79.00元

作者:窦中兆,王公仆,冯穗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302524410

字数:516000

页码:36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面论述TD-LTE系统原理与无线网络优化的理论、方法与解决方案。适合作为广大院校移动通信课程的教材,也适合作为科研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本书特色如下:

n

1. 兼顾基础知识和原理应用,由易入难,逐步深入;

n

2. 将具体厂商的算法实现和参数设置相结合,提高实战能力;

n

3. 提供大量的网络优化案例,强化网络优化经验积累;

n

4. 聚焦专题分析和流程优化方法,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

n

5. 契合业界SON研究热点和5G技术演进,具有前瞻性。

n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n

1. TD-LTE网络优化基础知识

n

2. TD-LTE系统的基本原理

n

3. TD-LTE系统的信令流程

n

4. TD-LTE系统的关键技术

n

5. TD-LTE网络优化方法

n

6. TD-LTE网络优化方法

n

7. TD-LTE关键性能指标

n

8. TD-LTE网络优化专题分析

n

9. TD-LTE重选和切换专题分析

n

10. TD-LTE路测数据专题分析

n

11. TD-LTE掉话问题专题分析

n

12. TD-LTE吞吐率问题专题分析

n

13. 无线网络优化研究热点及5G演进

n

14. SON自组织网络技术

n

15. 未来网络演进及5G关键技术

n


内容提要


本书围绕TDLTE网络优化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外众多商用网络的经验和案例,从TDLTE的基本原理入手,全面、深入地介绍TDLTE系统的信令流程、关键算法和典型参数设置,并就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和流程进行阐述,对路测、切换、掉话和吞吐率等专题进行分析,后就无线网络自组织这一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网络演进和5G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全书共分四大部分: 部分是LTE基础部分,重点描述LTE基本原理和信令流程; 第二部分是LTE关键技术、算法和参数设置部分; 第三部分是TDLTE网络优化方法和专题分析部分,对网络优化方法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描述,对路测、切换、掉话、吞吐率专题优化分别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是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演进,以及面向5G的网络技术演进部分,阐述SON关键技术和算法以及5G关键技术。

n

本书是一部综合LTE无线网络原理与优化实战经验的专业性著作,主要适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n


目录


作者介绍


窦中兆:任中国电信国际有限公司重大项目运作部技术总监,兼任中国国际商会国家委员会数字经济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公司技术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任职于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无线专业总工程师。有超过15年无线网络规划、优化从业经验,长年在一线从事外GSM/CDMA2000/WCDMA/LTE无线网络优化工作,致力于无线网络系统级仿真、网络自优化研究,以及海外重大项目和网络运营及优化。曾获通信工程学士、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在职)学位,曾出版无线通信原理与优化方面的专著两部,并合著图书一部、合译图书一部。

文摘


第3章

n


n


n

LTE信令流程

n


n

信令是控制和保障整个通信过程的一套机制,贯穿于整个通信过程。信令的功能类似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信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管控角色。在网络优化过程中,通常遇到的问题具有的模糊性,无法定位问题所在。对于从事网络优化的工程师来讲,在断定复杂问题(Trouble Shooting)过程中,遇到的部分网络问题已经无法用常规的经验去分析和解决,需要依靠信令分析进行辅助去定位原因。信令分析的过程,由于其数据采集的充分性、全面性和性,能够高效地进行问题定位。因此,掌握信令及流程分析对于网优工作尤其是判断复杂网优问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n

本章首先介绍LTE系统中关于信令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按照基本信令流程、端到端信令流程和移动性管理流程三个维度,对各类信令及流程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建议读者把本章介绍的信令流程和上一章相应的业务过程进行比对,在对常见信令流程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LTE网络的业务过程。

n


n


n

3.1信令相关的基本概念

n


n


n


n

在描述信令流程之前,首先介绍与信令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包括控制面与用户面、UE的6种不同网络标识、无线承载和信令承载,以便于读者理解相关信令构成。

n

3.1.1控制面与用户面

n

第2章已经就LTE的系统架构和通信协议进行了相关介绍,在LTE无线通信系统中,协议分为控制面和用户面两类。用户面协议负责解决传送“什么内容”的问题,具体对应传送和处理用户的数据流,如语音数据和分组业务数据; 而控制面协议负责如何把数据通过网络传递到对方,具体对应传送和处理系统的信令。

