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提供自主·可控:信息产业创新之中国力量张显龙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自主·可控:信息产业创新之中国力量 |
作者: | 张显龙著 |
定价: | 59.0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6-03-01 |
ISBN: | 9787302449171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小16开 |
内容简介 | |
本书系统研究了美国、日本、德国、印度、韩国、以色列、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发展和壮大的经验。探索各国/地区信息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内在机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技术创新战略框架,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如何实现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分Ð |
目录 | |
第1章 信息产业的内涵、现状与趋势 / 1 1.1 产业研究的视角与体系 / 2 1.2 信息产业分类的发展 / 4 1.3 信息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 9 1.4 信息产业的六大特点 / 11 1.5 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律 / 13 1.5.1 PC时代技术定律:摩尔定律 / 14 1.5.2 互联网技术定律:梅特卡夫定律 / 15 1.5.3 信息产业发展定律:微笑曲线 / 16 1.6 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17 1.6.1 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三个梯队 / 17 1.6.2 信息产业发展七大趋势分析 / 20 第2章 创新驱动信息产业发展 / 23 2.1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 2.1.1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 24 2.1.2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7 2.1.3 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 / 29 2.2 产业创新的内涵与特点 / 32 2.2.1 创新研究的形成与发展 / 32 2.2.2 产业创新的内涵与特点 / 35 2.3 信息产业创新体系分析 / 38 2.3.1 信息产业创新体系基本要素 / 38 2.3.2 信息产业创新的机制研究 / 39 2.4 中国信息产业创新的价值与挑战 / 44 2.4.1 中国信息产业创新的价值 / 44 2.4.2 中国信息产业创新的挑战 / 46 第3章 各国和地区信息产业创新机制研究 / 48 3.1 美国:全面创新、一马当先 / 49 3.1.1 运行机制:自由竞争为主 / 50 3.1.2 政府引导:在位而不越位 / 51 3.1.3 资本市场:两级助推器 / 54 3.1.4 基础研发:推动产学研合作 / 55 3.1.5 人才战略:笼络全球智力资本 / 56 3.1.6 科技园区:在互补中发展 / 58 3.1.7 中介服务:产业创新的润滑油 / 59 3.2 日本:从创新到自主创新 / 59 3.2.1 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 / 60 3.2.2 日本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 / 65 3.2.3 日本信息产业创新存在的不足 / 68 3.3 德国: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 70 3.3.1 德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特点 / 70 3.3.2 德国工业4.0内涵与战略 / 75 3.3.3 《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解读 / 79 3.3.4 德国信息产业创新经验分析 / 83 3.4 印度:不发达国家软件业创新的典范 / 84 3.4.1 印度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历程 / 85 3.4.2 印度软件经验分析 / 86 3.4.3 印度信息产业创新存在的不足 / 90 3.5 韩国:通信技术创新全球 / 92 3.5.1 韩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回顾 / 92 3.5.2 韩国信息产业发展创新经验 / 96 3.5.3 韩国信息产业创新存在的不足 / 102 3.6 以色列:网络霸主是怎样炼成的 / 103 3.6.1 以色列信息产业的奇迹 / 103 3.6.2 以色列奇迹背后的原因分析 / 105 3.7 中国台湾:“代工”的喜与忧 / 109 3.7.1 中国台湾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 109 3.7.2 中国台湾信息产原因分析 / 110 3.7.3 中国台湾信息产业创新存在的不足 / 113 3.8 信息产业创新经验与总体模型 / 114 第4章 中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 120 4.1 中国信息产业创新现状分析 / 121 4.2 信息产业创新战略构成要素 / 124 4.2.1 信息产业创新战略的内涵 / 124 4.2.2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 125 4.2.3 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总体框架 / 126 4.3 中国信息产业创新的目标 / 129 4.4 中国信息产业创新模式选择 / 133 4.5 中国信息产业创新的实施路径 / 138 4.6 处理好信息产业创新的五对关系 / 141 第5章 信息技术创新战略实施建议 / 144 5.1 信息技术创新内涵与过程 / 145 5.1.1 创新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 145 5.1.2 技术创新的总体模型 / 147 5.2 中国信息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 152 5.3 日本信息技术经验借鉴 / 155 5.4 中国信息技术创新优化建议 / 163 5.4.1 创新中的政府行为优化建议 / 164 5.4.2 创新中的企业行为优化建议 / 169 第6章 信息技术合作创新战略实施建议 / 172 6.1 信息技术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 173 6.1.1 信息技术合作创新内涵 / 173 6.1.2 信息技术合作创新的模式 / 174 6.1.3 信息技术合作创新的类型 / 177 6.2 中国信息技术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 180 6.3 斯坦福大学合作创新经验借鉴 / 185 6.4 中国信息产业合作创新优化建议 / 190 6.4.1 合作创新中的政府职能优化建议 / 190 6.4.2 合作创新中高校/科研机构优化建议 / 194 6.4.3 合作创新中的中介行为优化建议 / 196 第7章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建议 / 201 7.1 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模式研究 / 202 7.1.1 自主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 / 202 7.1.2 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点 / 203 7.2 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现状与问题 / 209 7.3 华为公司自主创新经验借鉴 / 211 7.3.1 华为公司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 213 7.3.2 华为公司自主创新经验 / 215 7.4 营造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八九八创新空间的实践 / 220 7.4.1 八九八创新空间的创立过程 / 220 7.4.2 八九八创新空间的未来目标 / 222 7.4.3 八九八网络空间产业战略研究院的设立 / 222 7.5 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优化建议 / 223 7.5.1 自主创新中的企业行为优化建议 / 223 7.5.2 自主创新中的政府职能优化建议 / 227 后记 / 234 参考文献 / 235 |
编辑推荐 | |
明确提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大的隐患。要真正确保信息空间的,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必不可少,而要实现自主可控,就离不开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信息技术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和“本”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安排。 本书以信息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如何构建产业的创新体系,□终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助力网络强国战略的早日实现。 |
媒体评论 | |
粗阅全书,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要将的讲话精神有效转化,成为网络和信息化产业创新的指引、落实科技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需要在机制创新上夫!显龙这部书做了很好的探讨。……他分别对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这三种创新模式下的体制机制创行了充分阐述,对其中如何处理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可行的建议,既有很好的理论价值,也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 张黎上将 很高兴看到张显龙博士这部专著《自主?可控——信息产业创新之中国力量》的出版。在这部专著中,显龙把信息产业的创新分为三个阶段,即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并把它们称为创新的1.0、2.0和3.0,他认为这三种方式有一个前后的发展过程。虽然目前三者并存,但□终会走向自主创新,只有自主可控才能真正确保中国的信息,这点我是赞同的。在这里我首先要祝贺他的这部专著顺利出版,希望更多的人读到这部专著,并从中汲取有价值的营养,共同推动中国信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 倪光南院士 祝博士的著作出版,这是在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创新的关键时期面世的一本重要著作,探索精神难能可贵。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关注、研究鼓励企业创新的顶层制度设计问题,为我国乃至全球信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出谋献策。 ——于鸿君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