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89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89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 pdf下载

出版社 当当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5(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编辑推荐】

《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构建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网络模型,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因素,建立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指标体系,探索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研究,探析信息科技支撑全球城市的发展格局和未来趋势,将复杂网络、城市竞争和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中,构建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网络模型,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影响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因素,建立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指标体系,探索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根据全球城市网络中日益频繁的合作发展现状,探究全球城市网络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优势提升的思路。以人才、技术、政策等因素变化,模拟上海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将其辐射至世界城市竞争生态网络中,选取全球城市交通为例,分析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对策建议。 本书分为四篇七章,可作为研究生或者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目录


篇绪论

01研究背景

02全球城市研究现状

03研究意义

04研究内容

05研究路线

06创新之处

本篇参考文献

第二篇发展趋势篇: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发展

第1章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

11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12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3基于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互联网赋能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发展

21全球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

22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发展

23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功能体系

24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格局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篇模型方法篇: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

第3章基于社会网络的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网络模型

31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32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要素分析

33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网络模型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模型

41系统动力学方法

42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指标体系构建

43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因果关系模型

44互联网赋能上海城市竞争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45互联网赋能上海竞争生态优势提升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协同研究

51全球城市协同发展理论基础

52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协同发展基础

53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协同发展分析方法

54全球城市竞争力协同关系模型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篇发展对策篇:互联网赋能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

第6章互联网赋能上海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

61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竞争生态优势分析

62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功能提升

63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城市交通的效率提升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对策建议

71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战略目标

72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发展思路

73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提升路径

74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对策建议

本章参考文献


结束语

 

 

 

【作者简介】

熊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导师,上海竞争生态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智慧商务与质量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智库理论与实践》编委,上海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理事长。被评为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高校优秀教材奖等。浙江大学博士毕业,博士后出站。研究方向包括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等。先后完成国家863/973计划、国家自然、*、上海市等各类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研究报告10余本,获软件著作权2项。

【前言】

前言


全球城市日益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主导力量,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在社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由于全球城市网络中城市节点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差异,导致全球资源要素流动的不均衡,全球城市竞争将日趋激烈。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格局日益成熟,信息技术支撑全球城市竞争生态逐步形成,研究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显得很有必要。一方面,互联网为全球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支撑全球城市间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格局呈网络化发展趋势,全球城市竞争优势差异日益明显。在全球城市网络中,不同城市节点的地位和作用促进资源与要素在全球城市间的频繁流动,加剧了全球城市间的竞争态势。由此,针对全球城市发展和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的相关研究日益成为热点。
本书结合全球城市网络格局,运用全球城市网络和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相关理论与方法,对互联网赋能全球竞争生态格局进行探析,研究互联网发展赋能经济、科技、人才等要素对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的影响,以及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提升机制,从理论和现实角度都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城市与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研究。《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提出,未来上海将努力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作者也希望在此建设中略尽微力。
本书从互联网环境下的全球城市发展历程和趋势入手,梳理了全球城市发展与竞争相关支撑理论,运用复杂网络和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模型,构建了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网络模型和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模型,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全球城市竞争格局、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和全球城市协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基于此,以上海为例,对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进行了模型仿真,并提出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的路径。全书从绪论、发展趋势篇、模型方法篇和发展对策篇四部分展开。
绪论:本书概述。介绍研究背景、全球城市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等。
发展趋势篇: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发展。从全球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了互联网赋能的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互联网发展推动形成的全球城市格局,明确互联网对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模型方法篇: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主要阐述了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全球城市竞争优势提升模型和全球城市协同发展。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构建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网络模型,探究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和主要全球城市的全球竞争生态优势;构建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指标体系和竞争生态优势因果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模型的构建,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探索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基于城市协调发展理论进行全球城市协同发展研究,探索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下的全球城市协同发展模式。
发展对策篇:互联网赋能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以上海为例,结合上海市在全球城市格局和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中的生态优势与劣势,分析互联网赋能上海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和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路径与方案,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提供策略支持。
结论:通过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的分析,研究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差异性;通过全球城市网络模型和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模型的仿真得出,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受经济、互联网发展、科技、人才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提升起积极推动作用,科技和人才对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中,上海具有一定的竞争生态优势,但互联网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全球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在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下,全球城市间存在潜在的协同发展关系,全球城市趋向于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模式。
针对全球城市及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研究,随着全球城市的快速发展而日益丰富,主要涉及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经济地理、竞争生态等多个领域,包容全球城市的多个方面。本书仅从互联网赋能视角进行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的探究,不能面面俱到,无法对全球城市及全球城市生态网络做全面透彻的分析,相关内容仍显粗浅,且由于作者才疏学浅,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真心希望能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反思和完善。
本书得到了上海市*智库建设项目“城市群构建与上海核心城市辐射作用研究”(编号:2019宣传1237)的资助。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不少文献和数据资源,作者已尽可能详细地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这些专家和研究组织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参与本书研究和撰写的还有博士后许肇然,研究生叶凯雯、蔡雪莲、唐露露等,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本书在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同时,可能有些引用资料由于疏忽没有指出资料出处,若有这类情况发生,在此表示万分歉意。
作者2019年1月

