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提供网络防御技术实践教程黄传河计算机与互联网书籍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网络防御技术实践教程 |
作者: | 黄传河,喻涛,王昭顺编著 |
定价: | 39.0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0-01-01 |
ISBN: | 9787302209836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内容简介 | |
本书主要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在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基础理论学习完成之后,配套使用的网络实验教程。本书介绍了在局域网组建过程中,使用的多项产品及相关技术括网络防火墙、IDS入侵检测系统、USG统一网关和综合网络实践教程。 本书分为4篇,按照局城网组建中使用到的网络产品,详细讲述了使用这些网络设备,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括网络防火墙应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应用技术、统一网关应用技术等,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本书在每个章节中对所使用到的相关产品的基本配置、基本界能配置都给予了详细的讲解,以帮助读者熟悉产品的使用,一步诠释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实施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和研究网络产品及技术的实验教材,还可作为网络专业认证的培训教材,以及网络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网络问题时的技术参考用书。 |
目录 | |
第1篇防火墙 第1章防火墙设备基础知识 1.1什么是防火墙 1.2防火能 1.3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1.4防火墙的分类 1.5防火墙技术 1.6硬件防火墙设备 1.7防火墙硬件参数 第2章防火墙设备实践操作技术 2.1防火墙初始化配置 2.2使用防火墙实现的访问控制 2.3使用防火墙实现NAT 2.4配置防火墙地址绑定 2.5使用防火墙实现URL过滤 2.6使用防火墙保护服务资源 2.7配置客户端认证 2.8配置防火墙链路负载 2.9使用防火墙限制连接带宽 2.10使用防火墙限制P2P流量 2.11使用防火墙防止DoS攻击 第2篇入侵检测技术 第3章入侵检测设备基础知识 3.1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 3.2入侵检测能 3.3入侵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3.4入侵检测系统类型 3.5人侵检测系统设备介绍 3.6入侵检测系统设备性能指标 3.7入侵检测产品选择要点 第4章入侵检测系统实践技术 4.1RG-IDS账户管理 4.2RG-IDS组件管理 4.3RG-IDS策略管理 4.4配置交换机端口镜像 4.5端口扫描攻击检测 4.6DoS攻击检测 4.7DDoS攻击检测 4.8密码策略审计 4.9IIS服务漏洞攻击检测 4.10缓冲区溢出攻击检测 4.11 Windows PnP远程执行代码漏洞攻击检测 4.12木马攻击检测 4.13蠕虫病毒传输检测 4.14配置IDS与防火墙联动 4.15使用自定义事行检测 4.16告警事件风暴管理 4.17事件响应方式管理 4.18 RG-IDS报表管理 4.19RG-IDS数据库管理 第3篇统一网关 第5章 统一网关基础知识 5.1什么是统一网关 5.2统一网关特点 5.3统一网关设备 第6章统一网关实践技术 6.1统一网关初始化配置 6.2用户权限管理 6.3使用统一网关实现访问控制 6.4使用统一网关防止DoS攻击 6.5使用统一网关限制IM软件 6.6使用统一网关过滤Web病毒 6.7使用统一网关过滤邮件病毒 6.8配置邮件大小过滤 6.9使用统一网关实现入侵防御 6.10会话监控与管理 第4篇网络综合实验 第7章构建的园区网络 参考文献 |
前言 | |
随着2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产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信息产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网络技术更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因此关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学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信息的内涵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已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普通的防范;从一种研究型的学科,变成了无处不在,影响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技术。技术的普及也推动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课程教学体系,提供体系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精通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关于教材开发背景 结合国家十二五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规划体系,深人领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大纲”文件精神,为及时反映目前网络专业学科发展动态,创新网络教材编辑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本书。希望本书中的网络知识内容,既重视理论、方法和标准的介绍,又兼顾技术、系统和应用分析,在内容结构和知识点布局上能有所创新。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人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依赖网络的比重增加,计算机网络的实施和防范技术,成为目前为瞩目的学习内容。因此,创新网络教材编辑委员会选择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作为教材开发主线,规划出面向实际工程案例,可操作、可应用、可实施的网络技术教程。同时希望策划的技术直观、形象、具体、可实施,选编和策划的知识具有专业化、体系化、全面化特征,能体现和代表当前的网络技术发展方向。 2.关于教材开发指导思想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指导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内容的教材匮乏。