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Linux操作系统近年来发展迅猛,在服务器和手机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可以预期Linux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条件限制,中国的很多大学一直使用Windows环境作为主要的教学和工作平台,很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没有Linux的经验,这不但限制了他们的职业选择,也对我国IT产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制约。
能否为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提供一本参考书,使得他们能够尽快掌握Linux的基本知识,并培养深入学习和运用Linux的能力呢?《Linux系统架构和应用技巧》就是一本理想的读物。
首先,这本书非常实用、容易上手。通过目标驱动的方式,所讲述的内容包含了细致的操作说明,可以对着书一步步在计算机上操作,边操作边学习。
其次,本书也绝不是简单的操作指南,包含了相当多的深度内容。例如,在第2章就介绍了一个分布式服务系统的构建,甚至包括了高可用系统的构建。第4章更是介绍了如何阅读Linux内核源代码。这些深度内容为读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应用Linux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与动辄数百页的大部头相比,本书相当轻薄,不会令读者望而生畏。
总之,我认为本书在实用性和深度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选材精炼,是一本很好的Linux入门读物,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自学,也适合部分大学的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 陈文光
推荐序二
20世纪90年代初,Linux刚刚诞生不久,一部分有梦想的留学生怀揣着一打打的软盘,不远万里将Linux发行版的副本带回国,Linux因此得以在中国生根萌芽。那时侯,国内Linux资源极其匮乏,使用者也是寥若晨星。1997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自由软件研究应用发展分会在北京成立,差不多同一时期,国内最具人气的水木清华BBS开辟了Linux版,随后提出建立中文Linux计划。这之后,各种诸如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之类的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发展起来了。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IT产业对Linux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开源运动在国内得到业界广泛支持,一批以Linux为核心的系统软件供应商逐渐浮出水面,并为电力、航天、交通等重点行业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各类基于Linux的应用,在经历了市场的筛选后,被认可的成熟应用逐步形成规模生产。基于优化的Linux系统等开源软件进行自主研发的技术也呈现出全面替代大型成熟商业软件产品的趋势。
2009年是我国的3G元年,自此我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无疑给Linux提供了新的发展起点,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大多数智能移动终端所采用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平台开发的。例如,Google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中国联通发布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平台“沃Phone”,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阿里云OS等。可以说,Linux正以不可阻挡的强劲势头迈步向前。
迄今为止,Linux在国内已有了十几年的积累,专业人才不论在质量还有数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一点从Linux内核社区做出的贡献就能看出,55个国家的8849人贡献了29万个补丁,其中16280个补丁的贡献者来自中国,位列贡献表排名榜第四位。尽管如此,我国Linux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还远远不能够满足Linux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成为一名Linux技术人才,无论是在职业发展方面还是在薪酬待遇上,空间都极为广阔。
这本书不仅是原著者智慧和经验的分享,也融入了翻译者的心血,我很高兴看到这本书能顺利翻译和出版。它的实践性很强,深入浅出,是一本很好的Linux参考书。对广大立志成为一名Linux工程师的读者来说,这会是一本很好的学习用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吕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