 

【精彩书摘】

篇绪论

 


01研 究 背 景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全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更是在全球贸易、科技创新、文化教育等方面体现出的领先优势,引领着人类文明高速发展。
011全球城市崛起
全球城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全球经济中起到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全球城市作为全球城市网络的关键节点,对全球人力、资本、科技、能源等资源和要素流动起到了关键的配置作用,影响着从区域到全球的发展水平。未来国家之间的较量与合作更上升到全球城市的竞争与协同发展层面,这一趋势更助推各全球城市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交通航运、金融、贸易等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以争取在相关领域占据关键位置,并以科技、文化、航运、金融、贸易优势武装自己,使自身竞争优势大幅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全球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而全球城市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全球城市网络形成,且各城市被纳入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系统,为各全球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并伴随着全球竞争的挑战。一方面,各全球城市为了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占据关键位置,以有效掌控全球关键性资源,支配全球要素流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全球影响力,以在全球事务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发展促使全球城市分工协作以有效利用全球资源,强化了全球城市之间的关联,使全球城市更加成为助推全球发展的关键力量。互联网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更赋能全球城市资源配置能力的增强和竞争生态优势的提升,成为全球城市竞争中的一把利器。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促进了商务贸易效率的大幅提高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创新发展驱动力,使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大幅优化,全球城市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提升。互联网为全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助推力量,为全球性业务带来了极大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发展成为关键趋势。
012互联网快速发展
互联网为全球城市发展赋能,也受到全球的普遍重视。近年来,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日益深入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全球一体化的基础。基于互联网,全球城市能够有效开展全球业务,实现全球分工,强化全球联系。
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不断加速,首先体现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硬件设备的更新,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且存储容量不断攀升,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更加普遍,为人类海量信息的处理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应用取得显著成绩并逐步部署,为全球城市的智能化发展赋能。智能硬件互联互通、5G、物联网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人类逐渐进入泛在网络时代。
在互联网普及方面,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攀升,国际电信联盟(ITU)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全球互联网普及率达512%,IPV6逐步推广,网上支付与交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长。在这一趋势下,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深入,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医疗、交通、文化、政务等城市服务产生并持续推进,拓展了全球城市发展的视野,使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经济开始盛行。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城市的兴盛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并持续赋能全球城市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的产业格局、新的服务创新、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激发了全球城市活力,为全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互联网,全球城市的全球服务能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文化融合能力都得到显著增强,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环境逐步成熟。
中国作为世界上城镇化速度快的国家之一,大量新兴城市不断涌现,其中,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在区域和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逐步走向世界,全面参与全球事务,使全球城市网络不断扩展,全球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结构多元化。在GaWC(全球城市研究小组)的全球城市报告中,中国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图01),新兴国家中心城市、新一线城市逐步出现在全球城市名册中,且在一、二、三线全球城市中的比重持续增长。2016年以来,广州、深圳进入一线全球城市行列,使国内一线全球城市数量取得突破,二、三线全球城市数量大增,反映出国内全球城市全球化速度加快,基于全球城市网络的全球城市竞争生态范围不断扩展。

