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45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45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 pdf下载

出版社 京东图书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16-11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5(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涵盖了信息安全的理论、技术与管理三大体系,主要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或者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共13章,前两章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和密码学的基本理论,第3~10章为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PKI技术、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恶意代码及防范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虚拟专用网络(VPN)和系统安全技术,第11-13章为安全审计技术、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安全策略、信息安全评估标准与风险评估。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设计了四个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可以作为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
1.1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2 网络空间安全
1.2.1 信息安全的定义与特征
1.2.2 网络安全的定义与特征
1.2.3 网络空间(Cyberspace)安全
1.3 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
1.3.1 黑客与黑客技术
1.3.2 病毒和病毒技术
1.3.3 网络攻击的类型
1.4 信息安全服务与目标
1.5 信息安全技术需求
1.6 网络信息安全策略
1.7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
1.7.1 ISO/OSI安全体系结构
1.7.2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
1.7.3 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与标准
1.8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NISMS)
1.8.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
1.8.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9 网络信息安全评测认证体系
1.9.1 网络信息安全度量标准
1.9.2 各国测评认证体系与发展现状
1.9.3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评测认证体系
1.1 0网络信息安全与法律
1.1 0.1 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现状与思考
1.1 0.2 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
政策法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密码学的基本理论
2.1 密码基本知识
2.2 古典密码体制
2.2.1 单表密码
2.2.2 多表密码
2.2.3 换位密码
2.2.4 序列密码技术
2.3 现代密码体制的分类及一般模型
2.3.1 对称密码体制(Symmetric Encryption)
2.3.2 非对称密码体制(Asymmetric Encryption)
2.3.3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密钥管理技术
3.1 密钥的类型和组织结构
3.1.1 密钥的类型
3.1.2 密钥的组织结构
3.2 密钥管理技术
3.3 密钥分配方案
3.3.1 密钥分配
3.3.2 对称密码技术的密钥分配
3.4 密钥托管技术
3.4.1 密钥托管技术简介
3.4.2 密钥托管密码技术的组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数字签名与认证技术
4.1 消息摘要
4.1.1 消息摘要
4.1.2 Hash函数
4.2 数字签名
4.2.1 数字签名及其原理
4.2.2 数字证书
4.2.3 数字签名标准与算法
4.3 认证技术
4.3.1 认证技术的相关概念
4.3.2 认证方法的分类
4.3.3 认证实现技术
4.4 Kerberos技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PKI技术
5.1 PKI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5.1.1 PKI技术概述
5.1.2 PKI的主要研究对象及主要服务
5.1.3 PKI的基本结构
5.1.4 PKI国内外研究现状
5.2 数字证书
5.2.1 数字证书的概念
5.2.2 数字证书/密钥的生命周期
5.2.3 数字证书的认证过程
5.3 PKI互联
5.3.1 建立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根CA
5.3.2 交叉认证
5.4 PKI应用实例
5.4.1 虚拟专用网络(VPN)-PKI与IPSec
5.4.2 安全电子邮件-PKI与S/MIME
5.4.3 Web安全-PKI与SsL
5.4.4 更广泛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6.1 漏洞与信息收集
6.1.1 扫描技术
6.1.2 嗅探技术
6.1.3 其他信息收集技术
6.1.4 关于漏洞与信息收集的防范
6.2 网络欺骗
……

第7章 恶意代码及防范技术
第8章 访问控制技术
第9章 虚拟专用网络(VPN)
第10章 系统安全技术
第11章 安全审计技术
第1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安全策略
第13章 信息安全评估标准与风险评估

综合训练

前言/序言

  “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通信工程和信息对抗技术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一般安排2~3个学分,学时从32个到48个不等。这门课程内容较多,不仅要介绍信息安全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介绍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同时涉及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在通常的教学实践中,有的专业只开设这一门课程(或者“网络安全”课程),就希望学生能基本上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技术,从而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本教材的编写出版就希望解决该困难。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正在推行工程教育理念,加上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专业认证,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便满足社会需求。但目前许多高校培养的工科学生有一个通病,要么强调理论轻视技术,要么重视技术轻视理论,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犯同层次相同的毛病。如何结合工程教育理念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明白,理论是基础,技术只是理论指导下的实现手段,没有理论作指导,技术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巨大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就无法教育出优秀的学生,也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具体到“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这门课程来说,首先要使学生明白系统概念,它要求学生能将之前学习过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相关课程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理论与本课程有关理论知识贯穿起来,同时在讲解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相关内容时,使学生明白仅仅一种信息安全技术是无法完成系统安全保障要求的,要有一个系统概念,即在管理制度约束下,在信息安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多种技术集成,才能构成一个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没有系统的思维,单靠一门技术会给系统留下巨大的隐患。在讲解信息安全理论时,教师要注意理论的承前启后,强调理论指导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没有理论作指导,是无法实现好的设计的。同时,对于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可以预先布置,让学生预习并分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代表在课堂作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实现现代工程教育理念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