翻阅市场上品种有限的网络类教材,都侧重于网络理论诠释,而针对实际网络工程实施、可在课堂中动手实践的类教材很少。因此,创新网络教材编辑委员会邀请国内院校专家,组织来自一线的专业工程师,联合开发了这本覆盖网络技术专业教程的教材,希望着重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动手实践能力。 和同类以网络技术为研究方向的专业书籍相比,本书更注重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全书以技术应用为主线,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 标,以加强实际技能锻炼为根本,满足学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需求。因此,本书在开发过程中,强化了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着重讲授生活中的网络问题,诠释相应的策略配置,终依据学校提供的实践教台,直观、形象地诠释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网络专业理论。 3.关于教材开发内容 本书是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在学习基础网络理论时,开发的配套网络实验教程。全书详细地介绍了组建局域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用了多项产品及其技术括网络防火墙、IDS人侵 检测系统、USG统一网关和一个综合网络实践教程,全书在每个章节中对这些产品的基本配置、基本界能配置都给予了详细的讲解,帮助读者深人了解网络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对本书全部内容的学习,读者更易牢固掌握技术,从而熟悉实施方案。 全40个难度不同的网络实验内容,适合学生循序地学习。本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的实验教材。全书的实验设计和安排,以实际工程项目的需求为依据,旨在加深学生对网络工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透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网络工程相关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于教材使用方法 通过全书提供40个技术实验的训练,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网络工程师所的基本实践技能。所有实验操作都以日常需求为主线串接知识,以问题解决过程作为核心,因此教师在使用本书时,可作为相关理论学习完成之后的实验补充,帮助学生加强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部分实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学完理论之后,完成适当数量和难度的实验以补充理论讲解知识的不足。由于书中全部内容都来自实际工程案例结,因此,本书可作为就业前实习用书,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工程案例的学习,从而积累实际中遇到的施工经验,以增强类工程施工的能力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5.关于课程环境安排 本书覆盖计算机网络规划、组建和配置中涉及的主流网络设备配置管理技术,书中所有工程项目都来自于企业多年积累的工程案例。经过一线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提炼,按照再现企业工程项目的方行组织审接,每个工程项目都详细介绍了工程名称、工程背景、技术原理、工程设备、工程拓扑、工程规划、工作过程、结果验证等多个环节,循序展现企业工程项目,并把这些工程项目在网络实验室中搭建出来。 ……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8.关于课程开发队伍 本书由创新网络教材编辑委员会组织院校教学一线的专家队伍,来自厂商的工程师联合编写而成。这些工作在各行业的专家,把自己多年来在各自领域中积累的网络技术教学和应用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网络技术的深刻理解融人本书中。 本书作者黄传河博士,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传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如移动互联网、移动Ad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 Mesh网络、WDM网络、网络互联),网络,分布并行处理,量子计算。其在计算机网络及网络领域多年具前瞻性的研究,为全书提供了技术方向引导,统编了教学应掌握的技术知识点,并为保证终技术性承担了审阅工作。 本书第二作者喻涛工程师,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喻涛博士曾先后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锐捷网络工作,有多年在网络一线从事售前工程师的工作背景,参与过多个运营商网络工程规划、施工和企业网整网的规划、实施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故障排除解决和整网防范实施能力。其多年在网络一线的工作背景,参与过多个网络工程整网的规划、实施的经历,对全书再现企业的实际工程需求,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按照企业工作过程实施流程等都起到重要作用,他还承担了全书的资料整理和编揖工作。 王昭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王昭顺博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ASIC芯片设计,软件技术研究: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项目。其多年从事网络、信息研究员的经历,为全书技术细节的解释,技术性的描述起到重要把关作用。 此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一线教师,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安淑梅、汪双顶、李文宇、方洋、张选波、高峡、杨靖、张勇、蔡韡等的大力支持。他们积累的多年的来自教学和工程一线的工作经验,都为本书的真实性、专业性以及方便在学校教学、方便实施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本书策划、编辑的过程历三年的时间,前后经过多次的修订,得到了很多同仁的大力支持,由于编写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labserv@ruijie.com.cn). |