图012000—2018年中国一、二、三线全球城市数量变化
资料来源:GaWC2000—2018年全球城市报告

02全球城市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直接促进了全球城市的形成,全球城市在世界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大量国家和地区都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投入大量资源以建设本区域的全球城市,以更全面地参与全球事务。针对全球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城市的界定、全球城市的功能、全球城市竞争力与全球城市格局、全球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全球城市的界定方面,Sassen首先提出全球城市的概念[1],即全球城市是对全球经济与社会事务产生直接和切实影响、并与其他城市直接关联的城市,突出其全球生产分工和主导全球资本配置的地位,并将其与 Geddes[2]、Hall[3]等提出的高度参与全球经济贸易的世界城市区分开来。Clark认为全球城市是原来分离的市场和社会逐渐连接、形成经济、社会全球化的结果[4]。Friedmann认为,世界城市侧重于城市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却未关注国家和地区的作用[5]。
全球城市的功能方面,Sassen认为,全球城市不再仅仅是生产制造活动的集中之地,大型公司对政府和经济产生影响,其业务范围和组织布局维持了全球活动参与者、服务运作和市场组成的全球网络,促成基于新的资本流动和新技术的新阶层形成与权力再分配[6]。Hall指出,全球城市主导着世界发展,并在生产制造和信息交互方面不断创新,以便更好地发挥指挥和控制全球发展的功能,而纽约、伦敦和东京是主要的全球城市[7]。Sassen提出,全球城市的战略性地位不仅在于其对全球资本的配置,还在于其全球劳动力的会聚和跨区域社区、身份的形成,与全球互联,推动资源全球流动[8]。Acuto研究发现,全球城市通过全球网络发挥全球性作用,并逐步具备了各种政治权力,全球治理的战略性地位日益突出[9]。Christof认为,全球城市会聚了全球制造服务公司,是全球生产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控制着全球财富沿全球商品链集中[10]。
全球城市竞争力与全球城市格局方面,首先,Smallbone等认为,种族多样性、侨民和移民、语言多样是全球城市潜在竞争优势的来源。种族多样性是创造、创新的源泉;侨民和移民网络是促进全球联系的重要因素;语言多样是城市的潜在资产。多样性是全球城市发展潜力的源泉,但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政策的推动[11]。Peter等指出,运用生产服务公司的业务网络来区分全球城市战略性地位的差异,这种战略性尤其体现在主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上[12]。Dolgova认为,全球城市凸显出作为全球金融中心,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本的能力差异,同时还体现在持续凸显的全球商务、城市环境和人力资本方面的竞争力[13]。其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全球城市格局处于不断变化中。Michael等针对中国新兴的全球城市提出,中国全球城市在全球网络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在全球商务和旅游、跨国公司组织网络、科技交流等方面越来越重要,地位更加突出[14]。Sassen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具备打破地域界限、直接参与全球事务并能够提供全球性服务组合的能力,全球城市数量日益增加[15]。
全球城市发展问题与可续发展方面,Sassen提出,全球城市呈现出密度持续上升和交易分工多样化的跨地域征,这使全球城市的战略性地位持续上升,跨国跨区域竞争加剧[16]。Michael等指出,中国全球城市快速崛起的同时,城市两极分化加剧,新居民大量涌入并处于贫困状态,终促使社会不满上升[14]。全球城市通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集中了大量物质和人力资本,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不仅是资源要素的汇聚,也是权利从农村到城市的集中,终引起农村与城市关系的进展,引发粮食问题[17]。Hu认为,全球城市面临较大的全球竞争和环境压力,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竞争力提升是全球城市发展战略的两个方向,具体上有绿色经济、可持续再开发、综合交通及区域互通、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间建设、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设计等具体举措,以促进环境可持续和经济竞争力协同发展[18]。Curtis提出,全球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严重分化威胁城市结构、破坏了世界自由秩序,呈现出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发展趋势。未来全球城市能力的重新配置将引发冲突,强调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生态保护、减少贫困、平等和宜居等问题[19]。
综上所述,当前针对全球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城市的界定、全球城市的功能、全球城市竞争力与全球城市格局、全球城市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且对全球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全球城市战略地位研究其竞争优势的体现和较为宏观的城市竞争力提升,对于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的研究鲜有,从竞合视角研究全球城市竞争优势提升的文献也少见。本书结合互联网赋能全球化趋势及全球城市格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状况,基于系统动力学分析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采用城市协同发展理论来分析全球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并结合上海在全球城市生态中的地位,分析互联网赋能上海发展及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路径与方案。
03研 究 意 义
随着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通信、VR(虚拟实境)等新技术不断提升城市竞争优势,强化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各主要国家、地区和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使全球城市建设及其竞争力提升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这为对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优势提升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使本书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本书围绕互联网发展趋势,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发展格局,研究了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差异;结合上海全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获取影响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的直接和关键因素;结合城市协同发展理论,探析了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例,分析了互联网赋能上海发展,提出了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对策。
