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能熟练运用单片机控制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项目自2009年开展以来已连续进行了5年。大赛的成功实施充分展示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成果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优良职业能力。
但是,如何把大赛的经验转化为每个学生都能获取的资源,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翻阅身边传统的单片机教材,好像都是为已经懂单片机的人而写的,一般总以单片机的结构为主线,先讲硬件原理,然后讲指令,接着讲软件编程,再就是系统扩展和外围器件,最后举一些实例。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单片机课程很难、自己学不会的情绪。这种先学理论、再进行实践的模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渐渐不适用了。经过长期的单片机一线教学,笔者认为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理论知识全掌握才能进行单片机的实际应用,在实际某一个项目中也不会用到单片机全部的指令或功能。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单片机教学方法,打破了“先理后践”的常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4个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功能项目,然后把每个项目从易到难切分成6~7个子任务,把单片机枯燥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各个子任务中。首先让学生进行PCB实物的搭建,之后通过测试代码的写入,既测试了电路板的功能是否正常,又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制作的电路能完成什么样的功能。在接下去的子任务中,老师要用什么教什么,最终让学生自主完成本项目功能。这种教学模式,笔者形象地称之为“饿人吃饭”模式。
笔者女儿年幼,不肯吃饭,因为从出生至今其外婆照顾得面面俱到,从不知道饥饿的感觉是什么,所以也就不明白为何要吃饭。笔者饿其两顿,自此以后吃饭再不成困扰。学生学习也是一样,对于枯燥的单片机概念,学生不知为何要学,学了何用,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本书通过分解任务,让学生先做,把知识概念融入“做”中,学生在“做”中学,老师在“做”中教。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才能实现“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书中4个项目分别对应5块功能电路板的设计,也是针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一直有新的东西可做,教师有新的知识可教。对比把所有功能集成在一整块单片机开发板上的学习方式,这种在硬件上就分项目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持续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学生在项目制作中的出错几率。
另外,本书中所有项目的显示电路与亚龙YL—236实训平台中显示电路相兼容,尽可能地把全国技能大赛的资源整合,使全体学生受益。通过本书中项目的制作,也能够为老师挑选单片机参赛选手提供依据。
本书由全国技能大赛单片机项目首席裁判葛金印组织编写,由全国技能大赛单片机项目金牌教练徐自远任主编。徐自远编写了项目3并负责全书统稿;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顾德祥编写了项目1,钱颖雪编写了项目2,盛华编写了项目4,张萍审阅了全书。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使用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