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天空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地球表面的集合特征和物理特征等早就成为可被感知、记录、存储、分析和利用的地理时空数据。特别是近年来,智能感知、互联网和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位置、行为甚至身体生理特征,以及大气、水质等环境的每一点变化,均成为可被感知、记录、存储、分析和利用的数据,而这些具有时间和空间属性的数据使传统地理时空数据的范畴得到极大拓展,数据获取手段、数据种类和应用场景逐渐丰富,时空数据已具有大数据的典型特征,成为真正的“时空大数据”。
王家耀院士认为,时空大数据是大数据与时空数据的融合,即以地球(或其他星体)为对象,基于统一时空基准,活动于时空中与位置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大数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数据时代”就是“时空大数据时代”。从这个意义讲,大数据本身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大数据本质上就是时空大数据,只不过一般的大数据研究并未意识到大数据的时空特征,仅在可视化时以地理要素数据作为背景(相当于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是在可视化层面对大数据统计分析和挖掘结果的集成;而这里的时空大数据强调的是以大数据与时空数据融合和生成时空大数据作为分析与挖掘的对象,分析与挖掘过程是在时空中进行的,分析与挖掘的结果本身就反映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领域在时空数据的分析挖掘中已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被广泛应用于测绘、航天、城市规划等专业领域。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的腾飞和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基于位置的服务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的高德地图、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App背后都有一个基于时空大数据分析的GIS平台在运行。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当时空数据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