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0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0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pdf下载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02-02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4(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系列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编辑推荐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为各类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材,还可供广大从事单片机应用的工作技术人员参考。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配有电子教案,此教案用PowerPoint制作,可以任意修改。

内容简介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从单片机系统应用角度出发,以MCS-51为例,详细介绍了 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定时/计数器与中断系统;串行口通信及其接口;MCS-51 单片机系统的扩展技术; MCS-51单片机的人机界面接口技术;MCS-51单片机与D/A及A/D转换器接口。《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力求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并兼顾深度和广度。《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为各类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材,还可供广大从事单片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配有实验指导与实训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与实训》(林军编著)。

精彩书评

本书为各类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材,还可供广大从事单片机应用的工作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单片微型计算机概述
1.1 单片微型计算机发展概况
1.2 微计算机系统概念
1.3 单片机的特点
1.4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
1.4.1 计数制
1.4.2 二进制数(用B表示)
1.4.3 十六进制数(用H表示)
1.4.4 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1.4.5 数制书写约定
1.4.6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4.7 计算机常用编码
习题一

第2章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2.1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结构
2.1.1 MCS-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2.1.2 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特点
2.1.3 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2.1.4 输入/输出(I/O)端口结构
2.2 MCS-51单片机的引脚及片外总线结构
2.2.1 MCS-51单片机心片引脚描述
2.2.2 MCS-51单片机的片外总线结构
2.3 MCS-51单片机的存储器配置
2.3.1 片内数据存储器
2.3.2 片外数据存储器
2.3.3 程序存储器
2.4 CPU的时序及辅助电路
2.4.1 单片机的时钟电路
2.4.2 振荡周期、时钟周期、机器周期和指令周期
2.4.3 MCS-51单片机指令的取指和执行时序
2.4.4 单片机复位电路及复位状态
习题二

第3章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
3.1 MCS-51指令系统的分类、格式及一般说明
3.1.1 指令分类
3.1.2 指令格式
3.1.3 指令描述符号介绍
3.2 寻址方式
3.2.1 立即寻址
3.2.2 直接寻址
3.2.3 寄存器寻址
3.2.4 寄存器间接寻址
3.2.5 变址寻址
3.2.6 相对寻址
3.2.7 位寻址
3.3 分类指令
3.3.1 数据传送类指令
3.3.2 算术运算类指令
3.3.3 逻辑运算与循环类指令
3.3.4 程序转移类指令
3.3.5 调用子程序及返回指令
3.3.6 位操作指令
3.3.7 空操作指令
习题三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 汇编语言基本概念
4.1.1 程序设计语言
4.1.2 汇编语言的语句结构
4.1.3 伪指令
4.2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2.1 汇编语方程序设计步骤
4.2.2 顺序程序
4.2.3 分支程序
4.2.4 循环程序
4.2.5 子程序
4.2.6 位操作程序
习题四

第5章 定时/计数器与中断系统
5.1 定时/计数器结构特点及控制
5.1.1 定时/计数器结构
5.1.2 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
5.1.3 定时/计数器控制寄存器
5.1.4 定时/计数器常数的计算
5.2 中断系统结构及管理
5.2.1 中断请求与控制
5.2.2 中断系统的结构
5.2.3 中断控制
5.2.4.中断响应过程
5.3 定时肼数器及中断系统综合应用
习题五

第6章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6.1 MCS-51单片机系统扩展的基本概念
6.1.1 MCS-5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
6.1.2 MCS-51单片机的外部扩展性能
6.2 程序存储器扩展技术
6.2.1 EPROM扩展电路
6.2.2 EEPROM扩展电路
6.3 数据存储器扩展
6.3.1 静态RAM扩展电路
6.3.2 动态RAM扩展电路
6.4 输入,输出口扩展技术
6.4.1 简单I/O口扩展
6.4.2 可编程I/O口扩展
习题六

第7章 串行通信及其接口
7.1 概述
7.2 MCS-51的串行口
7.2.1 串行口的结构
7.2.2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7.2.3 波特率的计算
7.3 串行口的控制
7.3.1 主从机间的通信
7.3.2 多机通信接口
习题七

