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2013上半年信息处理技术员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
试题(1)
以下关于数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 。
(1)A. 社会越发达,人们对数据的依赖就越多
B. 对实际问题,如果不能量化它,就难以把握它
C. 数据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可转化为生产力
D. 在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列出了数据的价值
试题(1)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基本概念。
社会越发达,事物就越丰富,编码也越多,通信也更发达,数字化更普遍,人们对数据的依赖就越多。为了把握实际问题,除了定性描述外,更要进行定量描述。精细化管理是管理深化的表现。对企业获得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并用可视化的形式向决策者展示,辅助决策者有效快速地决策,这是促进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企业中数据的价值往往不是直接列在财务报表上,而是促进销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效益。
参考答案
(1)D
试题(2)
人类传播信息的五大类媒体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2) 。
(2)A. 图、声、文、像、影 B. 文、图、声、像、影
C. 声、图、文、像、影 D. 图、声、文、影、像
试题(2)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基本概念。
高等动物已经可以用声音来交流传递信息。原始人当然更善于用多种声音来表达思想。后来,人类开始用图的符号来记载和表达事物。中国的文字是在图形符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拼音文字则是近代人经过对语言的研究创造的。图像是更精细的图。影像则是动态的图像。因此,五大媒体出现的顺序是声、图、文、像、影。今后人们提起多媒体时,最好按这个自然的顺序来说明。
参考答案
(2)C
试题(3)
我国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战略是 (3) 。
(3)A. 先实施工业化,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再实施信息化
B. 在发达地区重点实施信息化,在欠发达地区重点实施工业化
C. 在新兴行业重点实施信息化,在传统行业重点实施工业化
D.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试题(3)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工业化,正在实施信息化。我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但不能等工业化完成后再实施信息化,而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是我国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战略。
参考答案
(3)D
试题(4)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的单位也在不断扩展:1、K、M、G、T、P、E、Z等,后者是前者的1024倍。因此,1E=1 (4) G。
(4)A. K B. M C. G D. T
试题(4)分析
本题考查应用数学基础知识。
由于数据量单位1、K、M、G、T、P、E、Z中,后项是前项的1024倍,因此,1K=1024,任一项的前前项是该项的1024*1024=1KK=1M倍,任一项的前前前项则是该项的1KKK倍=1KM=1G倍。1E=1KP=1MT=1GG。
参考答案
(4)C
试题(5)
平面上由条件X?0、Y?0和X+Y?1所限定的区域,其面积为 (5) 。
(5)A. 1/2 B. 1 C. 2 D. 3
试题(5)分析
本题考查应用数学基础知识。
条件X?0、Y?0表示在第一象限,X+Y=1是连接(0,1)和(1,0)两点的直线。X+Y?1是X+Y=1直线下方的区域。因此,在第一象限内,符合X+Y?1的区域是个等 腰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都是1,因此面积为1/2。
Y
1
1 X
参考答案
(5)A
试题(6)
根据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数4.20亿,台式电脑网民数3.98亿。从以上数据可以算出,既用台式电脑上网也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人数为 (6) 。
(6)A. 0.22亿 B. 1.44亿 C. 1.66亿 D. 2.54亿
试题(6)分析
本题考查应用数学基础知识。
设集合A={手机网民},集合B={台式机网民},则集合A∪B就是全体网民,A∩B就是既用台式电脑上网也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如果用绝对值符号来表示集合的大小,则可以看出,|A∪B|=|A|+|B|?|A∩B|。因此,|A∩B|=4.20+3.98?5.64=2.54(亿)。
参考答案
(6)D
试题(7)
企业数据处理的目的不包括 (7) 。
(7)A. 删除低价值数据,保存重要数据
B. 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提取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C. 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D. 探讨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方向
试题(7)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企业数据处理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决定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方向就是战略决策。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提取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为决策做准备的。现在的大数据是海量低价值密度的数据,我们需要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不能随意将低价值数据删除。
参考答案
(7)A
试题(8)
现在的大数据处理系统具有智能删除重复数据的功能,其作用不包括 (8) 。
(8)A. 减少备份量 B. 降低存储成本
C. 保护数据安全 D. 加快备份和恢复速度
试题(8)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对于动态的大数据处理系统,删除重复数据并不容易。靠人工来做更难做到。智能删除重复数据软件随之产生。删除重复数据当然有利于降低存储成本、加快备份和恢复速度、减少备份量。删除重复数据对保护数据安全作用不大。
参考答案
(8)C
试题(9)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删除多余的重复数据、补充缺失的数据、纠正或删除错误的数据,这些工作属于 (9) 。
(9)A. 数据清洗 B. 数据加工 C. 数据转换 D. 数据分析
试题(9)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刚收集到的数据一般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直接进入加工环节。例如,收到的问卷调查表中,有些数据互相矛盾,有些重要的数据缺失,有些数据是多余的。数据录入后又会产生一些错误。问题数据一般称为脏数据,需要先进行清洗才能进入加工环节。错误的数据要纠正或删除,多余的数据要删除,缺失的数据有多种补救方法(用平均值代替、用默认值代替、用特殊符号代替以便在统计时排除等),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选用。
参考答案
(9)A
试题(10)
对两个或多个数据进行比较,常用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其间的差异,揭示变化情况和规律。以下关于对比分析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0) 。
(10)A. 对比的对象要有可比性 B. 对比数据的计算单位必须一致
C. 只有对同一时间的数据才能对比 D. 对比的指标必须统一
试题(10)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对比分析法要求对比的对象具有可比性(面积和长度就没有可比性),对比数据的计算单位必须一致(有些表格中的数据单位是另行说明的,不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对比时就要注意数据单位是否一致),对比的指标必须统一(同比、环比属于不同的指标,弄错了指标,对比就没有意义)。我国逐年GDP数据的发展情况属于对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
(10)C
试题(11)
图表的作用不包括 (11) 。
(11)A.表达形象化 B.突出重点 C.体现专业化 D.节省存储
试题(11)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图表的作用包括表达形象化(直观清晰)、突出重点(往往一眼就看出问题)、体现专业化(有些图表包括了数据分析结果,很专业)。但图表一般比数据报表更费存储,这是需要付出的代价。
参考答案
(11)D
试题(12)
某公司为了直观比较下属六个部门上季度的销售额,宜用 (12) 来展现。
(12)A. 雷达图 B.直方图 C.折线图 D.散点图
试题(12)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处理基础知识。
为了直观比较本公司下属六个部门上季度的销售额,一般采用直方图(横轴上列出各个部门,纵轴为销售额)。折线图常用于描述发展趋势,少量数据的散点图不够清晰。雷达图适用于一组实际数据与一组标准数据的比较。
参考答案
(12)B
试题(13)
某企业长期从事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所建立的一系列规范中一般不包括 (13) 。
(13)A.一套数据格式规范 B.数据处理工作流程
C.数据内容和数据量规范 D.数据分析报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