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提供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杨庆峰上海籍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 |
作者 | 杨庆峰 |
定价 | 58元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7140011 |
出版日期 | 2020-11-01 |
字数 | |
页码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
商品重量 |
内容提要 | |
有效利用时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回应哲学基本问题并构建体系成为很多哲学家的主要梦想。我们可以列出很长的一个名单,如柏拉图、笛卡尔、康德、谢林、黑格尔、柏格森、海德格尔、利科、巴迪欧和唐・伊德、米切姆、斯蒂格勒等。但是哲学家由于受时代科学技术限制而梦碎的例子比比皆是。一百多年前,柏格森试图从记忆人手来解决身心关系问题,但是受到生物学的限制遗憾失败。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获得了极大发展并彼此融合。同时,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正在演变为社会发展的技术框架基础,生活世界等被深度数字化和智能化。人类智能通过技术呈现,人类体验不断外化并且通过机器模拟加以实现,这为回应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即通过阐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记忆科学研究成果,继而实现两个密切相关的目的。其一是为当代记忆哲学复兴提供科学路径的支持;其二是为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提供记忆方案。其中,科学路径与哲学路径形成了两条共同的有益于记忆哲学复兴和发展的路径。甚至深入分析科学路径反而更加有助于这一任务的实现。 因此,《记忆研究与人工智能》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记忆研究的整体状况、多重逻辑、技术方法、研究纲领,并进一步分析了记忆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记忆哲学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意义。 |
目录 | |
前言 章 被当代现象学轻视的记忆问题 节 心理学对记忆现象的直接关注 第二节 现象学家对记忆问题的间接关注 第三节 后现象学对记忆的错失 第二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复兴 第三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多重逻辑 节 记忆研究的总体逻辑 第二节 记忆研究的转向逻辑 第三节 记忆研究的进化逻辑 第四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技术与方法 节 记忆研究三剑客 第二节 记忆研究技术演变 第三节 记忆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当代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 第六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研究纲领 第七章 当代记忆研究的基本问题 节 记忆与认知 第二节 记忆内容 第三节 记忆行为 第四节 记忆主体 第八章 记忆哲学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意义 节 记忆是理解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重要范畴 第二节 记忆哲学是解码人工智能及其发展的钥匙 第三节 人工智能中的记忆问题 第四节 记忆哲学与人工智能代际发展 第五节 灾难性遗忘与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第六节 人工智能改变人类劳动记忆的可能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作者介绍 | |
杨庆峰,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上海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17)。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职业伦理和学术道德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记忆哲学、数据伦理与人工智能伦理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有《技术现象学初探》(2005)、《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2011)、《翱翔的信天翁: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研究》(2015)等专著及《创新系统的治理》(2011)、《将技术道德化:理解与设计物的道德》(合译)等译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