第8章 MCS-51单片机的人机界面接口技术
8.1 键盘及其接口
8.1.1 独立式键盘接口
8.1.2 行列式键盘
8.2 显示器接口
8.2.1 LED显示器接口
8.2.2 LCD显示器接口
8.2.3 典型键盘/显示器接口实例
8.3 打印机接口
8.3.1 TPuP-40A主要性能、接口要求及时序
8.3.2 字符代码及打印命令
8.3.3 TPuP-40A/16A与MCS-51单片机接口
8.3.4.打印程序实例
8.4 拨码盘及语音接口
8.4.1 拨码盘接口及应用实例
8.4.2 ISDl420语音接口芯片及其应用
习题八

第9章 MCS.5 1与D/A及A/D转换器接口
9.1 概述
9.2 D/A转换器及其接口
9.2.1 D/A转换器
9.2.2 MCS-51和D/A的接口
9.3 A/D转换器及其接口
9.3.1 A/D接口设计要点
9.3.2 双积分型A/D转换器工作原理
9.3.3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接口
习题九

第10章 系统应用实例
10.1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10.1.1 步进电机控制原理
10.1.2 步进电机控制程序设计
10.1.3 步进电机变速控制
10.2 红外线感应自动门控制系统
10.2.1 系统硬件电路
10.2.2 红外线传感器集成芯片介绍
10.2.3 系统软件结构
10.3 通用多点温度控制系统
10.3.1 系统网络结构
10.3.2 通信协议
10.3.3 硬件电路
10.3.4 软件设计
附录
附录一MCS-51指令表
附录二MCS-51指令编码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有着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可靠性高和性价比高的特点,在过程控制、机电一体化产品、智能仪器、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单片机经历了一位、4位、8位、16位及32位的发展阶段,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半导体器件厂家都开发了单片机,如Intel、Motorola、Zilog、Philips等。
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研制出第一个4位微处理器4004,标志计算机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微型计算机时代。其后,Intel公司于1976年推出MCS-48系列8位单片机。同时Motorola、Zilog等几家大公司也相继推出了相应的8位单片机。1978年Intel公司又推出高性能的8位单片机MCS-51。同时,Motorola公司推出了6805、Zilog公司推出了Z8等同类产品。1983年,Intel公司推出了高性能的MCS-96系列16位单片机。20世纪90年代初,Intel公司推出了32位单片机80960,成为单片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早期推出的MCS-48、MC6801、MCS.51等单片机基本上属于“微计算机”(microcomputer)范畴,这些单片机具有8位CPU、几个并行接口、定时/计数器、一定容量的RAM和ROM以及中断处理功能,较高性能的单片机还具有串行接口等功能。自Intel公司推出MCS一96系列的16位单片机以来,单片机则大力发展控制功能、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逐步将测控系统要求的外部接口电路纳入片内,即所谓外围电路内装化,以真正实现“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所应具备的功能。如高速I/O、ADC、PWM、Watchdog等全部集成在单片机内。在随后推出的8位单片机中也迅速地应用了这些技术。因此,现代单片机发展的特点是:大力发展综合控制功能;发展功能系列芯片;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前言/序言

  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单片机的广泛应用,目前在各类高等院校中已有很彩专业将单片微型计算机作为“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对象,介绍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接u技术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本书正是根据这一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从事“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实践和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研究的经验编写而成。编写中力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通俗易懂,并兼顾深度和广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定时/计数器与中断系统;并详细讨论了单片机系统扩展以及各种接口电路,全书始终注重系统性和实用性。
  在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读者为初学者,在讲述了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指令系统后,即开始讲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样安排有利于读者通过编程加深对前述硬件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读者学习后续章节。
  本书注重于单片机系统的应用。书中选用了较多的应用实例,其中一些是作者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力求将讲授内容与具体的单片机应用实例相结合,加深读者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对单片机系统应用的了解,从中学习如何分析和设计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读者在学习中应十分重视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本课程。
  本书为各类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材,还可供广大从事单片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配有实验指导与实训教材——《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与实训》(林军编著)。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此教案用PowerPoint制作,可以任意修改。使用本教材的学校可以与北京万水电子信息有限公司联系,获取该教案。联系电话:010.82562820-331。
  本书由杨光友、朱宏辉主编,并负责全书的统稿、修改、定稿工作。邵雄凯、杨光祥、张铮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张道德、佟力、朱勇、丁建军、钟飞等。李鹏、喻永成、程宇参加了本书部分章节的文字录入和图形绘制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尽管作者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殷切期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