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9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9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pdf下载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10-02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0(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编辑推荐

  《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把涵盖极大技术跨度的内容划分为“原理”、“技术”两大模块,Intel8086为模型阐述原理,以专题讲座的方式从16位过渡到32、64位,结合现代微型计算机讲述新的微型计算机技术。《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采用了作者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成果,采用崭新的“以程序设计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每一个技术专题,都力争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举的例子,大多数都是完整的,可操作的。有的直接来自科研实践。
快速掌握微机基本原理
内容完整新颖系统实用
多数实例来自科研实践

内容简介

   《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国内一本系统介绍Nuke软件的教材,由国内著名Nuke影视合成专家与水晶石数字教育学院专家共同编著而成。
  《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要介绍高端影视合成软件Nuke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Nuke软件的历史、系统需求和特色,第2章是Nuke入门基本概念的讲解,第3章具体讲解了Nuke强大的三维合成功能,第4章通过12个实例详细讲解了Nuke的综合应用,第5章介绍了Nuke的高级三维合成、预览和渲染、插件及脚本语言的使用等内容,第6章讲解了Nuke的高级设置与技巧。附录中还包括Nuke常见疑难问题解答、节点中英文对照和快捷键列表等资料。
  《现代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技术参考性强,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本书附带2张DVD高清多媒体教学光盘,内容包括书中重点案例的视频教学录像,以及书中所有案例的场景源文件。
  本书适合广大CG爱好者,尤其是想进入和正从事影视后期合成工作的初、中级读者阅读;对于具有After Effects合成经验的业内人士,同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1章 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
1.1 微型计算机
1.1.1 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1.2 微型计算机
1.2 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
1.2.1 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结构
1.2.2 8086/8088微处理器的寄存器
1.3 8086/8088微处理器子系统
1.3.1 8086/8088微处理器的引脚及功能
1.3.2 最小模式下的8086/8088微处理器子系统
1.3.3 最大模式下的8086/8088微处理器子系统
1.4 8086/8088微处理器的工作时序
1.4.1 时钟周期、指令周期和总线周期
1.4.2 系统的复位和启动操作
1.4.3 最小模式下的总线读写周期
1.4.4 最大模式下的总线读写周期
1.4.5 总线空闲状态(总线空操作)
1.4.6 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
习题

第2章 存储器
2.1 存储器概述
2.1.1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
2.1.2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与性能指标
2.2 随机存储器
2.2.1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2.2.2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2.2.3 新型DRAM存储器
2.3 只读存储器
2.3.1 掩膜型只读存储器
2.3.2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3.3 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3.4 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3.5 闪速存储器
2.4 存储器的扩展
2.4.1 位扩展
2.4.2 字扩展
2.4.3 字位全扩展
习题

第3章 汇编语言基础
3.1 数据定义与传送
3.1.1 计算机内数据的表示
3.1.2 数据的定义
3.1.3 数据的传送
3.1.4 简化段格式
3.2 汇编语言上机操作
3.2.1 编辑
3.2.2 汇编
3.2.3 连接
3.2.4 运行和调试
3.3 数据运算
3.3.1 算术运算
3.3.2 循环
3.3.3 BCD数运算
3.4 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3.4.1 逻辑运算
3.4.2 控制台输入和输出
3.4.3 输入、输出库子程序
3.5 移位和处理器控制
3.5.1 移位指令
3.5.2 标志处理指令
3.5.3 处理器控制指令
习题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 选择结构程序
4.1.1 测试和转移控制指令
4.1.2 基本选择结构
4.1.3 单分支选择结构
4.1.4 复合选择结构
4.1.5 多分支选择结构
4.2 循环结构程序
4.2.1 循环指令
4.2.2 计数循环
4.2.3 条件循环
4.2.4 多重循环
4.3 字符串处理
4.3.1 与无条件重复前缀配合使用的字符串处理指令
4.3.2 与有条件重复前缀配合使用的字符串处理指令
4.4 子程序
4.4.1 子程序指令
4.4.2 子程序的定义
4.4.3 子程序应用
4.5 宏指令
4.5.1 宏指令的定义
4.5.2 宏指令的应用
4.6 DOS和BIOS功能调用
4.6.1 BIOS功能调用
4.6.2 DOS功能调用
习题

