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59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59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 pdf下载

出版社 朝远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年 2012-03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8.7(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

原价:40.00元

作者: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组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40343243

字数:

页码:2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780kg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介绍了实践教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建设50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内容提要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报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校,对已有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内容丰富,时代感强。

目录


第一部分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建设与探索
1 概述
1.1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背景、目的、意义
1.2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的关键问题
2 能力要求
2.1 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2.2 不同专业方向计算机专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2.3 实验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中的定位
3 实验教学的体系结构与基本要求
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 清华大学
3.3 北京大学
3.4 同济大学
3.5 西安交通大学
3.6 哈尔滨工业大学
3.7 东南大学
3.8 电子科技大学
3.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10 兰州交通大学
4 主要(核心)实验课程设计
4.1 计算机系统结构类实验建议大纲
4.1.1 计算机系统结构类实验课程关系
4.1.2 数字逻辑实验
4.1.3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4.1.4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
4.1.5 计算机接口与通信实验
4.1.6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实验
4.1.7 计算机网络实验
4.2 软件与理论类实验建议大纲
4.2.1 基本原则
4.2.2 软件与理论类实验课程体系
4.2.3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
4.2.4 数据结构实验
4.2.5 编译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4.2.6 操作系统实验
4.2.7 数据库实验及课程设计
4.2.8 软件工程实验
4.3 计算机应用技术类实验建议大纲
4.3.1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
4.3.2 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验
4.3.3 多媒体技术实验
4.3.4 单片机应用实验
4.3.5 中文文本信息处理实验
5 条件建设
5.1 实验队伍建设
5.1.1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5.1.2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的措施
5.1.3 实验队伍的基本要求
5.2 实验室环境建设
5.3 实验教材建设
5.3.1 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
5.3.2 建设系列化的实验教材
5.3.3 实验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6 保证机制
6.1 建设目标
6.2 保证机制
6.2.1 组织保证
6.2.2 运行经费保障
6.2.3 人力资源保证
6.3 实验示范中心的日常管理
6.4 管理制度
6.5 考评办法
6.5.1 实验室人员考评管理办法
6.5.2 岗位责任制
6.6 质量保证体系
6.7 信息平台建设
第二部分 各中心概况与特色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概况与特色
7.1 中心概况
7.2 中心特色
8 清华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概况与特色
8.1 中心概况
8.2 中心特色
9 北京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概况与特色
9.1 中心概况
9.2 中心特色
10 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概况与特色
10.1 中心概况
10.2 中心特色
11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概况与特色
11.1 中心概况
11.2 中心特色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概况与特色
12.1 中心概况
12.2 中心特色
13 东南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概况与特色
13.1 中心概况
13.2 中心特色
14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概况与特色
14.1 中心概况
14.2 中心特色
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概况与特色
15.1 中心概况
15.2 中心特色
16 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概况与特色
16.1 中心概况
16.2 中心特色

作者介绍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 概述
1.1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背景、目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走向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活跃、最具变革作用的技术,成为了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文明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信息产业,以抢占政治、军事、经济和贸易的制高点和控制权。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从美国、爱尔兰、印度、以色列等软件和计算机产业强国的发展经验中,不难发现这些国家都具有十分先进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美国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在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工程教育传统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强大的计算机产业和发达的社会培训体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爱尔兰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引导大学把它们的教学方向调整到技术和科学领域,并加强了与产业界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印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软件教育十分强调实践教学的产学研教育模式,同时强调“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即教学先从“做”开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再以此为基础学习专业理论,此外,他们还特别重视以软件订单项目为基础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开发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56—1960年为初创时期,这个时期共开办了14个计算机专业;1978—1986年为发展时期,随着国家《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迎来第二个发展高潮,在这一时期共有74所院校开办了计算机专业;1994年至今是计算机教育高速发展的时期,1995年左右,随着万维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兴起,“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计算机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计算机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变化,专业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专业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与国际迅速接轨。截至2006年,我国普通本科高校为720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有574所(占79.7%,其中437个是在1994年之后开设的);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的在校生总数已超过44万,占理工科专业在校生总数的12.4%。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的培养和引进、质量保证体系等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软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产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是同质化人才过剩,另一方面却是市场紧缺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信息人才严重短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国际竞争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经济与商业模式、专利意识等培养不够。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