本书的研究获取到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发展格局,阐明了互联网对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的赋能机制,丰富了世界经济和全球城市的相关理论,为针对世界经济、城市竞争力、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本书运用社会网络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全球城市间的关系与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基于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推广运用于城市群的竞合发展格局研究当中,丰富了针对城市及城市网络研究的技术经验和理论基础。
04研 究 内 容
本书以全球城市为研究对象,围绕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运用复杂网络、系统动力学、城市协同方法与理论来分析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的影响因素与提升机制,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互联网赋能上海发展及互联网赋能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路径与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041基于复杂网络的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研究
为了获取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的布局及其发展状态,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网络模型。本书结合全球城市中的关键要素——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布局来确定全球城市之间的关系矩阵,运用复杂网络方法来测度多中心及主要中心城市的竞争生态优势状况,确定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
04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研究
结合权威机构发布的互联网发展测度指标和全球城市发展指标,构建全球城市竞争优势提升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上海数据,通过模型仿真,发现互联网及资本、人力、科技、政策等关键因素对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的作用机制。
043基于城市协同发展理论的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协同发展研究
针对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下的合作发展趋势,结合城市协同理论,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确定主要全球城市之间的关系和协同发展格局,发现全球城市网络中基于定发展方向的小世界格局,分析其战略地位和持续发展策略。
本书以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为基础,以复杂网络、系统动力学、城市协同方法与理论为手段,以发现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提出互联网赋能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方案为目的展开研究。
05研 究 路 线
本书以互联网发展及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发展格局为背景,基于全球城市竞争力相关文献,研究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进而从竞合视角分析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和全球城市协同发展,后结合上海全球城市地位,分析互联网赋能上海发展和互联网赋能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路径与方案,并扩展到全球城市,具体研究技术路线如图02所示。

图02具体研究技术路线

06创 新 之 处
本书针对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展开研究,分析互联网赋能的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以发现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为目标,提出互联网赋能卓越全球城市建设路径和方案。具体创新体现如下。
结合互联网的泛在化和全球城市全球战略地位不断上升的趋势,体现互联网在全球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探究全球城市竞争格局和竞争优势提升机制,能够为国内主要全球城市如、上海等城市竞争生态优势的提升提供策略指导,体现出较强的现实意义。
运用复杂网络、系统动力学等模型方法研究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和竞争生态优势提升,发现了互联网赋能全球城市竞争生态格局和竞争生态优势提升机制,丰富了全球城市、世界经济和全球城市竞争生态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经验,拓展了全球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视野,使全球城市的研究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为新时期全球城市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篇参考文献
[1] SASSEN SThe global city:New York,London,Tokyo[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2] GEDDES PCities in evolution[M].London:Williams & Norgate,1915
[3] HALL PThe world cities[M].New York:McGrawHill,1966
[4] CLARK DUrban world/global city[M].London:Routledge,1996
[5] FRIEDMANN JWorld cities revisited:a comment[J].Urban studies,2001,38(13):2535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