第5章 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
5.1 输入/输出接口
5.1.1 外部设备及其信号
5.1.2 I/O接口的功能
5.1.3 I/O端口的编址方法
5.1.4 输入/输出指令
5.1.5 简单I/O接口的组成
5.2 输入/输出数据传输的控制方式
5.2.1 程序方式
5.2.2 中断方式
5.2.3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5.3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5.3.1 开关量输入接口
5.3.2 开关量输出接口
5.4 PC系列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
5.4.1 传统低速外部设备接口
5.4.2 硬盘/光盘驱动器接口
5.4.3 显示器和显示接口
5.4.4 声卡及其接口
5.4.5 IEEE1394总线及接口
习题

第6章 中断与DMA传输
6.1 中断原理
6.1.1 中断的基本概念
6.1.2 中断工作方式的特点
6.1.3 中断管理
6.1.4 中断过程
6.1.5 8086CPU中断系统
6.2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
6.2.1 8259A引脚及内部结构
6.2.2 8259A的工作方式
6.2.3 8259A的编程
6.3 中断方式输入/输出
6.3.1 中断方式I/O接口
6.3.2 中断方式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6.3.3 中断方式应用
6.4 DMA控制器8237A
6.4.1 DMA传输原理
6.4.2 8237A的内部结构和外部信号
6.4.3 8237A的编程使用
习题

第7章 可编程接口芯片
7.1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7.1.1 8255A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引脚
7.1.2 8255A的控制字
7.1.3 8255A的工作方式
7.1.4 8255A的应用
7.2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4
7.2.1 8254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引脚
7.2.2 8254的工作方式
7.2.3 8254的控制字与初始化
7.2.4 8254的应用
7.3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7.3.1 串行数据通信
7.3.2 串行通信的方式
7.3.3 串行通信接口
7.3.4 RS-232C标准
7.4 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8251A
7.4.1 8251A的外部引脚
7.4.2 8251A的内部寄存器
7.4.3 8251A的应用
习题

第8章 数/模与模/数转换
8.1 数/模(D/A)转换
8.1.1 数/模转换原理
8.1.2 D/A转换芯片——DAC0832
8.2 A/D转换
8.2.1 信号变换中的采样、量化和编码
8.2.2 A/D转换原理
8.2.3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8.3 典型A/D转换器芯片
8.3.1 ADC0809
8.3.2 AD574A
8.4 数据采集系统
8.4.1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8.4.2 PCL818多功能接口卡
8.4.3 软件设计
习题

第9章 现代微型计算机
9.1 80x86系列微处理器
9.1.1 16位80x86微处理器
9.1.2 32位80x86微处理器
9.1.3 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
9.1.4 32位微处理器的寄存器
9.1.5 32位微处理器的工作方式
9.1.6 64位微处理器
9.2 32位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9.2.1 32位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
9.2.2 32位80x86指令系统
9.2.3 32位80x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9.3 微型计算机体系结构
9.3.1 80x86微型计算机结构
9.3.2 Pentium系列微型计算机结构
9.3.3 Intel系列芯片组
9.4 存储管理技术
9.4.1 高速缓存技术
9.4.2 虚拟存储技术
9.5 多任务管理与I/O管理
9.5.1 多任务管理
9.5.2 I/O管理
9.6 现代微型计算机中断系统
9.6.1 保护方式下的中断管理
9.6.2 I/O控制中心的中断管理功能
9.6.3 APIC中断
习题