n

从协议栈的角度看,信令分为接入层(AS)信令和非接入层(NAS)信令。RRC和RANAP层及其以下的协议层统称接入层,接入层流程中eNodeB需要参与处理。RRC之上的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ngement,MM)、会话管理(SessioManagement,SM)、呼叫控制(Call Control,CC)、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等称为非接入层,非接入层的流程中只有UE和需要处理信令。即接入层信令是为非接入层信令的交互铺路搭桥的,通过接入层的信令交互,在UE和之间建立起信令通路,从而让UE和进行非接入层的直接沟通。

n

接入层的流程主要包括PLMN选择、小区选择和无线资源管理流程等。非接入层的流程主要包括电路域的移动性管理(MM)、电路域的呼叫控制(CC)、分组域的移动性管理(MM)、分组域的会话管理(SM)。

n

通过图31可以了解数据流和信令流在协议栈中的不同走向和各自的通道。例如,信令流在控制面协议栈,从UE侧始于NAS,然后通过RRC、PDCP、RLC、MAC、PHY层到达eNodeB,终止于MME的NAS。

n


n


n

图31数据流、信令流与协议栈

n


n


n

3.1.2UE的不同网络标识

n

在EPC中,UE一共有6种不同的标识,包括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SAE临时移动台识别码(SAE Temporary Mobile StatioIdentifier,STMS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和软件版本号(IMEI and Software VersioNumber,IMEISV)、全球临时UE标识(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UE Identifier,GUTI)和IP,各个标识的生命期、有效期、功能和分配方式均不相同。这些标识用户身份的ID在建立RRC连接时发送到eNodeB进行用户身份识别。

n

(1) IMSI是运营商给UE分配的一个标识,开户就有,IMSI存储在SIM卡和HSS中,是3GPP的PLMN中全球标识。

n

(2) IMEI是由设备(手机)制造商给UE设备分配的一个标识,IMEI存储在SIM卡和HSS中,可防止不法手机的再使用等,目前中国未使用。

n

(3) STMSI是临时的UE识别号,由MME产生并分配,用于NAS交互过程中保护用户的IMSI不暴露,其中S代表SAE,与MTMSI一致。

n

(4) IMEISV是携带软件版本号的国际移动台设备标识,用16位数字表示。

n

(5) GUTI在网络中标识UE终端,可以减少IMSI、IMEI等用户私有参数暴露在网络传输中。GUTI是由核心网分配的一个动态标识,存储在UE和MME中。只有在EPC注册同时附着MME的UE,GUTI才有效。

n

(6) IP地址是PGW分配的一个动态的标识。在上下文本存在时有效。

n

在小区(eNodeB)内,UE的标识如表31所示。其中,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是由eNodeB分配给UE的一个动态标识,标识了一个小区空中接口下的UE,只有处于连接态下的UE,CRNTI才有效。而TRNTI是临时的CRNTI,连接态建立后TRNTI会晋升为正式的CRNTI。RARNTI(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是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接收端UE知道自己之前的Preamble发送位置,通过计算可以检测PDCCH上是否有自己对应的RARNTI; 如有,则说明接入被响应。RARNTI对于FDDLTE系统是10个,对于TDDLTE系统多60个。

n


n


n


n

表31eNodeB内UE的标识

n


n


n


n

标 识 类 型应 用 场 景获 得 方 式有效范围是否与

n

终端/卡相关

n


n

RARNTI接入中用于指示接收接入响应消息根据占用的时频资源计算获得(0001~003C)小区内否

n

TCRNTI接入中,没有进行竞争裁决前的CRNTIeNodeB在接入响应消息中下发给终端(003D~FFF3)小区内否

n

CRNTI用于标识RRC Connect状态的UE初始接入时获得(TCRNTI升级为CRNTI) (003D~FFF3)小区内否

n

SPSCRNTI半静态调度标识eNodeB在调度UE进入SPS时分配(003D~FFF3)小区内否

n

PRNTI寻呼FFFE(固定标识)全网相同否

n

SIRNTI系统广播FFFF(固定标识)全网相同否

n


n

3.1.3承载的定义及分类

n

在LTE系统中,把UE和PGW之间具有相同QoS的业务数据流的逻辑聚合称为一个EPS承载(Bearer)。

n

如图32所示,端到端的服务可以分为EPS承载和外部承载,EPS承载又包括ERAB和S5/S8承载。ERAB分为无线承载和S1承载。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是UE到eNodeB空中接口之间的一段,用于承载空中接口RRC信令和NAS信令。S1承载是eNodeB到SGW之间的一段,主要承载eNodeB与MME间S1AP信令。另外,NAS消息也可作为NAS PDU附带在RRC消息中发送。S5/S8是SGW和PGW的接口,S5/S8承载用于在SGW和PGW间传输EPS承载的分组包。

