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联盟管理论丛信息技术与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IT能力的视角》[51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技术联盟管理论丛信息技术与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IT能力的视角》[51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技术联盟管理论丛信息技术与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IT能力的视角 pdf下载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16-03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8.6(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技术联盟管理论丛信息技术与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IT能力的视角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在我国城市广泛推进信息化和服务经济的背景下,《技术联盟管理论丛 信息技术与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IT能力的视角》研究信息技术发展对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探求信息技术影响下,商务服务业在都市内空间分布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为我国现阶段城市信息化和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和经验借鉴。
  《技术联盟管理论丛 信息技术与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IT能力的视角》适合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或学生,以及对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服务经济发展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参考阅读。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商务服务业的概念和特征
1.2 商务服务业的分类
1.3 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
1.3.1 宏观视角
l.3.2 中观视角
1.3.3 微观视角

第2章 商务服务业与现代都市发展
2.1 国际商务服务业发展趋势
2.1.1 与制造业相互融合趋势明显
2.1.2 企业趋向规模化
2.1.3 向大城市集中趋势
2.1.4 国际转移速度加快
2.2 商务服务业在都市中的作用
2.2.1 提升都市能级,完善高端服务功能
2.2.2 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2.3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2.4 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2.5 发挥乘数效应,增强城市辐射能力
2.3 我国都市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
2.3.1 我国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
2.3.2 我国商务服务业特点
2.3.3 我国商务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第3章 IT与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3.1 IT对经济空间的影响
3.1.1 IT与信息空间
3.1.2 IT对经济空间的重构
3.2 IT对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3.2.1 IT与企业空间分散
3.2.2 IT与食、Ik空间集聚
3.2.3 折中观点
3.3 IT能力的界定
3.3.1 信息源的信息集聚能力
3.3.2 信息流的信息辐射能力
3.3.3 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通达性

第4章 信息时代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4.1 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IT因素
4.1.1 信息源
4.1.2 信息流
4.1.3 信息基础设施
4.2 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传统因素
4.2.1 经济水平
4.2.2 本地市场
4.2.3 区位通达性
4.2.4 知识溢出
4.2.5 产业链
4.2.6 政府区位
4.3 IT能力视角下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4.3.1 IT与商务服务业模式变化
4.3.2 IT与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新问题
4.3.3 IT能力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

第5章 IT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机理
5.1 信息集聚能力的影响机理
5.1.1 信息源的信息集聚功能
5.1.2 经济空间的集聚与信息空间的集聚的差异
5.1.3 信息集聚能力与企业空间分布
5.2 信息辐射能力的影响机理
5.2.1 信息流的信息空间辐射功能
5.2.2 信息流产生信息腹地
5.2.3 信息辐射能力与企业分布
5.3 信息通达性的影响机理
5.3.1 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通达性
5.3.2 信息通达性降低通信成本
5.3.3 信息通达性与企业空间分布

第6章 信息集聚能力与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6.1 信息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
6.2 商务服务业倾向信息集聚能力较强的区位
6.3 信息集聚能力影响城市间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6.3.1 城市信息集聚能力测度
6.3.2 城市层面的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6.3.3 实证检验及分析
6.4 信息集聚能力影响城市内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6.4.1 街区信息集聚能力测度
6.4.2 街区层面的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6.4.3 实证检验及分析
6.5 实证结果讨论

第7章 信息辐射能力与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7.1 信息辐射能力决定了全球城市等级
7.2 商务服务业倾向于集聚在信息流较强的大城市
7.3 信息辐射能力与城市间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7.3.1 城市信息辐射能力的测度
7.3.2 城市信息辐射能力的分布特征
7.3.3 实证检验及分析
7.4 信息辐射能力与城市内商务服务业空问分布
7.4.1 街区信息辐射能力的测度
7.4.2 街区信息辐射能力的分布特征
7.4.3 实证检验与分析
7.5 实证结果讨论

第8章 信息通达性与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8.1 光纤网络与群岛经济
8.2 信息通达性重构了城市空间位势
8.3 信息通达性与城市问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8.3.1 城市信息通达性的评价
8.3.2 实证结果及分析
8.4 信息通达性与城市内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
8.4.1 街区信息通达性的评价
8.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8.5 实证结果讨论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2010上海市基准地价修正体系》办公用地价格
附录B 《2010上海市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分类
附录C 东方社区信息苑名录
附录D 上海市开发区名录
附录E 上海市高校名录
附录F 中国互联网拓扑结构