第10章 微型计算机总线
10.1 总线技术原理
10.1.1 总线的基本概念
10.1.2 现代微型计算机的总线
10.1.3 现代微型计算机总线的串行化趋势
10.2 ISA总线
10.3 PCI总线与PCI-Express总线
10.3.1 PCI总线的特点
10.3.2 PCI总线体系结构
10.3.3 PCI总线信号
10.3.4 PCI总线周期和地址空间
10.3.5 PCI配置空间
10.3.6 PCI总线设备开发
10.3.7 PCI-Express总线
10.4 USB总线
10.4.1 USB总线的构成
10.4.2 USB总线信号传输
10.4.3 USB事务与USB帧
10.4.4 批量传输、中断传输和实时传输
10.4.5 控制传输
10.4.6 USB设备的检测和配置
10.4.7 USB控制器
习题

附录A 标准ASCII码字符表
附录B 80x86指令系统
附录C DOS功能调用
附录D BIOS功能调用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3.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介于总线和外部设备之间的电路称为输入/出接口电路(Input/Output Interface),简称为I/O接口。它在外部设备和总线之间实施数据缓冲、信号变换、连接等作用。
I/O接口电路上包含若干个寄存器/缓冲器。CPU送往外部设备的信息首先从总线送入这些寄存器/缓冲器,然后再转送入外部设备,反之亦然。这些寄存器/缓冲器称为端口(Port)。每个端口有一个端口地址,标记它所在的顺序位置。例如,PC系列微机内,打印机数据端口地址为0378H,命令端口地址为037AH,键盘数据端口地址为0060H。
4.总线
总线是一组公共的信号传输线,用于连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位于微处理器芯片内部的总线称为内部总线。连接微处理器与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用以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称为系统总线,相对于芯片内部的“内部总线”,有时候也称为外部总线。微型计算机的系统总线划分为以下3组。
(1)数据总线(Data Bus,DB):用于传送数据信息,实现微处理器和存储器、I/O接口之间的数据交换。数据总线是双向总线,数据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
(2)地址总线(Address Bus,AB):用于发送内存地址和I/O端口的地址。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传送各种控制信号和状态信号,使微型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微型计算机采用标准总线结构,任何部件只要正确地连接到总线上,它立刻就成为系统的一部分。系统各功能部件之间的两两连接关系变为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凡符合总线标准的功能部件可以互换,符合总线标准的设备可以互连,提高了微机系统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

前言/序言

近年来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真可谓是日新月异。2006年至今,64位多核微处理器、DDR3存储器、串行PCI-E总线、串行接口硬盘和串行硬盘总线SATA等,新技术不断涌视。当代的微型计算机已经完全不适宜仅仅用“微型”这两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它的体系结构的复杂程度及所使用的技术的复杂程度完全可以令若干年之前的中、大型计算机望尘莫及。对于初学者,既要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又要掌握现代微型计算机的最新技术,技术跨度之大,教学难度之大,都是空前的。因此,一本具有科学教学体系的好教材就是本课程教学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
  本书的特点是:
  (1)把涵盖极大技术跨度的内容划分为“原理”、“技术”两大模块,用Intel8086为模型阐述原理,以专题讲座的方式从16位过渡到32位、64位,结合现代微型计算机讲述最新的微型计算机技术。科学而独特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既能掌握基本原理,又快步进入了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各个技术领域,是一条学习微型计算机“多快好省”的道路,因而得到国内广大同行和学生的一致欢迎。
  (2)本书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部分采用了编者本人的“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成果,采用全新的以程序设计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编程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学了就用,学了就应用到程序设计中。以“数据表示-数据定义-数据传送-数据运算-数据输入输出-……”为脉络贯穿始终,是本书给出的学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又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
  (3)内容完整、系统、新颖、实用。从基本原理,到最新的64位多核微处理器技术、新型存储器技术、串行总线技术,涵盖了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全部技术领域。特别是本书对当代64位微处理器技术、新型串行总线技术的论述,都是编者从浩瀚的技术文献中进行归纳、总结而成的,可谓心血之作。
  (4)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源于实践,本书的编者都是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领域教学的专业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们又是长期致力于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的许多项目获得了各级奖励,或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以,他们有着丰富的应用系统开发的实际经验。本书每一个技术专题都力争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举的例子大多数都是完整、可操作的,有的直接来自科研实践。当然,限于篇幅,它们只能撷取其中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