n

EPS承载旨为在UE和PDN之间提供某种特性的QoS传输保证,分为默认承载和专用承载。默认承载是一种满足默认QoS的数据和信令的用户承载,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提供尽力而为的IP连接的承载。默认承载随着PDN链接的建立而建立,随着PDN链接的拆除而销毁。专用承载是在PDN链接建立的基础上建立的,为了提供某种特定的QoS传输需求而建立的。一般情况下,专用承载的QoS比默认承载的QoS要求高。

n

在一个PDN链接中,只有一个默认承载,但可以有多个专用承载。一般来说,一个用户多可建立11个承载。每当UE请求一个新的业务时,SGW/PGW将从PCRF收到策略和计费控制(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规则,其中包括业务所要求的QoS。如果默认承载不能提供所要求的QoS,则需要建立专用承载以提供服务。

n


n


n


n

图32承载的位置关系

n


n


n

无线承载根据用户业务需求和QoS的不同,可以分为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和不保证比特速率(NonGBR)承载。GBR是保证比特速率承载,在承载建立或修改过程中通过例如eNode B的接纳控制等功能分配给某个承载。这个承载在比特速率上要求能够保证不变。否则,如果不能保证一个承载的速率不变,则是一个NonGBR承载。对同一用户同一链接而言,专用承载可以是GBR承载,也可以是NonGBR承载。而默认承载只能是NonGBR承载。

n

无线承载根据承载的内容不同,分为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DRB承载用户面数据,通过eNodeB为其分配的PDSCH来承载。根据QoS的不同,UE与eNodeB之间可能多建立8个DRB。

n

SRB根据承载的信令不同分为SRB0、SRB1和SRB2三类,如表32所示。

n

(1) SRB0: 承载RRC连接建立之前的RRC信令,通过CCCH逻辑信道传输,在RLC层采用TM模式。

n

(2) SRB1: 承载RRC信令(可能会携带NAS信令)和SRB2建立之前的NAS信令,通过DCCH逻辑信道传输,在RLC层采用AM模式。

n

(3) SRB2: 承载NAS信令,通过DCCH逻辑信道传输,在RLC层采用AM模式,SRB2优先级低于SRB1,安全模式完成后才能建立SRB2。

n

UE的RRC连接未建立时,由SRB0承载RRC信令; SRB2未建立时,由SRB1承载NAS信令。

n


序言


本书作者系网络优化和无线通信资深专家,书中详尽阐述了基本原理和网络优化复杂问题解决方法,同时契合业界SON研究热点和5G技术演进,既注重当前网络技术的实施和落地,也注重理论和研究的前瞻性,是难得的佳作。

n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张云勇

n

本书全面深入地介绍了LTE关键技术及基本原理,阐述基本原理时概念清晰,内容贴近实际网络,由易入难,编排合理,同时提供了资深网优专家分享的大量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n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高飞飞(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n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深入地介绍了LTE系统的协议结构、信令流程和关键技术,并结合实用的案例阐述基础理论和原理。无论是无线通信工程技术和研究人员,还是高等院校学生,相信都会从中获益。

n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艾渤(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n

本书在描述基础知识和原理应用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网络优化案例,可加强网络优化经验的积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阐释理论结果,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工程师在实际网络优化时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是一本理论联系实践的好书。

n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彭木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n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尤其注重专题分析和流程优化方法,以及提高读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书中针对路测、切换、掉话、吞吐率、SON等均进行了单独章节的深入专题分析,这是目前其他同类图书不具备的,避免了蜻蜓点水和浅尝辄止,深入浅出,对夯实基础和提高实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n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邹玉龙(国家青年专家)

n

本书从LTE的发展过程和原理出发,分析了LTE网络高带宽、扁平化、全IP网络架构的全新特性,以及无线系统基于OFDM和MIMO的技术、全IP扁平化网络架构的全新网络对无线网规划、建设、运营、优化带来的挑战,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面向多场景、多制式、多厂家、多频段、多载波,实现基于覆盖、干扰、速率/容量等不同目标的工程实践经验,是移动通信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实用参考书籍。

n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郑建飞(教授级高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