精彩书摘

  《技术联盟管理论丛 信息技术与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基于IT能力的视角》: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助于优化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实现城市功能的定位,促进城市与区域的协调发展。
  生产性服务的外部化、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是专业化分工和资源配置在企业内部市场之中的自然发展,伴随这一趋势,一方面,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和产业链会得到优化,核心竞争力会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会得以提高,产业分工与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随之提升。同时,在地区发展方面,城市是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空间载体,尤其是大城市更应该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战略位置,要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服务业的区域集聚与辐射效应,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务能级,带动周边地区实现产业调整与升级。
  商务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商务服务业提高了产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在三次产业出现结构性变化的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为:服务业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并进一步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业转变。发展商务服务业,不仅能推动生产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其他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还能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实现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信息咨询服务业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供各种信息咨询产品和服务,向传统产业渗透和融合,促进了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使传统产业在生产方向和内部生产技能方面向新兴工业转移,使传统产业对资金、能源的消耗转向对知识、技术的开发、创新,从而实现了传统工业的改造和升级。这两方面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提高和升级,形成了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和资金、资源密集型为次的梯形产业结构,使经济得以在更高层次上运行。
  在服务业集中的某些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另一驾“马车”。服务业在贸易(包括出口和进口)水平上的变化是发展的动力。生产性服务业把新技术应用到商品生产过程中,为市场经济提供活力并带来经济增长。
  我国研究中较常见的“现代服务业”概念与生产性服务业所包括的行业存在相同之处,现代服务业拥有实现经济增长的两个决定因素一一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这两个因素对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具有深度开发、提高使用效率、提升价值的功能和作用,能广泛渗透并作用于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之中,从而从根本上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应用新技术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创业的氛围,能够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引擎;现代服务业与总部经济的协调发展及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双轮驱动形成互动的机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商务服务业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可以支撑生产企业的循环架构,帮助生产企业增强作业连续性,提高生产率,降低可变成本,促进规模化生产。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关键在于决策和组织管理的转变,即由以经济为主的决策和组织管理向以科学为主的决策和组织管理的转变。现代咨询业以智力成果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和运作服务,对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前言/序言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重要。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是城市提升能级、提高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有效途径。IT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的地理障碍,改变了地理空间格局,营造了新的空间逻辑。随着IT能力的不断提升,地理格局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产业的空间分布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前,在我国城市广泛推进信息化和服务经济的背景下,研究IT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对我国现阶段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研究还未系统化、条理化,需对其空间分布分布模式、分布特征作进一步探讨。本书分析了IT对经济空间的重构,以及IT对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总结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IT因素,将之归纳为信息源、信息流和信息基础设施三方面。本书认为目前研究IT对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的主要着眼点局限于信息基础设施,视角比较狭窄,缺乏对IT能力如何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基于此,本书从城市和街区两个层面,考察信息源的信息集聚能力、信息流的信息辐射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信息通达性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首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信息腹地理论、集聚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三种IT能力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机理。在引入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其他区位因素(经济区位、本地市场、区位通达性、知识溢出、产业链和政府)的基础上构建IT能力影响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模型研究信息集聚能力、信息辐射能力和信息通达性三种IT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其次,从城市和街区两个层面考察信息集聚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信息集聚能力进行界定。城市层面,以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衡量信息集聚能力,对我国城市的信息集聚能力进行描绘;对我国城市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进行描绘,考察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地理联系率的测算发现,商务服务业倾向于集聚在信息集聚能力较强的地区。街区层面,以上海市街区为空间单元,采用街区内的信息服务企业数量对街区的信息集聚能力进行测度;对上海市商务服务业样本进行地理属性统计,考察商务服务业在街区层面分布的微观特征;采用街区的信息服务企业数量和商务服务企业数量数据,检验街区商务服务业与信息服务业的地理联系率;通过负二项分布回归,实证检验信息集聚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信息集聚能力对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的差异性。
  再次,从城市和街区两个层面考察信息辐射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流空间理论等对信息流的研究成果,界定信息辐射能力,总结信息辐射能力测算方法。城市层面采用超链接分析法刻画我国城市的信息辐射能力,分析基于信息辐射能力的中国城市等级体系,并实证分析城市信息辐射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街区层面,采用超链接分析法对上海市街区的信息辐射能力进行测度;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考量街区信息辐射能力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信息辐射能力对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的差异性。
  最后,从城市和街区两个层面考察信息通达性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在信息区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信息通达性进行界定,总结信息通达性的主要研究视角。城市层面,从我国互联网拓扑结构角度考量城市区位通达性,实证检验城市信息通达性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街区层面,从城域网结构和街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对上海市街区的信息通达性进行评价;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检验街区信息通达性对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信息通达性对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